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地球》幕后大曝光!国产科幻电影里程碑是如何炼成的?

 昵称62111124 2019-02-10

自从《流浪地球》2月5号上映以来,其精良的制作已经引发了观众的广泛热议。许多人都惊呼,中国终于出了一部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也成为国产科幻电影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的故事。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了争分夺秒生死之战。

作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视觉效果确实太令人惊艳了!想知道《流浪地球》是如何制作出如此精美画面的吗?来跟随小趴一同来看看影片的精彩幕后吧!

从无到有的美术设计

科幻其实更适合于画面而不是文字来表现,但科幻小说里的一句话要变成画面需要密集的创意,这个其实拍摄起来是很艰难的。

所以《流浪地球》拍摄中首先要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即可参考的内容非常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对此,视效总监丁燕来直呼“恐怖”:“剧本里好像没有什么是可以拍摄到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直接用的。”因此他们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这其中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

行星发动机是本片重要的一个元素。据原著描述,行星发动机的直径多达十几公里,难以想象的庞大全貌让人充满好奇。

而为了呈现这一奇观,最初美术团队设计了十几版不同方案供来选择的,有圆形发动机,方形发动机,柱形发动机等多种形状,但是都被否决了。

美术指导郜昂介绍到:“科幻制作上的难度在于说落地,其实每一个场景都是我们之前从未见到的。发动机这部分我们最终定下的这一版是最符合力学支撑结构,最能展现发动机体量感的设计。一切都为了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最后的样貌,选择了由7条支架支撑,中间有用作发动机转向的结构,上面有6个巨型散热排气孔的结构方案,工业感和未来感十足,而且正好的符合了“上帝的喷灯”这一描述!

除了发动机以外,还有恢弘的空间站、精密的太空舱、别有洞天的地下城、铁甲洪流般的运载车都是制作人们一点点设计出来的。《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及影片监制刘慈欣表示:“其实很多元素,我都不知道该是什么样子,但是他们都给做出来了。”

例如片中的运载车和太空站等等,制作组不仅设计出其外观,甚至将内部操作驾驶的界面和座椅也都还原了出来。

《流浪地球》还引入了VR堪镜技术协助美术的置景工作,为拍摄阶段提供了有强有力的保障。拍摄前,团队制作了8000余格的分镜、30多分钟的PreViz(动态预览)、详尽的制作流程和拍摄方案以及以镜头为单位的统筹和通告单等,所有的这些工业化流程的探索和准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的浪费并提高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导演郭帆还强调:中国的科幻电影,文化内核和美学呈现必须是中国的,这样观众才会认同并产生共鸣。他带领团队数次修改《流浪地球》的梗概、分场和剧本,力求故事内核、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乃至是世界观,都展现出中国的人文气质。

国人团队打造国际顶级特效

相信看过《流浪地球》的观众,都对片中制作精良,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硬核科幻特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前,曾经有影评人质疑片中特效来自国外《指环王》的特效团队Weta Workshop,但遭遇了打脸。

原来,国外的Weta Workshop仅负责了片中的实体外骨骼部分,《流浪地球》的数字特效大部分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橙视觉OrangeVFX和墨MoreVFX两个中国本土团队负责了全片超过一半的镜头,其中包括片中难度最高的部分。

虽然《流浪地球》中的特效被误认好莱坞团队,但同样也侧面印证了该片的数字特效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我们惊喜的看到,《流浪地球》不仅代表了国产科幻电影发展中的一大步,也代表了国产电影VFX工业在追赶国际顶级标准过程中的一大步!

  

天马行空的想象,好莱坞大片水准的制作,配合上中国独特的风格,相信《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片将是中国科幻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它标志着我们不仅能够创作出能够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更标志着我们能够创作出于好莱坞不一样的、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大片!

我们希望《流浪地球》能够成为国产科幻电影崛起的一个信号,未来能看到更多优秀的硬核国产科幻电影诞生!增 加百度收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