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痴呆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痴呆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痴呆是常见的老年病,也是当今医药界公认的难治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0%的人智能发生障碍,而其中60%的人发生痴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其痴呆发病率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老年期所发生的痴呆,根据症状发展的快慢可分慢性和急性两大类慢性痴呆约占老年期痴呆的80%左右,又称为老年慢性脑症候群。它包括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和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性痴呆。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痴呆,如亚急性海绵状脑病,帕金森氏病等。急性痴呆又称为老年急性脑症候群,约占全部痴呆的20%左右。这类痴呆多继发于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和药物中毒及外伤等。引起痴呆的病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原因有两种——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血管性痴呆主要是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 痴呆以记忆力障碍为最常见的表现,其次以猜疑为其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精神显著衰退,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计算能力减退,还有认知障碍即精细思考发生困难,逐渐发展到对日常生活和常识的理解、判断也发生障碍,此阶段也可出现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大多数患者还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不认家门,四处游走等。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在五~十年左右而死亡。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六十岁左右,半数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病情呈阶梯样进展,即每发作一次中风痴呆症状加重一次,患者情绪易激动,记忆力减退,或有头痛、头沉、睡眠障碍、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明显痴呆、粗暴、定向力障碍。 中医学将老年期痴呆归入“癫狂”、“郁证”、“呆病”的范畴,认为其病位在脑,人至老年,肾精不足,脑失所养,遂生痴呆。脑髓之络脉是全身络脉的一部分,它的生理、病理改变与全身络脉的变化具有相同之处,但又因居独特的地位而有特殊的病理变化。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灸法门》云“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脑为娇脏、元神之府,精灵之地,神机之源,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结汇聚于脑。脑之元神具有统帅五脏神之功能。此外,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人至老年之时,髓海渐虚,脏腑功能渐衰;髓减则脑消,脏衰则水津输布失常,气虚则血液运行无力,痰浊瘀血内生,化毒为害,败坏形体,孙络浮络不通;脑络受损而结滞,无以渗灌气血,窍络升降不利,损及心脑,“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致使心神失聪,神机失统,记忆匮乏,发生呆傻愚笨的智能障碍。 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的药有脑血管扩张药如脑益嗪、环扁桃脂(抗栓丸)、盐酸氟桂嗪(西比灵)、烟酸、罂粟碱、倍他啶、己酮可可碱、硝苯吡啶、芦丁、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大脑代谢调节药如氢化麦角碱(喜得镇)、都可喜、脑复康、脑复新、氯酯醒、石杉碱甲等;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双香豆素、新抗凝片等;溶血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等;改善精神症状药物如舒乐安定、佳静安定、罗拉、多虑平、甲硫达嗪、氟哌啶醇、异丙嗪等。上述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改善痴呆病症状的作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上述药物因吸收与排泄慢,长期使用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与副作用,且不能从根本上阻断痴呆病或血管性痴呆的进程,已较难适应人类日益追求健康的需要。而一些治疗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病的中药制剂,如中国专利局的专利发明公报上1997年5月20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97116461.4,公开号CN1181966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国专利局的专利发明公报上1993年6月9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抗脑衰胶囊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申请号92114222.6的专利申请文件,在这些中药制剂中,所用药味较多,难以控制其药物的质量、不适应工业化大生产,此外,现有的中药制剂在改善痴呆症状方面的疗效也较低,难以抑制痴呆疾病的进展。 因此发现一种药味较少、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疗程短、价格适中、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纯中药制剂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有效治疗痴呆病,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病,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创伤、脑卒中、脑炎引起的意识障碍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选择黄芪补气健脾,善大补中气、益元气而通调血脉、助血运行为君药;丹参、川芎活血去瘀,疏通经脉,苍术燥湿健脾,三者共用共为臣药;黄连、菖蒲、清心醒脑,开窍益智为佐药;冰片引药入脑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清心开窍,醒脑益智之功。方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本经》记载,川芎“主中风头痛、寒痹、痉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在补血方中配用,能通达气血可使补而不滞,现代药理学证明,川芎中有效成分川芎嗪可透过血脑屏障,解除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增加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微循环,改善供血不足,对治疗各种供血不足症状有特效。以上诸药,按照中医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巧妙配伍,严密组合,共奏补气活血、清心开窍、醒脑益智之功,从而达到向愈的目的。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黄芪8.5-25.5 丹参8.5-25.5川芎5-15 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 冰片0.01-0.8。 优选范围为黄芪12-20 丹参12-20 川芎7-12 苍术7-12石菖蒲7-122黄连2-5冰片0.03-0.08。 最佳为黄芪16.7 丹参16.7 川芎10 苍术10 石菖蒲10 黄连3.3 冰片0.0667。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制剂。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百分比称量出下列原料黄芪8.5-25.5 丹参8.5-25.5 川芎5-15 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冰片0.01-0.8;(1)黄芪、丹参加6-14倍量水,回流提取1-4次,每次0.5-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14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12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6-14倍量水提取0.5-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3g生药,放凉,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1-5g生药,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40-80℃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10~1.45;(2)黄连加4-12倍量50-95%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1-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1-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0-8℃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60-9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 (3)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1~6倍总浸膏量的、60-90℃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搅拌均匀,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60~95℃化料均匀,即得活性成分;(4)该活性成分可加入适当辅料,制成药剂学上的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喷雾剂、滴丸剂等。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百分比称量出下列原料黄芪12-20 丹参12-20 川芎7-12 苍术7-12石菖蒲7-12 黄连2-5 冰片0.03-0.08;(1)黄芪、丹参加8-12倍量水,回流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8-12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6-10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8-12倍量水提取1-2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8-1.5g生药,放凉,加入90-96%乙醇,使醇浓度为75-83%,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2-4g生药,加入90-96%乙醇,使醇浓度为75-83%,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55-65℃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20~1.35;(2)黄连加6-10倍量70-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2-0.4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3-6℃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75-85℃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 (3)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2.5~3.5倍总浸膏量的、75-85℃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搅拌均匀,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70~90℃化料均匀,即得活性成分;(4)该活性成分可加入适当辅料,制成药剂学上的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软膏剂、硬膏剂、滴丸剂等。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如下黄芪16.7 丹参16.7 川芎10 苍术10 石菖蒲10 黄连3.3 冰片0.0667;(1)黄芪、丹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0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8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至相对密度1.25~1.33;(2)黄连加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3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 (3)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2.5~3.5倍总浸膏量的、80℃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搅拌均匀,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在80-85℃滴制,即得滴丸剂。 在本发明药物制备中,加入的辅料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甘露醇、硅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明胶、甘油、琼脂、碳酸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糊精等;所制成的剂型可以是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喷雾剂、滴丸剂等,优选的是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滴丸剂、丸剂等。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及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是在名老中医经验方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及药理学、药效学试验所得到的制剂。本发明疗效显著,具有补气活血、清心开窍、醒脑益智、疏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痴呆病,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病,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创伤、脑卒中、脑炎引起的意识障碍的患者。 本发明组方合理,药物毒副作用低,克服了西药治疗痴呆病,慢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病,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创伤、脑卒中、脑炎引起的意识障碍的毒副作用较大、费用高,中药疗效低、药味多、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缺点,是一种经济、实惠、疗效确定的治疗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脑梗塞、中风后遗症的药物。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实验例来进一步阐述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实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以下称醒脑滴丸)的药效学动物试验。下面试验旨在进一步说明醒脑滴丸的作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实验例采用的发明药物是按实施例1制备而成。 实验例1.醒脑滴丸对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致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Middle Cerebral ArteryThrombosis,MCAT)模型的方法,观察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水迷宫试验(Water maze)测定分辨学习能力。采用小鼠水迷宫(水迷宫的结构同大鼠水迷宫,见图1),于造模、给药后第46天开始训练,条件控制在室温22±2℃,水温25±1℃,水深10cm左右。实验分3天进行,第1天训练A点1次和B点3次;第2天测B点,训练C点3次;第3天测C点。A、B点的训练时间限定在2min内,C点限定在4min内,超时者分别按2min和4min计。每只小鼠每次训练和测试均记录到达终点的时间(到达时间)和进入盲端的次数(错误次数)。以训练期B、C二点到达时间和错误次数作为学习成绩;以测试期B、C二点到达时间和错误次数作为记忆成绩。试验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采用C8真彩图象分析系统对大脑皮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进行测量分析,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每只大鼠随机取3张切片,每张切片随机观察3个视野,记录每个统计场的面密度,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试验结果表明,醒脑滴丸(0.4g/kg、0.2g/kg、0.1g/kg)各组经连续给药40天后,均能改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40天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表现为水迷宫试验中,各点训练和测试的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醒脑滴丸(0.4g/kg、0.2g/kg、0.1g/kg)各组经连续给药44天后,均能改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44天造成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三个剂量组均能使表达减弱的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增强,0.4g/kg、0.1g/kg组能使表达减弱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强,0.4g/kg组能使表达增强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减弱,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 2.醒脑滴丸对D-半乳糖诱导脑功能衰退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自由基损伤的影响采用小鼠每日于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100mg/kg,以0.9%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g/10ml的溶液,注射容积为0.1ml/10g,每日给一次。空白对照组每日于颈背部皮下注射等容积的0.9%生理盐水,共造模49天。以水迷宫试验(Water maze)测定分辨学习能力。采用小鼠水迷宫(水迷宫的结构同大鼠水迷宫,见图1),于造模、给药后第46天开始训练,条件控制在室温22±2℃,水温25±1℃,水深10cm左右。实验分3天进行,第1天训练A点1次和B点3次;第2天测B点,训练C点3次;第3天测C点。A、B点的训练时间限定在2min内,C点限定在4min内,超时者分别按2min和4min计。每只小鼠每次训练和测试均记录到达终点的时间(到达时间)和进入盲端的次数(错误次数)。以训练期B、C二点到达时间和错误次数作为学习成绩;以测试期B、C二点到达时间和错误次数作为记忆成绩。试验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醒脑滴丸对脑组织自由基损伤的影响的测定,采用将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制备方法小鼠于造模、给药后第49天断头取脑,去小脑、嗅球,加9倍冰冷生理盐水于4℃环境中匀浆,制备10%的组织匀浆液。蛋白质、SOD、MDA和GSH的测定方法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严格进行操作。 试验结果表明,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46天可以造成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表现为水迷宫试验中,各点训练和测试的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醒脑滴丸(0.52g/kg、0.26g/kg、0.13g/kg)各组经连续给药46天后,均可改善这种学习记忆障碍,表现为水迷宫试验中,各点训练和测试的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49天可以造成小鼠脑组织自由基损伤,表现为脑组织中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GSH含量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醒脑滴丸(0.52g/kg、0.26g/kg、0.13g/kg)各组均能减轻这种自由基损伤,表现为提高脑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GSH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3.醒脑滴丸对三氯化铁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三氯化铁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如下大鼠以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左侧卧位固定,在右侧眼外眦和外耳道连线中点作一长1.5cm的弧形切口,夹断并去除颞肌,暴露颞骨,用牙科钻在颧骨与颞鳞骨接合处向鼻侧1mm处作一直径2.5mm的骨窗,暴露大脑中动脉,将吸有10ul 50%FeCl3液的小片滤纸敷在大脑中动脉上,手术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待30min后中动脉变黑,取下滤纸,逐层缝合。假手术组不敷FeCl3,余同模型组。 神经症状评分方法参照Bederson等的方法加以改进,于术后24h、48h分别对动物的神经症状加以评分,评分标准如下①大鼠被提尾悬空时,两前肢对称伸向地面,记0分,如不平行,记1分;②置大鼠于塑料板上,在鼠肩后加力使其向前滑动10cm,手感左右推动阻力相等,记0分,否则记1分;③将动物两前肢置一金属网上,用力向后拉,观察两前肢肌张力,对等且有力者记0分,手术对侧前肢肌张力下降者记1分;④动物有不停的向手术对侧转圈者,记1分。据以上标准,满分4分,分数越高,动物行为障碍越严重。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试验结果表明醒脑滴丸(0.6g/kg、0.3g/kg)各组经连续给药7次后,能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性大鼠神经症状评分,明显减低脑梗塞比;醒脑滴丸0.6g/kg组能明显减低脑含水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此种结果提示药物有改善脑缺血的作用。 4.醒脑滴丸对小鼠8℃冰水游泳存活时间、冰水游泳5min后断头张口呼吸时间和脑组织能量代谢及缺氧生化指标的影响小鼠8℃冰水游泳存活时间的测定采用如下方法距小鼠尾尖部约2cm处系一10%体重的橡皮泥球,放入8±0.5℃的冰水中游泳,每桶一只,观察并记录小鼠从放入水中至死亡的这一段时间。若超过16分钟,则以16分钟计。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小鼠8℃冰水游泳5min后断头张口呼吸时间的的测定采用如下方法距小鼠尾尖部约2cm处系一约10%体重的橡皮泥球,放入8±0.5℃的冰水中游泳5分钟后自冰水中取出。在其双耳后部位迅速断头,观察并记录从断头开始至其最后一次喘气停止的时间作为断头张口呼吸时间。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小鼠8℃冰水游泳5min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及缺氧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断头张口呼吸时间后,于4℃冰盘上迅速取脑,去小脑、嗅球,加9倍冰冷生理盐水于4℃环境下制备成10%脑匀浆液。蛋白、LA、LDH及ATP酶活力测定方法均严格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醒脑滴丸(0.8g/kg、0.4g/kg、0.2g/kg)各组经连续给药4天后均可以明显延长小鼠在冰水中游泳的存活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三个剂量组均可以明显延长小鼠冰水游泳后断头张口呼吸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三个剂量组均可以明显对抗冰水游泳致小鼠脑组织乳酸(LA)含量增加,乳酸脱氢酶(LDH)、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 5.醒脑滴丸对FeCl3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实验用大鼠,以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俯卧位固定,切开颅顶正中皮肤,分离皮下组织。于颅顶后囟中心向右约0.2mm处用牙科钻打一直径约为0.5cm的骨窗,去除软脑膜,暴露脑组织。将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将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测定仪的激光探头置于颅窗表面上方约2mm处,描记血流量,结果直接输入计算机。等到血流量稳定约5分钟后,以微量注射器在激光探针描记处的脑组织表面滴加10%的FeCl35μl。共观察并描记60分钟。实验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采用激光组织血流测定仪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连续给药4天后,醒脑滴丸(0.6g/kg、0.3g/kg、0.15g/kg)各组均能够显著改善FeCl3诱导的脑组织血流速度下降,表现为使滴加FeCl3后30-50min血流速度下降的百分率减少;醒脑滴丸(0.6g/kg、0.3g/kg)二组还能使血流速度下降50%需要的时间延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 6.醒脑滴丸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大鼠以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切开颈正中皮肤,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埋线。舌下静脉注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容积为0.2ml/100g(EB配成2.5%生理盐水溶液)。5分钟后立即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缝合皮肤,常规消毒。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手术后6小时,断头处死动物,取脑,去除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 结果显示,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6小时,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显著增高,表现为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醒脑滴丸(0.6g/kg、0.3g/kg、0.15g/kg)各组和喜得镇组(0.8mg/kg)经预防给药3天后对脑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均有改善作用,表现为使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说明醒脑滴丸能改善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保护血脑屏障,从而保障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稳定,维护其正常功能。 7.醒脑滴丸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用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仰卧位固定,手术,分离右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将三段聚乙烯管相连,一端插入右颈总动脉,另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中间段放入一根长8cm的7号手术线,重约8mg,管内注满5u/ml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建立动、静脉旁路。15min后取下套管,取出血栓,在湿润的滤纸上滚动,除去多余浮血,称重得血栓湿重;然后置60℃烘箱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立即称取血栓的干重。实验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醒脑滴丸0.6g/kg和0.3g/kg组均可明显降低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湿重和干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醒脑滴丸有明显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8.醒脑滴丸体内溶栓作用实验用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5g/kg麻醉,仰卧位固定,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将血栓形成测定仪刺激电极放于颈总动脉近心端,热敏温度计放于远心端,以1.5mA电流刺激7min。取下刺激电极和测温器,然后消毒缝合。第二天按上述方法灌胃给药,于末次给药后1h,将大鼠麻醉,手术,小心完整剪下含血栓的颈总动脉段,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2h后取出血管血栓放于滤纸上,洗去多余水分,精确测量血栓长度,然后取0.5cm长的血栓进行称重,实验以血栓长度和重量为指标。 计算公式血栓重量(10-4g)=血栓与血管重量-血管重量实验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试验结果表明,醒脑滴丸0.6g/kg组可明显降低血栓长度,减轻血栓重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醒脑滴丸0.3g/kg组可明显降低血栓长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血栓重量无影响;而醒脑滴丸0.15g/kg组则对血栓长度和重量均无明显影响。结果进一步证明醒脑滴丸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9.醒脑滴丸对急性应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实验采用大鼠,随机分为六组,除假手术组皮下注射NS 0.1ml/kg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Adr)0.1mg/kg,2h后,于8℃冰水中浸泡5min,2h后,再给与Adr 0.1mg/kg。 给药组每日以醒脑滴丸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0.6g/kg、0.3g/kg和0.15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每日分上、下午2次灌胃给药,每次给1ml/100g,连续给药5次后造模,造模24小时后再给药,给药后1小时,取血,并测定各项指标。造模24h后,将大鼠以10%水合氯醛0.3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颈总动脉采血,放置于肝素化的试管中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1)取血样0.04ml加入红细胞变形性试剂1ml混匀,取样0.8ml,测红细胞的变形性。 (2)取血样0.8ml,测红细胞的聚集性。 (3)取血样0.8ml,测切变率为200s-1、30s-1、5s-1和1s-1的全血粘度。 (4)取剩余血样,3000转/分离心8分钟,取血浆0.8ml,测切变率为100s-1的血浆粘度。 试验结果表明,醒脑滴丸0.3g/kg组可提高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醒脑滴丸0.3g/kg组和0.6g/kg组可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聚集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醒脑滴丸各组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变率均有明显降低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 10.醒脑滴丸对冰水游泳小鼠血液凝固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小鼠,距小鼠尾尖部约2cm处系一10%体重的橡皮泥,放入8±0.5℃的冰水中游泳7分钟,每桶一只,取出置于室温(21℃)中1小时后测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的测定将小鼠尾尖部按统一直径部位剪去后,尾尖部置于37±0.5℃的生理盐水中,观察并记录出血时间。以毛细玻璃管从小鼠的内眦取血后,分别折断两端毛细血管,观察并记录凝血时间。 试验结果表明,醒脑滴丸(0.8g/kg、0.4g/kg)组能明显延长小鼠冰水游泳后出血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醒脑滴丸(0.8g/kg、0.4g/kg.、0.2g/kg)各给药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冰水游泳后凝血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 11、醒脑脑滴丸的毒理研究急性毒性试验本试验选用昆明种小白鼠作为试验动物,采用灌胃给药途径,观察了醒脑滴丸单次给予动物后的急性毒性反应,并测定LD50值。结果表明,用Bliss法测算出醒脑滴丸灌胃给药的LD50为生药量102.33g/kg,相当于临床日用剂量的307倍,其95%可信限为90.01~116.42g/kg。结果显示本药比较安全。 长期毒性试验本试验采用SD大鼠,以灌胃途径给予醒脑滴丸,连续灌胃6个月,剂量为20、10、5g生药/kg·日,分别为人用剂量的60、30、15倍,结果未见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说明本品长期灌胃给药比较安全。 图1是实验例醒脑滴丸对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当中使用的水迷宫结构图,其中A、B、C代表游泳线路的起点;1、2、3、4代表盲端;L代表台阶。 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滴丸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16.7g,丹参16.7g,川芎10g,苍术10g,石菖蒲10g,黄连3.3g,冰片0.0667g;取黄芪、丹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0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3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温度为80℃、量为总浸膏量的2.5~3.5倍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移至滴丸机中,在80~85℃滴制,得滴丸剂1000粒。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25.5g,丹参25.5g,川芎15g,苍术15g,石菖蒲15g,黄连7.5g,冰片0.8g;取黄芪、丹参加14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2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12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2倍量水提取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5g生药,放凉,加入98%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4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45;黄连加12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8℃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7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60~90℃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当辅料,搅拌均匀,制成颗粒剂500袋。 实施例3胶囊剂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8.5g,丹参8.5g,川芎5g,苍术5g,石菖蒲5g,黄连2g,冰片0.01g;取黄芪、丹参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8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2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g生药,放凉,加入90%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8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8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2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0℃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制得胶囊剂500粒。 实施例4软胶囊剂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20g,丹参20g,川芎12g,苍术12g,石菖蒲12g,黄连5g,冰片0.08g;取黄芪、丹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0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2.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0%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2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3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条件下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辅料,制成软胶囊剂1000粒。 实施例5片剂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12g,丹参12g,川芎7g,苍术7g,石菖蒲7g,黄连2g,冰片0.03g;取黄芪、丹参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5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5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40;黄连加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制成片剂500片。 实施例6滴丸剂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25.5g,丹参20g,川芎12g,苍术5g,石菖蒲7g,黄连5g,冰片0.08g;取黄芪、丹参加9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9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5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8倍量水提取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9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80℃、量为总浸膏量的2.5~3.5倍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移至滴丸机中,在80~85℃滴制,得滴丸剂1000粒。 实施例7滴丸剂的制备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净化、粉碎备用黄芪12.5g,丹参8.5g,川芎7.5g,苍术8.5g,石菖蒲8.5g,黄连4.5g,冰片0.05g;取黄芪、丹参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6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9%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出膏,在60℃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3;黄连加6倍量99%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4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6℃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60~90℃化料均匀,制成本发明的活性成分;将上述活性成分中加入80℃、量为总浸膏量的2.5~3.5倍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移至滴丸机中,在80~85℃滴制,得滴丸剂1000粒。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痴呆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8.5-25.5 丹参8.5-25.5 川芎5-15 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冰片0.0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痴呆疾病的药物,其原料优选重量配比为黄芪12-20 丹参12-20 川芎7-12 苍术7-12石菖蒲7-12黄连2-5冰片0.03-0.08。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痴呆疾病的药物,其原料最佳重量配比为黄芪16.7 丹参16.7 川芎10 苍术10 石菖蒲10 黄连3.3 冰片0.0667。 4.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痴呆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药物配比及方法制成黄芪8.5-25.5 丹参8.5-25.5 川芎5-15 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冰片0.01-0.8(1)黄芪、丹参加6-14倍量水,回流提取1-4次,每次0.5-3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6-14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4-12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6-14倍量水提取0.5-3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5-3g生药,放凉,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1-5g生药,加入86-99%乙醇,使醇浓度为70-85%,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40-80℃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10~1.45;(2)黄连加4-12倍量50-95%乙醇回流提取1-4次,每次1-4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1-0.5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0-8℃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60-9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3)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1~6倍总浸膏量的60-90℃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搅拌均匀,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60~95℃化料均匀,即得活性成分;(4)该活性成分可加入适当辅料,制成药剂学上的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喷雾剂、滴丸剂等。 5.根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痴呆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药物配方及方法制成黄芪8.5-25.5 丹参8.5-25.5 川芎5-15 苍术5-15石菖蒲5-15 黄连1.5-7.5 冰片0.01-0.8(1)黄芪、丹参加8-12倍量水,回流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8-12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6-10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8-12倍量水提取1-2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0.8-1.5g生药,放凉,加入90-96%乙醇,使醇浓度为75-83%,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2-4g生药,加入90-96%乙醇,使醇浓度为75-83%,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55-65℃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20~1.35;(2)黄连加6-10倍量70-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2-0.4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3-6℃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75-85℃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3)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2.5~3.5倍总浸膏量的、75-85℃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搅拌均匀,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70~90℃化料均匀,即得活性成分;(4)该活性成分可加入适当辅料,制成药剂学上的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软膏剂、硬膏剂、滴丸剂等。 6.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痴呆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药物配方及方法制成黄芪8.5-25.5 丹参8.5-25.5 川芎5-15 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 冰片0.01-0.8(1)黄芪、丹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0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8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60℃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25~1.33;(2)黄连加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3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3)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2.5~3.5倍总浸膏量的、80℃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搅拌均匀,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即得活性成分;(4)该活性成分可加入适当辅料,制成药剂学上的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粉剂、溶液剂、软膏剂、硬膏剂、滴丸剂等。 7.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痴呆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药物配方及方法制成黄芪16.7 丹参16.7 川芎10 苍术10 石菖蒲10 黄连3.3 冰片0.0667;(1)黄芪、丹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滤过,备用;川芎、苍术、石菖蒲加10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滤出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水提液,滤过与黄芪丹参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至1ml约等于1g生药,放凉,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等于3g生药,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为80%,静置过夜后,滤过,回收乙醇,在60℃条件下浓缩出膏,至相对密度1.25~1.33;(2)黄连加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1ml约为0.3g生药,加入浓盐酸调PH1~2,5℃冷藏过夜,滤过,滤饼用蒸馏水多次洗涤,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冰片粉碎,过80目筛;(3)取川芎、苍术、石菖蒲混合挥发油加入黄连提取物,水浴加热使溶解,加入2.5~3.5倍总浸膏量的、80℃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搅拌均匀,加入黄芪等混合浸膏,及冰片细粉,在80~85℃化料均匀,在80-85℃滴制,即得滴丸剂。 8.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药物在制备治疗慢性痴呆、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药物在制备治疗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改善因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创伤、脑卒中、脑炎引起的意识障碍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治疗痴呆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该药物的方法。制剂包括从以下组分的中药(重量百分比)中所得到的活性成分黄芪8.5-25.5,丹参8.5-25.5,川芎5-15,苍术5-15,石菖蒲5-15,黄连1.5-7.5,冰片0.01-0.8,主要用于慢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慢性脑功能不全综合征,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创伤、脑卒中、脑炎引起的意识障碍等症的药物中的应用,该药针对性强,见效快,疗效显著,对气虚血瘀,虚实夹杂型效果最好。 文档编号A61P25/00GK1552415SQ0314084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日 发明者颜德馨, 颜乾麟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