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不单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其实本身就是科学!简单地说,科学是研究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是可以检验和具有预测功能的。然而事实上,科学一直在纠正自己的错误,从来就没有绝对正确过。从牛顿定律到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都是如此。 无论你什么科学理论,也无论你什么变化规律,都不可能逃脱产生、发展、消亡(准确的说是转化)的变化过程。因为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所以一切事物现象都必须经历变化的三个阶段。(多余说一句,八卦由三爻组成就是这个道理。) 事物现象“产生、发展、消亡”的三个阶段,产生四种常见状态,这就是西方哲学理论提出的“土、气、水、火”四元素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四种两两互相对立的原始性质才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冷与热、干与湿。所以“土、气、水、火”四元素在“冷、热、干、湿”的作用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解释比较勉强,不够彻底。(我做了个图,大家请看附图一。)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附图,会发现与我国的五行图很相似。西方“气”相当于中国的五行“木”,西方“火”与五行“火”相同,西方“土”相当于五行“金”,西方“水”与五行“水”相同。唯独西方四元素缺了中国五行的“土”。所以,西方四元素描述了物质的四种基本状态,却没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这四种元素之间是如何发生作用和联系的,中国五行的“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通过五行生克真正建立了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反映了作用变化的客观规律。 为什么说中国五行彻底解决了事物现象之间的作用关系和规律呢?大家先看看我的附图二,就不难理解了。五行中的“土”,人们一直以来对它的解释是:土主信。从而衍生出诚实、信用、持之以恒、固执、木讷、忠诚、老实、厚道……等等特性,其实就是一个特性“不变”。而我要说的是,这个观点恰恰是极端错误的,这也是阻碍和导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五行难以弄懂的真正原因。 五行这个“土”恰恰是变的意思,而且是不得不变、必须变的。 洛书是河图变化过来的,怎样变化过来的,我有一篇文章进行了专门论述,这里不赘述。洛书有八个方位,五行分布其中,大家疑问了:这怎么对应啊?三、四东方木,六、七西方金,这都好理解。一为北方水,九为南方火,似乎也能认同,但为什么各只有一个?更难理解的是二、八为土。(中五这里不讨论,我的河洛论里有专门的讨论。)如果我告诉大家,二也为火、八也为水,是不是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水→木→火是获取能量的阶段,火→金→水是丧失能量的阶段。火与金之间,是丧失能量的转变关键,所以土是火的变异形态,这就是土的性质为什么是变的原因。水与木之间,是获取能量的转变关键,所以土也是水的变异形态,这更说明了土的性质就是转变。促使火转变的土是燥土,促使水转变的土是湿土。所以,燥土有火的性质,湿土有水的性质。这样三、四为木,六、七为金,二、九为火,一、八为水。土在干支里,是天干土从火,地支土从水,这就是明证。水木火金各两,五行原来就是与八卦相对应的。八卦类万物之象,五行揭数之源。 土变的性质,阐明了万物变化的根本,确立了五行生克的内在定律。由此可知,科学能逃出“产生、发展、消亡”的范畴吗?揭示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不正是五行生克放之宇宙皆准的法则吗?五行生克不是科学是什么? 五行生克不单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其实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老祖宗的东西,要好好研究,不要动不动就丢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