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的宁浩玩起科幻来到底能有多荒诞?

 skysun000001 2019-02-10

时隔近五年,导演宁浩终于有新的导演作品和观众见面。不过宁浩自己不觉得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也看不出他因新片即将上映而感到兴奋,他说在这几年里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没有要说的就少啰嗦两句,这个世界还缺一部烂电影吗?”



大多数观众认识宁浩是从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的,当时很多影迷把他当做中国的盖·里奇。后来又有了《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宁浩不再是只会玩多线叙事的新导演,而是成长为一个以黑色幽默为核心特色的成功导演。


2014年9月30日,《心花路放》上映,拿到当年国产片票房冠军。此后一直到今年大年初一《疯狂的外星人》上映,宁浩的导演作品绝迹江湖。


这期间宁浩的最佳拍档之一徐峥导演了《港囧》,刷新了前作《泰囧》的票房纪录。另一位最佳拍档黄渤导演了处女作《一出好戏》,票房起点比《泰囧》还高。宁浩一手扶植的项目《我不是药神》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五部票房过30亿的作品,这是青年导演文牧野第一次执导长片。



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电影江湖已经换了一番天地。但宁浩一点都不着急,按他的话说,他对票房冠军这件事情从来都没有什么感受,也不care这事,他关心的是你的时间。没错,他关心的是假如你去看了他的电影,你的那两个小时的时间是不是浪费了?


“凭什么你要耽误那么多人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些人要不来看电影,在家里织毛衣能织多少?那是一个多大的产能?事后大家还要腾出时间来评论这个电影,还要集体讨论,来获得一些联系和共鸣。”


在接受时光网的专访时,宁浩说:“到底什么东西值得大家讨论?它的艺术性是什么?它的社会性是什么?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所以不要太关心钱的事情了。”


 抛开“钱”这个话题,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因为相比不断攀升的票房数字,中国电影的品质距离五年前,好像并没有那么大的提升。成功的国产科幻喜剧?2014年没有,2019年2月5日之前,依然没有。


喜剧 科幻,成为许多人眼中《疯狂的外星人》的最大特色。


对于喜剧,宁浩断然否认了许多观众对他“喜剧片导演”的定位,他认为这是一个误会。“我从来不会写笑点。《疯狂的外星人》也不是按喜剧方式处理的。”“我还是对现实的荒诞有兴趣,并不是对喜剧有兴趣,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对于科幻,宁浩强调并没有把自己的宇宙观放进《疯狂的外星人》里,“这个维度并没有探讨所谓的宇宙真相这件事情。那个太大了。《三体》那个东西得需要好多好多部才能说清楚。我只是截取了文化冲突和荒诞的那些截面,就是外星人到中国旅游的故事。”


《疯狂的外星人》预告

宁浩说,他读过刘慈欣的所有作品,他认为刘慈欣既有古典浪漫主义,也有英雄情怀,他的作品呈现出很多样的感受。在小说《乡村教师》和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之间,他找到了自己与刘慈欣重合的部分——荒诞,“我保留了小说里的这部分荒诞。从荒诞的角度继续深入再创作。”


 一个关于外星人到中国旅游的荒诞故事!你准备好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迎接宁浩的归来了吗?



Mtime:在改编小说《乡村教师》的过程中有跟刘慈欣聊过吗?


宁浩:有。我看了刘慈欣所有的作品。我觉得刘慈欣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作者,他有很多的色彩和倾向。他既有古典浪漫主义,有英雄情怀,也有黑色的部分,有荒诞的部分。所以他的作品呈现出很多样的感受,我希望能找到我跟他契合的部分。


我发现这个作品中荒诞性的部分是重合的,我就保留了这部分的荒诞。从荒诞的角度继续深入再创作。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也跟刘老师进行了沟通,也跟他讲了我构思的故事方向,刘老师也是认可的。    


Mtime:原著小说带有一点点悲剧色彩,《疯狂的外星人》有保留这部分悲剧色彩吗?


宁浩:没有悲剧色彩,还蛮轻松吧,整个电影都挺轻松的,没谁是奔着沉重去的吧。


Mtime:你是读到刘慈欣的小说之后才想到拍科幻,还是早就有拍科幻的想法?


宁浩:其实早就有,从小就有。每个人都有他认识世界的过程,在我的少年时期,科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或者说是让我保有好奇心的方式,所以我很喜欢科幻类的题材。


Mtime:你少年时期接触的科幻作品,主要是科幻电影还是科幻小说?

宁浩:杂志。那时候都是那些吧,《科幻世界》、《奥秘》什么的,还有变形金刚什么的。




Mtime:你自己的宇宙观是什么样子的?会像刘慈欣作品里描绘得那么黑暗吗?


宁浩:我没有把自己的宇宙观放进作品里,《疯狂的外星人》这个维度并没有探讨所谓的宇宙真相这件事情。那个太大了。《三体》那个东西得需要好多好多部才能说清楚。所以其实我只是截取了文化冲突和荒诞的那些截面,就是外星人到中国旅游的故事。


Mtime:大家说国产科幻电影很多年了,好像每一年都有一些人做尝试,但是还没有出现大家公认的好作品,你觉得做科幻最难的地方在哪?


宁浩:构建我们自己的文化系统,构建我们自己的科幻文化系统。小说其实一样。刘慈欣的《三体》能够得到这么广泛的认同,还是因为他的科幻文化系统,包括跟中国文学结合的文化系统统一了,它变成了一个自洽的部分。看起来会没有违和感,你会觉得是你相信的一种中国式的科幻。这种统一我觉得是难点吧,因为谁都没有做过,大家得慢慢接受这个部分。


Mtime:你认为2019年会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吗?


宁浩:大家都在提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元不元年不重要。我的科幻元年是《霹雳贝贝》,所以我也不觉得它一定得是元年。拍好就完了呗,慢慢摸索吧。


Mtime:拍《疯狂的外星人》,最难的是特效部分还是故事部分?


宁浩:都难,都不是一般的难。故事也写了很多遍,至少写了三、四个方向的剧本。特效也很困难,我们有两个生物形象。这种生物形象表演在特效类电影当中一般叫A类,就是最难的那个镜头,沟通太费劲了,国内还做不了。


Mtime:所以启用了美国的特效团队?


宁浩:对,我们请了两家美国的特效团队来做这个生物,都是非常非常有经验的、一线的做生物的公司。




Mtime:《疯狂的外星人》算是“疯狂”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这次在叙事手法上会有什么新的花样吗?


宁浩:基本没有。结构并不复杂,不用非得玩那样的结构也可以带出疯狂的感觉。

    

Mtime:笑点会像前两部“疯狂”作品(《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那么密集吗?

    

宁浩:这个我不好讲,前两部看得时候我也并不觉得好笑。而且前两部在做试映的时候,我发现大家也不笑。

Mtime:所以你在创作的时候,“笑点”并不是你考虑的重点?

    

宁浩:我从来不会写笑点。《疯狂的外星人》不是按喜剧方式处理的,喜剧的办法经常是抖个包袱或者什么的,是一种夸张的东西。我不太会设计得太夸张,都是现实可以发生的。

    



Mtime: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很多人都把你划归为喜剧片导演,你觉得这是一个误会吗?

    

宁浩:是。

    

Mtime: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导演?

    

宁浩:我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荒诞戏的作者吧。我还是对现实的荒诞有兴趣,并不是对喜剧有兴趣,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Mtime:《疯狂的外星人》又请来了老搭档黄渤,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他的吗?

 

宁浩:没想过别人。

    

Mtime:写剧本的时候就想到他了吗?

    

宁浩:对,就觉得他比较适合,又熟,何必再找别人呢。

    

Mtime:你在拍《心花路放》时也合作过沈腾,他当年还没有现在这么红,这次怎么想到让他来当主角的?

    

宁浩:我认识沈腾很多年了,其实我一直都在寻找可以跟他合作的机会,但是一直找不到,就是机缘问题吧。这次我觉得这个角色蛮适合沈腾的,是一个他这个岁数,并且干啥啥不成,还啥都想干,天天创业的这么一个角色,我觉得跟他的形象挺合适的。

    



Mtime:大家之前觉得黄渤、你、徐峥你们三个是“铁三角”,这次怎么给了徐峥一个配角,没有给他更多的戏份?

    

宁浩:徐峥适合演外星人,两个人性格很像,是一个那种蛮骄傲的外星人。

    

Mtime:黄渤现在自己也当了导演了,他的作品你看了吗?

    

宁浩:黄渤导演的这个作品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意外的发现,我原以为他会拍一个喜剧片,没想到他其实蛮理性的。而且那部电影当中有很多哲思的部分,这是我没想到的,表达得非常好。

    

Mtime:他拍《一出好戏》的时候有没有找你支招?

    

宁浩:也会有,大家经常会聊天,只是没想到他最后呈现的时候没有用喜剧,没有特别开发喜剧的方向,喜剧应该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




Mtime:《心花路放》到现在快五年的时间了,当时票房很好,口碑也不错,为什么隔这么久才出新作品?

    

宁浩:这个东西难啊,就是要花这么长时间才能做完的事。而且我中间也在做一些青年导演的计划,所以就是做做这个做做那个,反正一天也没停,都在干活,也就是这样了。

    

Mtime:作为一个导演不着急吗?这五年里没有话想说吗?

    

宁浩:没什么想说的话。帮助青年导演去表达也蛮好的。我也没有什么一定要说的话,没有要说的就少啰嗦两句,这个世界还缺一部烂电影吗?

Mtime:今年春节档的竞争尤其激烈,对《疯狂的外星人》的票房表现有信心吗?

    

宁浩:我对票房冠军这件事情从来都没有什么感受,也不care这事,不重要,电影不是拿票房衡量的。我喜欢的电影我从来都没问过它们挣了多少钱,我喜欢的诗歌我也没问过它挣了多少钱,不重要。李白挣了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你这个东西值得不值得再看一遍,值得不值得过几年再去看一眼,它是不是能够流传下去,或者它是不是值得浪费大家两个小时。我觉得这些是我担心的问题。

    



Mtime:《疯狂的外星人》达到你这个标准了吗?

    

宁浩:还行,浪费俩小时是值得的,我觉得是吧。我一直都觉得把一个电影弄出来,放到市场上去给观众看,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凭什么你要耽误那么多人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些人要不来看电影,在家里织毛衣能织多少?那是一个多大的产能?事后大家还要腾出时间来评论这个电影,还要集体讨论,来获得一些联系和共鸣。


 到底什么东西值得大家讨论?它的艺术性是什么?它的社会性是什么?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所以不要太关心钱的事情了。

    

Mtime:你现在创作的节奏稍微有点慢,下一部作品还会让观众等四五年这么久吗?

   

宁浩:慢吗?也不算慢吧。比如说诺兰,他也差不多吧。比如说《阿凡达》用了十一年,拍特效电影能怎么办呢,就是要慢慢来。它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然后去做,做快了它可能就会很差,或者想得不够清楚。那何苦呢?快并不是价值。


Mtime:下一部作品有方向了吗?

    

宁浩:下一部没有,真没有。我觉得好多国内的电影也不快,姜文导演也不快,但是弄一个是一个不也挺好的吗。徐峥也不快啊,徐峥《港冏》都多少年了,他现在还没开机呢。

    

Mtime:《疯狂的外星人》会是“疯狂”系列的终结吗?

    

宁浩:不知道,这些事情我都回答不了,我都在等着哪个人告诉我。他突然说个东西挺好的你就拍吧,然后我就拍了。他不给启示,我也想不明白,那就等着呗。

    



Mtime:听说你当初也很喜欢《我不是药神》的剧本,为什么没有自己导?

    

宁浩:牧野会更合适,他会更合适做这种东西,他是一个现实主义功力非常好,非常扎实的导演。所以他来做这个应该会完成得更好,结果也说明了确实完成得很好。

    

Mtime:你在帮助新导演的过程中具体是怎么做的?作为《我不是药神》的监制,你会亲自动手帮忙改剧本,或者现场导戏吗?

    

宁浩:现场导戏我是肯定不会的,必须尊重导演,让导演来完成工作。剧本我会提一些我的想法和要求,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怎么能达到这种要求。在选择演员搭盘子的时候会更多地提想法和做工作,包括募集资金,包括宣传发行。

  


  

Mtime:你也是导演,为什么愿意把自己创作的时间分给年轻导演们?

    

宁浩:电影好像差不多就是这样吧,我本人也是从新导演计划中走到观众面前的,总需要“传帮带”,新人才能慢慢做出来。我本身又很热爱这个行业,我喜欢跟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在一起,我也喜欢跟他们一起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体验到我的价值。


我经常说公司开会我很烦,开五分钟我就烦了,但是跟他们开创作会我很开心。有的时候,我的一些意见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还是非常开心的。


点击小程序,答题赢大奖!

时光猜电影答题赢免费电影票 时光猜电影小程序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