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皇帝被宰相推上前线,本以为是去送死,结果赢得几十年安宁

 山地之仔 2019-02-11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古代帝王一般都会被有意无意地神化,在令大臣敬畏的同时,也会受到平民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崇拜。如果国家陷入危难状态或者面临强敌之时,一些皇帝就会选择御驾亲征,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士气。当然,这些皇帝一般都是主动提出要亲征的,经常臣子们还会反复劝阻,拦着不让皇帝去。不过在北宋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皇帝,硬是被臣子塞到轿子里抬着去了前线,被迫御驾亲征。

▲宋真宗赵恒像轴

自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北宋王朝一直崇文轻武,因而整体军队实力算不上很强,偏偏又遇上了辽国这样的彪悍邻居,时不时就要被侵扰一番,这让历任皇帝都感到头疼。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再次对宋发难,20万大军直抵澶州威逼东京。眼看着就要被人打到家门口,宋真宗和满朝文武再也坐不住了。到底是战是和?副宰相王钦若和枢密直学士陈尧叟是逃跑派代表,只不过前者主张去南京,一个想让皇上去他老家四川,还搬出玄宗驻留成都的先例。

▲北宋官员剧照

自己到底去哪呢?皇上决定问问宰相(同平章事)寇准。没想到寇准是个强硬派,说让皇帝跑的人都是置皇家尊严和国家危亡于不顾,都该砍头!真宗赵恒弱弱地问:“不跑咋办?”寇准嘴里蹦出四个字:“御驾亲征!”听完这句话,真宗差点儿没吓昏过去,和二十万野人面对面,那不就是去送死吗?真宗赵恒摇头摆手,表示坚决不去。这时寇准开始了演讲,又是太祖威武,又是社稷君王,一番慷慨陈词之后,愣是把赵恒仅剩的几分热血给煽动起来了,一拍大腿,就是干!为了赵家江山,朕豁出去了,御驾亲征!

▲北宋将领剧照

这话说起来当然容易,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轻松了——刀剑毕竟无眼,真到战场上那可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士兵。因此当御驾行进到澶州南城时,看着滚滚黄河,真宗的满腔热血也冷了,死活不想过河,找各种理由想要掉头回去。寇准好不容易才把皇帝请了出来,三军将士都知道皇上要来,一旦就这么回去,对士气的影响就太大了。于是寇准找到高琼,对他说:“太尉承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高琼说:“我是军人,愿以死殉国。”于是寇准与高琼商议一番,便一同去见宋真宗。

▲现代人所绘澶渊之战

寇准对真宗说:“陛下如果认为我刚才的话不足凭信,可以问问高琼。”高琼立马附和道:“寇宰相所言极是。”既然文武官员代表都同意了,也就不等真宗发话,高琼就请求真宗上车,并命令卫士将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就这样,真宗赵恒无奈地渡过黄河,登上澶州北城的门楼,黄龙大旗一竖,迎风招展。城下将士一见到,明白这是天子亲临阵前,顿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士气大涨,吼声震天。宋营这么大的动静,对面的辽军也很纳闷,派人打听才知道是宋朝皇帝来了。

▲澶渊之盟场景复原

堂堂天子亲自督战,手下的兵还能不拼命的?再加上辽军虽号称20万之众,实则却是孤军深入,粮草供应状况频出。再加上辽军先锋萧挞凛被宋朝大将张环射杀,辽军士气大减,开始节节败退。无奈之下,承天太后萧绰及大丞相耶律隆运只好提出议和,想以此捞点儿油水。寇准本来坚决反对议和,奈何宋真宗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非要见好就收,于是派出使者同辽国接触,于同年十二月订立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虽然这一盟约令北宋损失了大量财物,但边境百姓因此享受了几十年的平静生活。从这一角度而言,尽管并非自愿,但宋真宗的这次御驾亲征还算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