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02年,会持续焦虑下去么?【宁宇专栏-291】

 wuhancar 2019-02-10

【摘要】等人们习惯了经济低速运行,赌徒们没了兴趣和活跃空间,大家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 科 技 | 杂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宁 宇


原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经理,现华为业务软件部专家


愿意和大家分享运营商的辉煌与没落,成功与失败,他用他的故事和分析诉说:运营商和你们想的不一样。


 
最新文章

为什么华为和运营商的PPT那么多?

移动改变生活,互联网改变社会

建设5G需要新模式

你被真实的数据骗了

科技杂谈:keji_zatan
长按二维码
查看宁宇更多历史文章


马上要过年了。可是今年这个时候,好像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忧心忡忡的,从表情神态到言谈话语,一点儿不像往年那样喜气洋洋,焦虑似乎成了2019年的'主旋律'。


【幸福的退休者】


今年,所有的50后就都退休了(高级领导干部除外)。他们在青春年少的时候经历了文革动乱,年富力强的时候经历了改革开放,如今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在岗的收入总比退休的强,所以比他们岁数大的人,在物质生活经济基础方面差了不少。


如今退休的人,多年辛苦之后终于熬到了收获的时光。他们不必为退休金犯愁,想的主要是如何打发时间,如何尽享天伦之乐。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和以前退休的人一样希望退而不休,还想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再干一些事情。所以说他们现在的心态是最棒的,焦虑程度非常低,进可攻退可守。


【进退维谷的中年人】


如今的职场里,35岁的人都可能遭遇年龄歧视,更不要说是40岁以上的60后70后了。原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会成为自己的优势,但在高科技领域知识更新太快,多年积累下来的技能可能被迅速超越。


一个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与一个工作一年的新毕业生相比,有可能完全没有竞争优势。这时老员工可能才意识到,这些年的'积累'大部分是在项目里被榨取价值,自身能力的提升幅度非常有限。而今学习能力、工作精力、体力等方面都大不如前,怎么和年轻人比拼?


比技术不行,那么管理呢?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到处跃跃欲试的资本,颠覆了越来越多的领域,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发展路径不再有效。以前上MBA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在新经济的乱棍下似乎不堪一击,失败者哪有资格谈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技巧?用旧思维'管事'不行,那么人的管理方面呢?80后90后的思维与此前大不相同,原来行之有效的招数现在适得其反。


更何况,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还比较传统,因此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到这个年纪还要背负家庭的重担:不想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不想让辛苦一辈子的父母再受罪,甚至不敢把自己的压力和脆弱暴露在亲朋好友面前。


这是最累的一群人,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一群人。他们在社会上打拼的年代,赶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以他们一方面会在身心疲惫时恨不得马上退休,但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机会,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都时刻担心被社会淘汰。全力付出又达不到预期回报,渐渐让中年人失去了自信,更加畏首畏尾,失去了应有的定力和价值。


【透支未来的年轻人】


那么给60后70后带来严重威胁的年轻人,那些80后90后,他们的焦虑程度是不是少一些呢?事实上,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青年都更加焦虑,因为他们比任何一代青年都更渴望挣钱,挣大钱。


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的故事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个案,似乎成为一种现象,即便如已经身处悬崖边的OFO,其创始人的传奇故事仍为人津津乐道。80后的创业故事还没讲完,90后急不可耐地登上了舞台C位,看到同龄人如此成功,能不感到压力?同样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他能干成难道我就干不成?焦虑来自于年轻人对快速成功的期望。


如果年轻人的父辈就居住在城市里,那么就会发现他们很多人不用发愁房子问题,因为那个时代还有很多福利分房的政策。60后和70后赶上了福利分房的尾巴,或者在商品房没涨到恐怖的时候就买了房。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房子是绝大多数年轻人身上的永远搬不走的山,就算是不吃不喝,都需要过很久才可能把房贷还清,甚至可能永远都还不清。


他们的观念已经改变了,不怕借贷,不怕超前消费,认为只要自己有条件和有本事,钱是能赚回来的。赶上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根本不用太发愁如何挣钱的问题,问题只不过是挣的多还是少,而结果也是挣得多就可以花得多,挣得少就稍微消停点儿;如果工作单位让老子不爽了,拍案而起另谋出路,年轻,就是这么任性。


然而行情突变,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经济眼见着到了天花板,房地产作为支柱却不敢肆意妄为,实体经济严重缺血,民营企业哀嚎一片,光鲜亮丽的企业都开始裁员了,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开始焦虑,真的失去工作怎么办,房贷怎么还,日子怎么过?结婚、生子、育儿、教育,一笔一笔的花销就在眼前,可是开源的路却越走越窄。


【焦虑久了,也就没了焦虑】


说了这么多负能量,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呢?其实也没有那么悲观。


个人以为,焦虑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让我们习惯了社会经济整体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因此认为个人的发展也必须处于高速成长状态,才能和这个时代匹配;一旦感到自己的发展速度低于预期,我们就产生了焦虑。


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经济借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经济全球化等机会的叠加实现了腾飞,实际处于超常规的发展状态,也可以说,是不完全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一代人走完了几代人的发展之路,社会的资源和人的精力一样,都是过渡消耗、加速折旧,其实是不可持续的,至少说是不健康的。


所以经济增长的回落是客观规律,本来不必大惊小怪,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并不简单。


其一,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掩盖了很多矛盾,不要说经济衰退,就是增速放缓都会暴露出很多矛盾,这就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


其二,人们在经济发展有高预期时设计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消费方式,往往比较激进,所以当经济发展放缓时,有些人的生活状态可能迅速恶化,从而带来群体性社会性问题。


还有,就是如果人们的信心被破坏,会产生无法预期的后果。


事实上,理性的人们都明白不能对未来有过高的发展期望,所以很多聪明人希望趁着这最后的机会再搏一把,由此才会在商场上出现各种奇葩怪象。等到这些都过去,一切归于平静,人们都习惯了经济低速发展,赌徒们没了兴趣和活跃空间,大家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不信,咱们走着瞧。


 
近期热点文章


经历半年转型,阿里系这家公司终于“浩鲸出世”

NB-IoT 宫斗 LoRa:一场胜负已定的斗争?

一文全面分析电信联通合并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自动驾驶需要5G?

请把电信业的尊严与信心重拾回来

2G,难说再见!“钉子户”让退网之路异常漫长

科技杂谈:keji_zat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