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结婚7年的同事和我说过一件事:每次他开车回到家之前,会在车里坐很久。 当时的我不太理解,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他不是不累,也不是不想回家睡觉, 只是那辆车是一个分界点,当他回到家之后他就成了父亲、老公和儿子了,但是唯独不是他自己,他需要一个独处休息的空间而已。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其中有些寂寞,但这种寂寞中又有些充实。 独处,是回归真实的自我年轻时我们总是害怕所谓的“不合群”,以为多个朋友就能多条路,于是我们为了合群而合群,总是在赶赴一场又一场虚假热闹和繁华中。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才渐渐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毫无关系。 我们与其花时间在酒桌上,去结交那些“不痛不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能与自己好好独自相处的人,才是内心足够强大的人,独处是我们的一种智慧沉淀。 陈道明老师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手抄《道德经》之类的经典古籍,时而挥笔泼墨,时而座椅读书,时而随笔杂文。 冯小刚曾笑话陈道明:你一个人总宅在家里还不如出来和我们吃吃饭。 陈道明则淡定表示: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声?静下心来做一些无用却静谧美好的事,这才是一种更大的修为。 独处,是回归真实的自我 那些摆脱了外界虚名诱惑,能够安静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回归了真实的自我。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段独处的时刻,在独处中我们才能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和灵魂的本真。 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个人境界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拨开心中迷雾,看懂生命的真相。 林语堂说:
其实,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诱惑,有多少热闹,最终我们会抽身出来,独自品味过去的岁月。 叶问喜欢在家里连练习打桩,四周无一人,只有他与木桩相对,碰撞声在寂静的屋内回响许久。 就在这样的独处空间里,叶问悟出了刚柔并济、攻守兼备的咏春拳。 也许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超越世俗的尔虞我诈,回归最静寂的心境。 也只有最乐于独处的人,才能在寂静中反省、思考,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 苏东坡也曾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惟愿驾着一叶扁舟遨游天地之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生命如此美好短暂,我们不该为那些蝇头微利而你争我斗,浪掷时光。 独处让人醒悟,让人看到生命的真相。 独处,它是属于一个人的清欢。 越到后来,越喜欢独处。 |
|
来自: 昵称6208194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