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说“留下”

 失忆的青春cw 2019-02-11

  《且说“留下”》以咬文嚼字的方式,旁征博引,越古穿今,为读者解读“留下”的来历。

且说“留下”

  小时候,住在杭州。

  经常听大人们说起:去“留下”。“留下”怎么怎么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留下”难道是一个地名?

  读书了,我知道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我想“留下”应该是动词,但是,杭州人嘴里津津乐道的“留下”却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名词——地名!

  少儿时期,我熟悉的地名,全都在我家的周围,而且都是由名词组成的。比如:

  我家住在剪刀巷(哦,杭州的剪刀巷有两条,我家这里叫直剪刀巷,下城还有一条横剪刀巷),顾名思义,剪刀巷深处有一排制作剪刀的店铺,我是那些铁匠师傅的忠实的小看客,天天去看他们是如何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剪刀。剪刀巷口就是上倉橋,妈妈和妇女们在河埠头淘米、洗菜、洗衣服。旁边有座六部橋(想必附近有南宋的六部衙门),过桥是中山南路(南宋的御街),南面通鳯山門,北面是杭州的地标——鼓楼。鼓楼掌握着时辰,夜晚为百姓打更(杭州话念:jin)报时。印象中,我曾侧耳细听,期待更夫敲击梆子,铜锣发出清脆的“噹”声。

  我的学校在白馬庙巷,一墙之隔是太庙巷,太庙比邻着督察院,那里叫作察院前,太庙斜对过是通江橋,桥下是舟来楫往,碧波荡漾的中河,中河上桥很多,有碳橋、盐橋,望仙橋、八仙橋……等无数座橋,远处还有下倉橋。

  中山南路穿过鼓楼的大门洞就是中山北路,鼓楼旁边有大井巷、清河坊、河坊街。

  奶奶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