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按照主流的说法,主要就是希腊人的勇敢。我们在前面也提到,希腊人崇尚力量,身体素质过硬,也好勇斗狠。看来勇敢确实是希腊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果只是如此,恐怕就难以服众了。实际上,在整个希波战争中,希腊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三方面的优势。 我们先来看天时。所谓天时,指的是当时的波斯并不适合出兵希腊我们在前面提到,在攻打希腊前,波斯虽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但是因为领域广阔,民族成分复杂,所以所谓的统一实际上是很松散的。帝国内部不断爆发内乱。比如当时的埃及,还有西亚一些领土时不时就会兴兵作乱。波斯在这种情况下进攻希腊,就会被迫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他们因为担心后院起火,不敢在希腊本土停留太久,基本上是打一枪就赶快撤回本土。比如我们能看到,波斯每次进攻希腊,战争持续的时间基本只有一年左右。战争之所以拖了半个世纪之久,而且前后还分成了三个阶段,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就导致波斯不能在希腊扎下根来稳打稳扎,不能建立根据地,不能建立很好的进攻纵深,没有时间对希腊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就好比一个胆小的强盗,虽然进了富翁的房子,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只能捞一把就跑。在这种情况下,希腊只要顶住了开头的进攻,就能逼得波斯马上往回撤。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所以,波斯选择了错误的进攻时机,不能给希腊造成致命性的攻击。这是希腊最后赢得战争的天时因素。 然后我们来看地利。所谓地利,指的是希腊本土多是山地地形,地形复杂,破碎,而且狭窄逼仄。这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导致波斯的军队没法发挥人数多的优势。波斯的军队之所以强悍,是以数量取胜的,他们的大军动辄几十万。但是当这样的军队开到希腊本土的时候,他们就傻眼了,因为希腊地形大多狭窄,他们的阵形根本摆不开。比如在我们刚才介绍到的马拉松战役中,波斯原本有5万多人,但是却被挤在一个宽不到三公里的狭小平原上,没法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最终被1万希腊人打败。 这种情形后来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再次出现。希腊人将波斯的600艘战舰引诱到狭窄的萨拉米斯海湾,波斯的战船虽然大,但在这里却被地形限制了行动,打起仗来迟缓而又笨拙。而希腊却用小船在狭窄的海湾中穿梭如飞,将600艘笨重的大船各个击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限制了波斯大军的行动,削弱了波斯人多势众的优势。这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是人和因素。这里的人和主要是从兵种上分析。波斯这边的主力兵种是步兵,希腊也是步兵。但两种步兵却是大有差别。波斯是轻装步兵,希腊则是重装步兵。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从他们的装备来看,波斯步兵穿着皮甲,而希腊穿青铜铠甲;波斯人脑袋上缠着围巾,希腊则戴青铜头盔;波斯人手持木质盾牌,而希腊人木质盾牌外面还包着一层青铜;波斯人的武器以弯刀为主,希腊人则手持两三米长的长矛。 这样对比下来,我们完全可以发现,希腊步兵的武装程度远远高于波斯人,所以他们的杀伤力自然远远强于波斯。希腊重装步兵一旦发动,简直是如洪水决堤一般锐不可挡。能够在瞬间冲垮敌人的防线,造成巨大的杀伤。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希波战争中,波斯虽然占有数量的优势,但是却在天时、地利、人和上输得一塌糊涂。这才是希腊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