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颈生一茄子大的瘤状物,百药无效,后吃饭时加入一中药,一月竟然消失|本草图经•牡蛎

 学苑中医 2020-11-09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本草图经辑校本》,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少年颈生一茄子大的瘤状物,

百药无效,后吃饭时加入

一中药,一月竟然消失

牡蛎,生东海池泽,今海傍皆有之,而南海、闽中及通、泰间尤多。此物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蛎房(读如阿房之房),一名蠔山,晋安人呼为蠔莆。初生海边オ如拳石,四面渐长,有①一、二丈者,崭岩如山②。每一房内有蠔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人取之,皆凿房,以烈火逼开之,挑取其肉。而其壳左顾者为雄,右顾者则牡蛎耳。或曰以尖头为左顾。大抵以大者为贵,十一月采左顾者入药。南人以其肉当食品。其味尤美好,更有益,兼令人细肌肤,美颜色,海族之最可贵者也。(《大观》卷二十页6,《政和》页412,《纲目》页1638)

①有:《纲目》作“至”。

②山:此下,《纲目》有“俗呼蠔山”。

③为:《政和》脱。

牡蛎

大海退潮之际,在海边会捡到一种贝壳,它形状很不规则,甚至好几个粘在一起,这就是牡蛎。作为浅海贝壳,到处都是,这味药价格非常便宜。它性质咸寒,益阴潜阳,化痰软坚。牡蛎属于贝壳一类,贝壳有金石之性,不仅能往下重镇,也有化痰软坚的作用。牡蛎入肝、胆、肾三经。

牡蛎有生牡蛎和煅牡蛎之分。

生杜蛎

生牡蛎就是从海边捡回来的捣成小块儿直接用,其主要作用是软坚散结、益阴潜阳,能把人体升浮的阳气往下潜镇。生牡蛎有一定的光泽,说明有一定的滋润作用,能养阴,但其主要的作用还是潜阳。

生牡蛎还有化痰的作用,专化顽固的老痰。人体的气不能顺利通行会导致痰,痰积累久了就成了顽痰、老痰。血运行不畅会成为瘀血,瘀血时间长了也会非常顽固。当气血形成痰、瘀后,时间久了,顽痰死血会导致很多病,就连很多肿瘤都是顽痰死血造成的。所以可以经常用牡蛎、瓦楞子、浮海石等咸寒之品去软化它们。

用生牡蛎时,打碎就行,不能打成粉,为什么呢?如果打成细粉,牡蛎的性质就变了,有收涩性,就跟煅牡蛎有相似之处了。生牡蛎要打成手指甲那么大的块,有很多尖角,有刺破作用,能刺破顽痰和结块。所以牡蛎做成饮片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形态,碎的与细末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煅牡蛎

煅牡蛎就是将牡蛎煅、炒或烧过了来用,它有明显的收涩性。凡是贝壳或骨头,烧红冷却后,舔的时候感觉吸舌头,这就是收涩性的表现。

什么时候需要收涩呢?比如汗流过多,就需要收涩,可以用煅牡蛎。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龙牡桂枝汤,用龙骨和牡蛎,加桂枝、白芍,主要调和营卫,还可以收汗。

再比如,精关不固、早泄也经常用牡蛎。这里有两重含义:第一,早泄是因为精液迫不及待要出来,我们要把它收涩住,牡蛎正好有收涩的作用;第二,精液出来是因为肝肾之火在动。我们前面讲了,肾有阴水阳水,阳水就是尿液,得气化才能出,阴水就是精液,得火化才能出。人动情欲之火,精液就能出,而情欲之火来自肝,牡蛎能潜镇肝火,把肝火往下潜镇、往里收敛,能让精液不至于早泄。牡蛎有这两重作用,所以经常用来治疗早泄之类的病证。

牡蛎的配伍

牡蛎不是金石,但有金石之性。什么是金石之性呢?牡蛎是一种很硬的壳,中医里讲“从介化”,坚硬的外壳,就可以往属性“金”性上靠。所以牡蛎有峻削之气,能化顽痰。

用牡蛎要讲究配伍。牡蛎可跟柴胡配伍,柴胡疏肝,牡蛎配柴胡则疏肝散结。胁下硬痛,一般柴胡、牡蛎两味药是必加的,一边疏肝,一边软坚散结化顽痰,胁下就不硬了。上部有结块,可以用牡蛎、茶叶,茶叶升清降浊,先往上走,再把浊气往下带,牡蛎配伍茶叶能消身体上部结块。大黄往下走,牡蛎配大黄就能消身体下部结块,尤其是大腿上的无名肿块,常用大黄配牡蛎。

肝硬化常用鳖甲、浙贝、牡蛎,甚至穿山甲等。硬化,说明“硬”得越来越严重,牡蛎咸寒,软坚散结,但一味药作用有限,还得用鳖甲。“鳖”是王八,不是乌龟。鳖在哪都喜欢往里钻,所以鳖甲有穿透性,中医都是这样取象比类的。穿山甲也善钻,山都能钻过去,体内结块也能钻掉、化掉。浙贝化痰走肺,有佐金平木的作用。治肝硬化,要平木,不仅要化痰,还得帮助肺。肝有病,就要辅助肺,肝属木,肺属金,通过“金克木”的作用对肝进行合理限制,对肝也有好处。

五行生克,不是一味生,还必须有克。斧头把树砍掉,就是“金克木”,这也不是完全不好,木头要想成器,成为栋梁,就需要用斧头来砍它。所以五行生克是一种生理状态,要好好利用。治疗肝硬化的时候,之所以用浙贝帮助入肺,就是利用五行相克的作用达到平衡、调和五脏关系。在临床上,软坚散结的药用途非常多,体内五脏要柔软才比较好,哪个地方硬了,就说明这里气血不通了,就要考虑软坚散结。当然还得根据具体是哪一脏、什么部位再斟酌用药。

摘自《思考中药》

牡蛎味咸而涩,性微凉,能软坚化痰,善消瘰疬,止呃逆,固精,治女子崩带。

《本经》谓其主温疟者,因温疟但在足少阳,故不与太阳相并为寒,但与阳明相并为热(此理参观五期一卷少阳为游部论始明)。牡蛎之生,背西向东,为足少阳对宫之药,有自然感应之理,故能入其经而祛其外来之邪。主惊恚怒气者,因惊则由于胆,怒则由于肝,牡蛎咸寒属水,以水滋木,则肝胆自得其养。且其性善收敛有保合之力,则胆得其助而惊恐自除,其质类金石有镇安之力,则肝得其平而恚怒自息矣。至于筋,原属肝,肝不病而筋之或拘或缓者自愈,故《本经》又谓其除拘缓也。

牡蛎所消之瘰疬,即《本经》所谓鼠瘘。《本经》载之,尽人皆能知之,而其所以能消鼠瘘者,非因其咸能软坚也。盖牡蛎之原质,为碳酸钙化合而成,其中含有沃度(亦名海典),沃度者,善消瘤赘瘰病之药也。《处方编》中“消瘰丸”下附有验案,可参观。

方书谓牡蛎左顾者佳,然左顾右顾辨之颇难,因此物乃海中水气结成,亿万相连,或覆或仰,积聚如山,古人谓之蚝山(即牡)。覆而生者,其背凸,仍覆置之,视其头向左回者为左顾,仰而生者其背凹,仍仰置之,其头亦向左回者为左顾,若不先辨其覆与仰,何以辨其左顾右顾乎?然以愚意测之,若病在左边者用左顾者佳,若病在右边者,左顾者亦未必胜于右顾者也。

牡蛎若作丸散,亦可煅用,因煅之则其质稍软,与脾胃相宜也。然宜存性,不可过煅,若入汤剂仍以不煅为佳。

【附案】

一少年,项侧起一瘰疬,大如茄,上连耳,下至缺盆,求医治疗,言服药百剂,亦不能保其必愈,而其人家贫佣工,为人耘田,不惟无钱买如许多药,即服之亦不暇。然其人甚强壮,饮食甚多,俾于每日三餐之时,先用饭汤送服煅牡蛎细末七八钱,一月之间消无芥蒂。

然此惟身体强壮且善饭者,可如此单服牡蛎,若脾胃稍弱者,即宜佐以健补脾胃之药,不然恐瘰疬未愈,而脾胃先伤转致成他病也。

摘自《张锡纯医学全书》内科证治精华册

许来日方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