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批判银行僵化了,它其实挺努力

 昵称1360322 2019-02-11

银行真的在改变


马云曾放出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句话在当时并没有被许多金融机构放在眼里,他们以为这只是一句玩笑。至于是不是受支付宝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深有体会的一点是:银行真的在改变。


面对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银行态度由排斥到被动接受,最后开始主动拥抱金融科技,最终完成了种种蜕变,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每家银行都有网上银行,一些银行还建立了直销银行,也推出了类余额宝的产品,这些行为都是银行谋求自我完善和升级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们只看到金融科技公司的种种光环,却忽略了银行这几年革除弊端、破旧立新的决心,它们其实也在悄悄做着改变。



完善升级进行时


银行业回归到普惠层面,更加平易近人。移动支付是迈入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门槛,也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配套措施。正是在移动支付的支持下,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类金融机构崛起,传统银行业失去了“垄断”地位,不再呈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员工的工作不再变成“铁饭碗”。市场竞争、行业末位制淘汰,每一位员工必须打起精神,面对各种考核指标。 


2016年2月,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联合宣布,陆续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转账、汇款业务,无论是跨行还是异地都免收手续费;同时承诺,5000元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银转账,免收手续费。在竞争的环境下,银行为百姓提供了更多实惠。这样更利于银行良性、可持续发展。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谋求合作共赢资源整合时代,银行把大门真正打开,学会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源、地源优势,将产品和各方资源整合起来。


早在2017年,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信用卡线上开卡、线上线下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以及信用体系互通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创新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建行金融产品入住支付宝,建行和支付宝二维码的互认互扫等。


中国银联联合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40余家商业银行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 APP 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据了解,云闪付二维码是中国银联推出的移动跨行转接交换产品,通过二维码,用户只需一部手机,就可实现了个人之间、个人与商户之间以及商户之间的资金收付。银联云闪付与10万家商户合作,用户享受6.2折优惠,力度空前,可谓是对银联对支付宝的绝地反攻。



随着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融合,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出现合流、融合之势。大势之下,虽然传统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营销以及新模式探索上的确处于下风,通过与金融科技巨头合作补足短板也的确是明智之举。


技术手段的更新。早期银行的销售渠道都是通过线下网点,客户存钱、购买理财、转账,都需要亲自到银行办理,人多的时候需要排好久的队,费时费力,影响客户体验。现在只需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线上平台直接办理就行,足不出户,分分钟就能把事情办完,大大提升了银行和客户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运营成本。


银行借助互联网,更新了自己的产品和模式。银行以前推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经理面临各种绩效考核。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各家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APP,一下子接入了互联网,节省了大量成本。


所以现在,银行不再走网点路线,转攻网络;银行也开始推出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如某某宝,更利于销售。银行通过互联网将用户的相关信息整合分析,形成大数据,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底层架构的转型和升级。2017年开始,银行开始引入云计算平台作为技术支撑,改变传统的开发、协作模式,向更轻、更快的互联网模式转型。


以广发银行与阿里云的合作为例,在广发银行“上云”后,探索“云平台+厚中台”的新架构转型模式。底层引入云计算平台作为技术支撑,业务中台进一步细分,包括营销、交易、支付、清算等。这样既实现了业务创新的有效成本控制,又可具备足够快的响应能力。



人才引进的结构性转变。现在和未来银行最急需三类人才。


金融科技人才。银行对于这些人才的条件要求非常苛刻,必须拥有强硬的技术开发能力外加金融行业的业务知识,还需要有商业运营和产品开发结合的能力,同时对前沿的技术和客户需求要敏感的嗅觉。


财私投顾人才。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如对资产端理解能力、资产配置的能力、解读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高净值客户营销能力,如对客户观察与需求探知能力,顾问式营销的能力等。


投研人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建立让大家看到了银行对投研岗位人才的极度渴望。目前从各银行公布的招聘信息看,主要聚焦在权益和固收投资、ABS发行、不动产投资、投资组合管理。这些岗位要求有专业,懂市场,知道如何交易,会编程。



拥抱未来


面对金融科技的新势力,传统银行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轻敌。但面对威胁,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开发互联网新业务,并通过互联网实现服务升级,以更细致、便利的服务留住更多客户。银行并不是被颠覆,而是被帮助、被创新。银行的核心价值是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创新上。


互联网冲击下的银行,需要的人才也早已从传统金融领域扩张到了其它领域。而作为银行从业人员,你需要努力看清这个世界,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多学习,多拓宽眼界,多掌握知识和能力吧。点击下方小程序,选择银行业,每天为你提供货币政策及银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财经秘书在等你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