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问一:人为什么呵欠

 昵称30605214 2019-02-10

Light the touch paper 来自请风停下来 07:18


口问一:人为什么呵欠   曾骞(散人)


《灵枢》的《口问第二十八》,有涉及人体诸多基本生理现象的阐述。

 

包括了哈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涕、太息、涎下、耳鸣、啮舌等十二证。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涉及到用何种观念与视角看待人体。作为一个高度智能运作的身体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灵枢》的这篇文字,为这些人体基本生理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观察依据。

 

黄帝与岐伯在论之九针之经,阴阳逆顺,六经已毕后,才开始论及这些话题。从大到小的过程。

 

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怕。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之后,岐伯加了一句: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这九个字很重要。就像平时徒弟跟师父学东西,学得差不多了,师父看徒弟还可以,召来,对徒弟说,有点事情要讲你听,书上也没有的,你好好记下来。口授相传。

 

首先人为什么打呵欠。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这是原文。呵欠,简单讲就是,困倦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张开大口吸气的现象。很多地方方言俗称打懒口。


黄帝问的时候,强调的是“何气使然”,着手就是从大象看。所以岐伯接下来的回答,也是从大象出。圣者不拘于枝末,只穷其本。这个世上恐怕难找到一生都不哈欠的人。因为没有人可以脱离阴阳气机升降而存活。除了人,很多动物也都有呵欠现象。现在的通俗看法,是体内二氧化碳过多,缺氧,大口吸气补充,从而排出更多废气。等于是释放疲劳。这是现象解现象。

 

人体会发烧,会吐,会汗,会大小便等,属于生命智能机制的自行排污。包括释放疲劳。哈欠,是人采用腹式呼吸,自排倦怠的一个模式。“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哈欠时,人会有一种塞耳闭脑的感觉,特别是一边哈欠一边有人在旁边说话,会听不清楚。人体上半部分本来应该阳充足,清气为主,但阳不够了,反而浊阴过多,清浊不分则有污染,那么人体会自己调整,尽力地腹式呼吸,采用下半身极致地吸气,等到吸足,再一口而出,将浊通过呼吸道喷出,以此来实现清浊自分。

 

清化,清扫。

 

所以哈欠时,塞耳闭脑,为的就是充分抑制其上,才好利于盈扩中内。才能松动。之后利于阴浊倦怠的一口释放。最大化地先内收,才更好地最大化散出。哈欠时,耳朵会听到的呼呼声,由起初极小逐渐变为极大,看起来是因为咽鼓管开放所致,鼓膜震动回弹,于是倾听到了空气流动,实际上就是身体内部空间变得放松的缘故。心神弱的人,会在这样的声音中引发一定的恐惧心,实际上也是人由紧转松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阴阳相引,实为一紧一松之理。“阴阳相引,故数欠”。平日里,不管如何地刻意腹式呼吸,我们都难彻底地对上半部塞耳闭脑,但生命自身可以做到。

 

当工作了大半天,人就开始呵欠。这个欠字,实际是上半阳不足,升发力欠费需要充值。哈一下,就是充值。尤其脑力工作,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呵欠就会比较多。如果仔细地观察自己,就会发现,当头脑昏沉时,欠意就会尤其明显。哈欠,实际上也是大脑与身体两者间的一种互动连接方式。当大脑与身体,这两个工具之间的通道出现狭窄时,就有哈欠。通道变窄的原因,也是因为清浊不分。大脑与身体连接不畅时,神就弱。一个哈欠,全身的肌肉都会伸展。只有周身的肌肉都放松下来,才能够松,才能有空间,才能够神出。

 

哈欠时通常会有泪水。舌中的口水也会变多一些,两颊痠软。从现象解读现象的角度,是面颊部、舌和咽喉部肌肉紧张收缩,于是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鼻腔压力增高的结果,就会导致阻挡鼻泪管排泄泪水的工作,从而积在眼睛里的泪水就越来越多。最后夺眶而出。眼睛也会变得明亮一些起来。同时腮腺受到挤压,口内涎水增多,口腔润泽。但是泪水和涎水总有个源头,不能是无源之水。肝为泪,脾为涎。

 

泪,实则肝液。有泪水出,说明肝脏在运作。涎为脾精所化,出自两颊。这是现象背后的源头。哈欠,目的就是为升发,升发自然需要肝脏的参与。否则升发不起。同时还需要主以升清升提的脾脏参与,才能将清阳很好地托起来。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魂随神气而往来。有泪水,说明神气至。有涎水,说明清者临。

 

在一群人中,有人哈欠后,很快会发生传染。其他人不经意间,也开始哈欠。同气相求之故耳。有人发出了抑制的信息,其他人逐步接收到。谁本身也意欲如此的,谁就先接到。通常是心中思虑最重的人先接收到。

 

天地之间,本清浊自分。清阳上为天,浊阴下归地。天地之气相交,污染废物自有化解。分清离浊,一是因有日月的能量,更有来自宇宙诸风诸气的帮助。天地之间的哈欠,就是各种大风。尤其是飓风,虽起于青萍之末,却都聚于海上而发。就如人的哈欠,依靠的是位于人体最低处的肾脏。肾主纳气,哈欠的那一口气是要吸到底,即所谓的“阴引而下”。人体的呼吸,主要靠肺肾二脏来完成。天气入肺,还需肾者纳之。不然就是只吸不出,或者只出不入。同时,还需要心脏作为一个泵力所发,提供泵压。

 

哈欠时,会有涎水,还会有唾液。从两颊出者为涎,舌下者为唾。唾为肾之液。肾络上贯隔入肺,上循喉咙挟舌本,舌下廉泉玉英,上液之道也,故肾为唾。看似唾为舌下腺所分泌,实为肾所主。有唾,说明肾之精所达。

 

调节呼吸的肺,是唯一受心和意同时控制的器官。睡着时,呼吸还在,就是因为心在支配。醒来后,可以自行调整呼吸的快慢,这是意的作用。所以,为什么之前会说,哈欠,实际上也是大脑与身体两者间的一种互动连接方式。哈欠,从阴阳之理看,是阴阳相引的结果。从人体上下看,是上下相求的结果。从五脏看,是肺肾二脏极吸极纳而后极呼极出的结果。从卫营之理看,是脉外脉内启动腹压自行调节气压的需要。

 

当肺部比较虚弱,且有重寒所在时,往往哈欠时还会有一点鼻涕出来。也不过是人体清扫的结果。人体下元比较虚弱者,哈欠时,会小便自出,甚至大便漏。溺流者,无非是因为收纳力不足的缘故。

 

阴阳相引的背后,实际上涉及到了整个五脏的运作。这样看下来,一个哈欠,实际上是五脏都在参与。所以古人说,“觉来一呵欠,色泽神亦充”。

 

《口问》中对于哈欠,是以卫气以及阴阳的道理来阐述。卫气属阳。氧气也是归于阳。二氧化碳归于阴。卫气昼行于阳,夜则行于阴。行于阴的意思是,归藏。太阳要落山时,原本大量行布在外的卫气,通过足少阴开始回收,逐渐入脏内。进行阳与阴地交接。等到收归得差不多,所谓的阴盛阳尽,人就开始想睡觉。像手机一样,开始充电。等到“阴气尽而阳气盛”,人就会自己醒。在这一段经文里,还把入睡与醒来的机理讲了。

 

阳气充足后,人则自然会醒。所以为什么睡醒后,男性多出现勃起,而女性的乳房则变得更为敏感。如果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去幼儿园,怎么知道有没有讲假话,观察看看有没有哈欠。说完请假的事情,转身一个哈欠,伸手伸脚,放心,没有大问题。没有生病,只是撒个小谎而已。或者并没有像小孩子所讲的那么严重,也许只是没有睡够。哈欠,这一口大气吸进去,是要吸到底,等于从上到下贯通,整个脏腑运作没有大的阻隔,才能完整地呵欠一次。人除了困倦时,需要欠而相补,也会在初醒时,欠以相调。这个时候的呵欠,是生命功能的预热模式。

 

望闻问切,首看其象。

 

有一类老人,整天哈欠连连,自然是身体不断清浊升阳的表现。不断通过“阴阳相引”来进行充电。说明动能不足,已不能通过正常的阴阳相贯来完成运作周流,于是只得依靠过多地开启被动的哈欠模式,来完成神气游动。这类老人不爱活动,因为自身的阳不足,尤其是卫阳。体内的阴寒也过重,于是思虑重重。凝固。

 

对于一般的年轻人,欠者有时,内部空间已有壅塞,不够松,所以要么停一停,让身体的生命功能自行调整,要么则深入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否有充足的自我调节功能,如果缺乏,则是需要通过外力来补充。生命阴阳有期,不能总是一味地强为。欠者,损之道

 

损者,不仅仅只有伤坏伤害之道。也更多的包含了损下益上,其道大行,下自减损,以奉于上之道。天上的月亮,有亏有盈,也是在阴阳相引中完成能量循环的。时至而损,谦和隐转。人在呵欠时,自然地达到一种闭耳塞目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一次进入无为的境界。有为而至无为,无为而有所为。身体一直在用,处于有为状态,自然需要有所转化到无为。人睡了几个小时,需要开始阳性的生命活动,所以呵欠一下,无为而有所为。六十四卦中有山泽损卦。无私之卦,损其欲而成其美。坤上乾下的地天泰,九三拿到最上面,由原来的上坤下乾变为艮上兑下。看似损了一阳,实际是以谦和之势提升了这一阳。

 

正常地欠,是自调模式。人借身而安,欠气而立。过多地欠,是衰落。因为所借过多,也就所欠累叠。

 

岐伯在对黄帝的回答中,对于欠者,所谓地过欠,提出有治则。所谓“泻足少阴,补足太阳”。但这并不是说要机械地泻足少阴,补足太阳。医经中所提到的很多治疗方法,要当作是医案看,揣其思维,度其纲要。是治则,而不是固定的套路治法。

 

泻足少阴,补足太阳。实际上讲的是,要注重卫气循环的所归,所归因实而致虚,故需泻。另外要同时注重卫气循环的所出,即足太阳,所出因虚而致实,故需补。这一循环通畅后,则自然五脏有定。也自然上下左右相衡。所出所归,是路线,治上则需考虑源头能量是否充足,路线循行上有所瘀堵。于是治则下,就有了相关的治法。所出之路涉及的连接,所归之路涉及的连接。于是有万千种种。

 

哈欠的反义词,实际上就是寂寞。人不能安于寂寞,因而生了烦恼。实际上,寂寞总归会自将转化。没什么好烦恼。因为真正具有强有力深度的独处,才是寂寞。当深度越来越深,深到强而有力,世界的某个开关就打开,阴阳相引,没什么好奇怪的。



本期图书推荐:

△▲

聲明:本處僅為文論平臺,無關於求醫通道,旨於分享醫論、文論、醫案等。求診看診為嚴謹事宜,本處不提供任何網路遠端問診諮詢、疾病治療方案。請勿網路問診。以及因條件有限,不能接應異地來診,勿留言此類事宜,謝謝。

請風停下來

曾騫,遠處的一塊石頭比我的故事都多

蘋果用戶打賞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