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读书,最想分享的是这9位演员的表演心法

 昵称62113117 2019-02-10

春节期间看了一堆书,三大本一百多万字的《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人物卷》也读完了。这是去年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为纪念国剧诞生60年而出的系列丛书。平常过的是看片不读书的日子,这套书就一直像钉子户一样屹立案头。假期展卷,一下就看进去了。seo工具

有两个比较鲜明的感受:一是余生也晚,在我吃了鸡蛋也想知道一下老母鸡,开始留意电视剧发展之路上发生过什么之前,电视剧已经精彩了很多年,那么多前辈出力流汗构筑了电视剧的基石,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从业者都曾经添砖加瓦;二是每一个成功的角色都是共情和共振的产物,创作中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共振,播出时是角色和观众共情。

春节是文化消费的重要档期,但也是新闻话题的枯水期。今天先不说春节档和贺岁片的事了,咱换个打法。在这套书中,编导演制摄录美各行当都说了很多有营养的话,下面摘的几段是9位优秀演员塑造经典角色的心得体会,您看看有无启发。

陈建斌:演乔致庸我“众叛亲离”

我对剧本是有要求的,我曾经推掉过很多戏,因为这些角色过于单薄,并且十分概念化,没有惊喜。而这也让我养成了“跟人聊戏”的习惯,以至于被人说是“戏霸”。

《乔家大院》陈建斌饰乔致庸

就像十几年前拍摄《乔家大院》的时候,因为好给人讲戏,再加上说话的语气直来直去,几乎把演员得罪了个遍,以至于大家聚餐时从来不叫我。但我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察觉,还以为大家是为了让我入戏而不愿意打扰我。

但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我要是演这戏,就必须要谈出我的想法,因为我不仅是一个演员,还是一个创作者。就像当年我们排话剧的时候,排练的过程就是对剧本的不断修正,我们把所有的手段使出来,来把这段戏弄好。演电视剧和电影的时候也是这样,没有一个剧本是完美的。我们把这个剧本调整一下,让它向更好的方向去,才是对作品的负责。

葛优:演李冬宝我咬着牙上

因为拍过《顽主》,比较熟悉王朔的风格,所以《编辑部的故事》我演起来并不困难,但台词量实在太大了。而且不光我台词量大,大家的词都挺多的。我每天回去就背台词,特别头疼,是咬着牙挺过来的。不仅台词多,每场戏一拍起来就是十来分钟,你台词错一句,别的演员也得跟着你再来一遍,所以压力很大。

《编辑部的故事》葛优饰李冬宝

拍这部剧,我印象最深的是,25集我们足足拍了半年,每天跟坐班一样。早上七八点的时候,会有班车来接我们去吃早点,拍到晚上再把我们送回去,从来不熬夜拍夜戏,而且我们周日还休息。我还记得,早上大家都抢着帮别人买早点,什么豆浆、豆腐脑、油条,氛围特别好。

不光是《编辑部的故事》,我之前拍《围城》的时候更是,三个月就拍了10集。那时候的电视剧都是慢工出细活。要搁现在,三个月能拍80集了。我最后一部电视剧是1998年拍的《离婚》,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估计很多观众没看过。那部戏把我累得够呛,总是熬夜。

《围城》葛优饰李梅亭

我是拍戏过程中喜欢研究的人,总想在各种方式中尝试下哪种更合适,但是现在电视剧集数越来越长了,我怕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胜任不了。但是看吧,看以后会不会有合适的机会再拍电视剧,一切都随遇而安。

胡军:演萧峰舍我其谁

那时候很多古装戏找来,我都回复说,“除了萧峰,其他我都不演。”没想到一语成谶。张纪中找到我说:“只要我拍《天龙八部》,我就让你演萧峰,因为我从你的眼睛里,能看到狼的东西。”这才有了大家看到的2003版《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胡军饰萧峰

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但是我依旧记得拍摄《天龙八部》最后一个场景时,我要求拍了两次。刚进组拍了一次,拍完总感觉不对劲儿,觉得要重拍才能对得起角色,对得起观众,若就这样呈现会是一次重大失误。直至拍摄进入到后期,我才真正理解了萧峰这个人物,才补拍了最后那个催人泪下的震撼镜头。

《楚汉风云》胡军饰项羽

拍完《天龙八部》,就开启了我的古装之旅,我相继拍了《楚汉风云》《卧薪尝胆》《朱元璋》等一系列电视剧。即便演了这么多年戏,但最让我热血沸腾的仍然是演项羽骑马冲锋的那一刻。那时候做CG还特别贵,我身后有真正的500匹战马,我拿着真正的大铁戟,手抓着缰绳,骑在一匹纯黑的马上,喊了这么一嗓子——“为了大楚前进”,然后就往前冲,一直跑在最前面,当时我觉得我的灵魂都出窍了,觉得我就是项羽。

黄志忠:演杨立仁我只演缺点

对于我来说《大明王朝1566》可遇不可求,而《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是我演艺生涯的转折。在塑造杨立仁这个角色时,我化繁为简,舍弃了人物本身的优点,把他身上的缺点发挥到浓郁和极致:优点是共性的,缺点才是个性的,是人物气质,是角色本身特有的标签。他的神经质、行路节奏,包括看人的眼神、身体活动,都是人为设计的,杨立仁的角色就立起来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黄志忠饰杨立仁

开拍之前,我用四个月的时间,去熟读剧本、揣度人物,把他融入自己的血液当中,跳入当时的大背景里,深刻解读杨立仁。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反面角色,他更像是一把利刃,拥有“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抱负,却因为理想的瓦解而割伤了自己,他对信仰的执拗令人敬佩,也让人无奈,而这正是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

李幼斌:演李云龙摸着石头过河

李云龙是一个在剧本、小说阶段便很精彩的人物。但在刚开始准备这个人物时,我有些摸不着他。接拍之前,我先看了《亮剑》小说,对李云龙的第一印象是健壮,他的外号是李大头,应该是一个非常壮的人,而当时的我稍显瘦弱。刚开始拍摄时,我还是有些难以进入角色,但拍着拍着,通过台词和李云龙的一系列作为,这个人物就自然而然被带了出来。

《亮剑》李幼斌饰李云龙

如果你仔细看剧,你可能会发现李云龙在前几集头发有些长,后来我把自己的头发剪得特别短,这也是我对这个角色、对李大头的理解。我并没有刻意表现李云龙的匪气,但他的台词、故事、状态,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在拍摄后期,我已经非常自如。一开机,我就相信自己是李云龙。等《亮剑》播出后,观众也相信了这个角色和故事。

刘威:演唐明皇我差点被换

《唐明皇》是中央台历年投资最大的一部电视剧。制片人靳雨生、导演陈家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选角的过程也跌宕起伏,最后定下来的我,更是压力很大。

《唐明皇》刘威饰唐明皇

记得刚拍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我就发现苗头不对,很多人都来跟我讲戏,很多人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怀疑。终于有一天停工,演员组开会讨论“表演问题”,会上说来说去都在很客气地帮我分析角色,告诉我应该怎样演,怎样说台词,怎样做动作,怎样怎样……我完全晕了,但还在一本正经地做着记录,说了很多我至今记不起来的话,好像是一直在下决心要演好之类的吧。

没多久就传来要“换角色”的噩耗,听说我要是再演不好就只让我演唐明皇的年轻时代,换另一个演员演唐明皇的老年时代。估计是给我留个面子,因为制片人是我的忘年交,导演也是合作了五部戏的朋友。可是我认为唐明皇这个角色魅力就在于跨度——从28岁到李隆基之死,将近50年的演绎。对于一个演员,这是一生都难以遇到的角色,但确实因为负担太大创作失准,我苦恼至极。

在又一次开会结束后大家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估计是瘫软在沙发里),一个高大的身影走到我的身边坐下,我抬眼看,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郑榕老师,姚崇的扮演者。唐明皇和姚崇的关系是君臣,也是师徒。郑榕老师递给我一本画册,翻开一页说,“别着急,看看这个,把心静下来,你会演好的。”画册的内容是唐明皇出游的形象。

现在想起来,郑榕老师没有在会上说过一句话,后来的合作中也没有给我任何“指导”。慢慢我才明白他的高明和良苦用心:你要是这块材料你自会成事儿,悟性在于自己。

他是一位有情、有德、有父爱的巨人。他让我对演艺事业和做人标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孙红雷:演余则成我学会控制

我刚开始看《潜伏》剧本的第一感觉是,余则成这个角色为什么这么平淡无味?事实上,那时候我还不太理解余则成,认为他不够勇敢,比较懦弱。但看完全部剧本后,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特别棒的剧本,这个人物也没那么简单。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潜伏》孙红雷饰余则成

拍摄《潜伏》之前,我在荧屏上的形象大多匪气比较重,内心比较复杂,表面张力很强。拍摄过程中,导演姜伟经常提醒我说,“孙红雷,你身上的气场太大了,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潜伏人员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导演的话提醒了我,帮助我把自己的心境沉浸在戏剧环境中。

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我很暴躁,感觉自己被束缚了。但是我从自身出发,要求自己把这个事当真,去克服,去融入。我觉得演戏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你先要相信这个人物,才能去呈现他。

表演上,我从《潜伏》中真正学到了什么叫控制。我再也不怕看起来温吞、没有什么戏剧冲突的角色了。我更注重了解角色内心去变成他,《潜伏》可以说真正拓宽了我的戏路。

王志飞:演商鞅我无法轻松自如

《大秦帝国之裂变》拍摄于2006年,初读剧本就让我深为震撼。初入剧组时,完全触摸不到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法家名士,也无法想象先秦时代的人是怎样的一种生命状态。面对这么厚重的历史正剧,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我内心既忐忑又惭愧,唯一能做的,除了仔细阅读剧本,就是大量查阅历史资料,大量做案头工作。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轮恶补,终于沿着孙皓晖先生的剧本,进入先秦时期的语境。

《大秦帝国之裂变》王志飞饰商鞅

商鞅这个角色,是我在创作中付出心血最多、投入感情最深的一个角色。这种投入,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完全不可抗拒地被那个时代、被这个人物深深吸引,沿着他的生命轨迹,一路行来。作为专业演员,我们所受的训练是应该在戏里戏外自由出入,然而在这个角色的创作过程中,我真的无法做到那样轻松自如。我无数次被他“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人格魅力所感动,被他“法立如山,恒安天下”、“刑法公正,大仁不仁”的政治信念所震撼。我感动于这个人物,我心悸于这个人物。

巍子:演赵元庚有点儿虐

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力亲为对我而言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打斗、骑马奔驰、跳跃……危险性无疑增高,自己有无数理由可以放弃,甚至连导演也强烈建议由替身来完成。但我觉得这是演员创作应该经历的过程,由自己来完成更有助于人物的真实。

《铁梨花》巍子饰赵元庚

印象最深的是《铁梨花》的一场戏,赵元庚在枪林弹雨中杀敌,拍第一条时离爆破点太远,效果不佳。我坚持让爆破师在自己身边埋一个炸点,当时爆破师觉得危险,导演也不同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觉得问题不大,还是坚持。后来拍那条时,气浪和碎石扑面而来的一瞬间,自然产生了恐惧和刚毅、焦灼的状态,极其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感弥足珍贵,看着很过瘾,自己也欣慰。

《光荣大地》巍子饰水二爷

再后来拍《光荣大地》《打狗棍》,从飞驰的马上摔下来三次,摔伤了腿和肋骨,留下一身伤痛。但其中的满足感是其他人无法体验的,有点虐,我喜欢,我需要。

摘自《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人物卷》

【整理/五指山】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