□本报记者 赵晓林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山东向来以源远流长的圣者文化为世人所瞩目。正因为孕育的沃壤如此丰厚,由齐鲁文化这一历史长河派生出的文化支流——书法艺术也是这般壮大而澎湃。从大汶口文化古老的文字雏形到泰山石刻成熟的小篆,从代表了汉隶艺术最高水平的《张迁》《礼器》诸碑到涵融着北碑精湛艺术精神的云峰刻石、经石峪刻经,从一代书圣王羲之到颜真卿……莫不在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可以说,这一辉煌序列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促成中国书法艺术得以不断发扬光大、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对之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在经世致用的文化承担意识的主导下作富有学术意味的文化观照,便成了既善待历史也嘉惠后人的十分有益的工作。
从宋代开始,学者注意搜集历代书法文化遗存,发为文献研究和书法评骘,是为金石学。山东学者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就是宋代金石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金石学的代表作如《集古录》《金石录》等,对山东的书法文化遗存进行了著录和研究;清代山东学者王懿荣、陈介祺、吴式芬等人的著作,踵事增华,后来居上;而客居山东的著名学者如阮元、黄易等人,也对山东的书法文化遗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著录研究。这些前代学者的努力,筚路蓝缕,实有开创之功。近现代以来,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建立并逐渐繁荣起来,对于山东书法文化遗存的探索、保护和研究,方法更为科学,领域更为宏大,分科更为细密,远远超越了旧有金石学的藩篱。所谓“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对山东丰富的书法文化遗存,如何由自发的、零星的金石学研究,上升为自觉的、系统的书法学研究,是当代山东学者亟须担当的重要任务。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一向以弘扬学术、发扬国粹为己任。第五届主席团成立之初,就将编辑出版《山东书法全集》作为本届主席团工作的重心。此一宏愿,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省内考古界、文博界、书法界等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鼎力襄赞。《全集》根据书法文化遗存的时代、门类、材质不同,厘为18卷23册,拟于3年内编辑出版完成。承担分卷编辑工作的学者,都是在此一领域积学有素的专家,故而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浩大的学术工程。整合一个省的专家人才编辑出版本省书法全集,是带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山东书法全集》的编辑出版,是当代山东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全集》的编辑出版,既是从书法角度对山东文化的历史定位,也是当代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山东书法全集》的编辑出版,是山东书法文献数据的集大成工程。《全集》不但搜集了山东书法文化遗存、山东籍书法家作品,还收录了山东文博单位保存的书法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代的刻画文字雏形到明清法书,时间越6000年;陶器、甲骨、青铜、石刻、简牍、玺印、法书,材质逾十余种,巨细兼收,网罗无遗。很多极其珍贵的书法文化遗存的图版,是第一次面世。《全集》虽然以保存、弘扬书法艺术为宗旨,但意义不限于此。《全集》里的很多资料,为文学、史学、哲学研究者提供了原典。
本书收录的古代书法、篆刻作品,限于山东省。包括:在山东创作(出土),今仍收藏保存在山东境内的;在山东创作(出土),已流传于外省区的;在外省创作(出土),流传保存在山东境内的。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清末。各卷收录作品以突出山东特色为宗旨,以艺术水平为标准,以考古发掘品和博物馆藏品为框架。重点收录来源明确、流传有绪、保存相对完好的作品和最新考古发现。对来源不明、艺术水平不高、真伪有争议的作品不予收录。
《山东书法全集》的编辑出版,为书法家临池提供了权威的范本。其中收录的《甲骨文》卷、《金文》卷、《简书》卷等,或者是有最新数据的发表,或者是较之以前有了更清晰完善的底本,弥足珍贵。
《山东书法全集》的编辑出版,为进一步编撰《山东书法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书法研究对文化研究意义重大,对一个地域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为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瑰宝,中国书法已走过了三千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长达六年的精心编辑,融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中国书法艺术大典——《中国书法全集》(全130册)日前正式出版,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
130巨帙《中国书法全集》
这套130册巨帙的《中国书法全集》在学术性、权威性及编印质量上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堪称中国文博界、书法界、出版界携手打造的国之重器,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国书法的国家名片。
130巨帙《中国书法全集》中华三千年书法艺术集大成
全集共130册(图版125册,释文5册),小8开精装,全彩印刷,收录作品上起商周,下迄民国,囊括了甲骨、金文、汉简、碑刻、法书、法帖等历代名家真迹和书法精品,计书家870位,作品5764件(其中甲骨文303件、金文195件,汉简111件、帛书18件、碑刻及墓志造像题记281件,写经85件,法书及法帖4771件),图版32000余幅,书家小传及释文300余万字,中国历代有代表性的书家和书法精品尽收其中。
是迄今出版规模最大、收录作品最全、编辑最为规范、出版规格最高的书法艺术集大成之作,集权威性、全面性、学术性、艺术性、收藏性为一体,堪称我国三千年书法艺术的“大百科全书”,代表了当代书法艺术出版的最高水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典藏价值。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唐·李白唯一存世书法作品《上阳台帖》
北宋·黄庭坚《砥柱铭》
《中国书法全集》
唐·怀素《自叙帖》
尤为珍贵的是,全集所收5764件作品中,有近2000件为国内首次集中出版,对于中国书法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编辑体例更具创新
《全集》架构严谨,编辑体例采用断代卷+书家卷、全局图+全局放大图,兼顾学术和实用功能。
断代卷。全集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共九编及释文卷。
书家卷。对于重要的、传世作品丰富的书家,一律以书家列目,专辑推出。
全局图+全局放大图。重要作品原则上都有完整的全局图,并对全图进行分段放大,方便读者欣赏、研究、临摹。
870位书家全部作了书家小传及艺术评价。为保持对书家的公正评价,所有书家小传及艺术评价全部引用自近千种古文献权威史料。
对所有收录作品均作了释文,逾300余万字。这是全集的一大创新成果,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学习、欣赏与研究。匠心打造书中艺术品
《中国书法全集》
作为一项标志性的文化工程,《中国书法全集》定位“典藏”,坚持“高品质、高规格”的原则,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印装材料和工艺,将该项目打造成书中艺术品,实现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
全书设计,匠心独运,完美体现书法文化。白色装帧布、 黑色烫印书名、红色卷册明细,分别对应书法之纸(白)、墨(黑)、印(红)三色元素,封面130个不同的压凹“书”字,则寓意书法艺术之丰富多彩。中国书法的国家名片
作为艺术出版的至尊品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艺术出版工程,《中国书法全集》熔铸了当代文博、书法、出版界名流的全部智慧和心血。
学术顾问:谢辰生(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学术顾问:郑欣淼(原故宫博物院院长)
学术顾问:沈鹏(当代书法泰斗、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编:苏士澍(著名出版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主编:彭兴林(著名金石学家、前汤汁金石馆馆长、中国社科院欧亚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顾问(治印):骆芃芃(当代著名篆刻书法家、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
郑欣淼:该书的出版是我国书法界的一件盛事,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书法史研究,对于中华文明的复兴和传播有着非凡的意义。
谢辰生:迄今我国还没有一部囊括几千年保存下来的重要书法史料,集理论、欣赏、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这部《全集》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收集宏富,作品珍罕,编选严格,体例精密,价值巨大,历时六年,殊为不易。
无言的诗
无形的舞
无图的画
无声的乐
一部《中国书法全集》在手
三千年中国书法艺术尽收眼底
把中华书法艺术博物馆搬回家!
总策划:北京三希堂藏书
出 版:江西美术出版社
总发行:北京若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开 本:小8开
装 帧:布面精装+书盒
书号:ISBN 978-7-5480-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