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位于暖泉镇“佛镜”以北,现在被施工挡板围住不开放。据当地人讲,这个华严寺范围很大,现在西侧的商业街用房范围,当年都在华严寺之内,只是解放后这里一直作为粮库占用,房舍改动较大,现在腾退之后,国家进行了修缮,虽然有些殿宇已经拆除,但是还存有两座大殿,从现存的中殿和后殿仍能看出其当年的规模。 因为寺内碑石多已佚失,有关始建和历史沿革情况无从查起。但是从中殿脊檩上的一块木额书有:“大明洪武三十二年”字样来看,可以判定华严寺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此年。 中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柱头卷刹砍为斜面,栏额与普拍枋两端出头截面为方形。柱头与补间铺作均为单昂四铺作,补间两朵,侧山墙补间一朵。下昂两侧装饰异型小拱,双重蚂蚱头。建筑形制确实是元末明初的常规形式。中殿内由于大门上锁,从窗户缝隙中看到,内部为天花施彩绘。 后殿,应该是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形制与中殿相仿,只是檐下铺作为双下昂五铺作计心造,补间铺作,最外间一朵,其它两朵。 华严寺前与“佛镜”之间的街道,据说早年是一条通关古道,也是暖泉镇通往县城的一条官道。这条官道据说曾是由京城通往山西,客货往来、邮驿兵运的主要道路。道路的异常繁忙,给暖泉镇带来了繁华,也使寺院香火旺盛延续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