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

 木香草堂 2019-02-11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前面两篇有关扬州工匠的内容里,我分别报道了扬州修脚大师陆松林和复制宫廷鸟笼第一人王玉生,今天我们继续对扬州工艺坊486非遗文化活态展示区内的扬州工匠们做个报道。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来扬州一个是为游赏这里的园林建筑,二是为扬州美食而来的,但他们同时忘却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扬州的历史。而扬州工艺坊486非遗文化活态展示区里的老工匠们就是代表扬州历史传承的排头兵、活化石。图一、二这位老先生名叫戴春富,今年快八十岁了。戴老1940年生于扬州,江苏省通草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7年开始,他随其姐夫钱宏才学通草花技艺,至今已有60年。60年来,他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独创了通草花的鸟雀粘毛技艺;将扬州雕漆与通草首次结合起来,开拓了通草花的制作手法。
2012年5月,新评出的100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142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在南京获隆重表彰。在新当选的工艺美术行业"省大师"中,从事通草花制作的戴春富破格跳过"省名人",直接从"市大师"升级为"省大师"。之所以破例,都是因为目前的通草花制作作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相关部门正是希望通过这次破例,保护这项严重陷入绝境的技艺。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唐代许嵩所撰的六朝史料集《建康实录》记载: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这是人造工艺花用于装饰最早的记录。苏轼《四花相似说》中记载:"荼蘼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质感,极言当时的人造花和自然花已难分伯仲。明清以来,人造工艺花的制售更为发达,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大型的人造花市场。
古代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乡仕女均喜装饰,以戴花为美。宋人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民间节日和寺庙里也常以各种工艺花为装饰。因此,扬州制花业在民间植根尤深,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工艺花的制作中心和集散地之一。
绒花发源地之一也为扬州,始于唐盛于清。其时,扬州作坊密布,买客如云。古代每逢春日或清明游春,人们争相购买绒花,簪戴头上,以为装饰。扬州绒花造型活泼,色泽鲜艳,以玲珑优美的飞禽走兽取胜。产品多为吉祥题材,如蝙蝠蟠桃、挂印封侯、福寿喜禄及喜上梅梢等。扬州出产的鬓头花、襟花等,畅销全国。
清初,扬州首创了"通草花"。康熙二十五年(1686),时年三十八岁的孔尚任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扬州期间,看到通草花艺人庄生制作的像生花后大为惊叹,写了《像生菊花歌》赞之:"庄生庄生果绝技,颠倒花侯窃天意。"李斗《扬州画舫录》有关重宁寺佛殿装饰中记述道:"……四边饰金玉沉香为罩,芝兰涂壁,菌屑藻井,上垂百花苞蒂,皆辕门桥象生肆中所制通草花、绢蜡花、纸花之类,象散花道场。"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3、扬州匠人使用通草制花,这是扬州乃至中国工艺花制作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丰富和发展了扬州工艺花的题材范围和产品种类。据《扬州画舫录》记述,乾隆年间,扬州通草花不但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作为扬州两淮盐史向清廷的贡品。经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近代著名艺人钱宏才,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从单花发展成造型逼真的盆景和挂屏,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创新。
扬州通草花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在扬州这块具有上千年工艺花制作传统的丰厚土壤中孕育生发出的一朵艺术奇葩,是自然之美与人类艺术创作之美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既吸纳了传统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盆景艺术之长,而又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与通草花结缘,对于戴春富来说,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解放前,戴春富的父亲是拉黄包车的,解放后,父亲做起了小生意。家境并不富裕的戴春富上学自然要比别的孩子晚一些,17岁才小学毕业。对于父亲经营的小生意,戴春富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
"当时工艺生产合作社正在招收学徒工,我的姐夫钱宏才和姐姐都在里面工作。"熟人推荐,又是公家的工作,家里人的殷切希望,让戴春富不再犹豫,跟着姐夫钱宏才学起了手艺活儿。戴春富眼里的钱宏才,沉默寡言,一直是亲近的哥哥辈。但一进合作社,当时的钱宏才早已是远近闻名的通草花艺人,但在教学时,他是一视同仁。钱宏才的弟弟和学生钱宏仁曾回忆说,为了做出和真花一样的效果,钱宏才经常带着一帮学徒,一起去瘦西湖里,看景赏花。如果有了菊展,那更是要整天呆在里面,看个究竟。有时候,钱宏才还能借出几盆,带回家中,细细观察……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4、"学艺的生活不容易,很多一起进合作社的年轻人纷纷打了退堂鼓,不少选择了转行。"不出几年的时间,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戴春富的勤学苦练,也让他在新成立的制花厂里有了越来越多的大展身手的机会。1956年,戴春富刚参加工作不久,叶圣陶和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季方来到扬州制花厂参观,戴春富正忙手中的活儿只能远远地看他们一眼。叶圣陶当时为通草花赋诗一首:"旧艺惟扬著,今随国运兴。灵姿并洁色,种种见精神。”
1958年,一幅作品融合了绒、绢、通草工艺,涵盖了牡丹、芍药、玉兰、桃花等很多花种的作品《和平颂》开始制作,制花厂共有30多个人参与其中,手艺日臻成熟的戴春富便是其中之一。
"捏、捻、搓,是通草花制作的绝技。这套工序看似简单,但要捏搓出形状各异的花瓣和枝叶,全凭艺人心中的感觉和手下的功夫,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依瓢画葫芦就能完成的。"在戴春富看来,即使在制作通草前,对于通草吸水程度的掌握,也要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差一时半刻都不能成形:吸水不够,通草一捏就脆了;吸水太多,花瓣直接就会被捏扁。
每天上午8点不到,戴春富就赶到厂里,一遍遍地捏、捻、搓,太阳下山了才回家。即便是这样,他做出来的通草花,都更像是工艺画,缺少真实花朵的韵味。为了能做出和师傅一样,能"以假乱真"的通草花,戴春富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观察、写生,逐渐掌握了四时花卉生长的规律与不同品种花型的特点,可以说千姿百态的花卉无不烂熟于胸。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制作的通草菊花盆景才会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追求逼真,但又不为"逼真"所束缚。
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戴春富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通草花制作工艺特点:工艺细腻复杂,造型逼真有层次,花色注重深浅变化。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时,由钱宏才和戴春富合作的10盆扬州通草花盆景:菊花、杜鹃、天竹、凌霄、茶花、琼花、腊梅、牡丹、黄杨、五针松、紫藤被首选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通草花蒙骗过服务员的眼睛,竟然给这些人工制作的假花浇起水来。
1972年,戴春富和钱宏才,又以著名扬州女画家吴砚耕的画作为样稿,研制出一幅半立体浮雕式的通草菊花挂屏《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以多种形态昂扬盛开、品种各异的菊花组成了生机勃勃的优美画面,使通草花制作技艺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1979年,钱宏才、戴春富为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江苏工艺展览厅设计制作了两件大型通草紫藤花架,获得了广泛赞誉。香港《大公报》记者宛儿、《澳门日报》记者李叶龙为此作了专题报道,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刊登了介绍文章和照片。1990年,戴春富又受邀再次为中南海紫光阁制作《菊花》《琼花》《五针松》等大型盆景多件,2002年制作的《琼花》《菊花》参展江苏首届民间艺术节,2003年他的作品还赴法国巴黎中法文化交流工艺美术精品展。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5、这位是扬州金银器制作最后一代传承人、金银细工大师曹国培。
唐时的扬州,就已成为金银器的贸易中心,老城区聚集了近百家银楼。银匠们通过锤碟、掐丝、镶嵌鎏金等工艺,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金银制品。在钢模出现之前,扬州已出现了木模和铜模等模压模具。不过由于这两种材料并不耐磨,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又出现了钢模。曹国培说,相比较来说,这一材料更加耐磨。但是用钢材做复杂的模具,至少需要十年八年学习后才能做出来。“做模具很讲究,多掏了一毫米,整个模具就报废了。而且模具全部为阴刻,錾刻者需理解人物、花鸟图案浮雕层次原理,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制作时,将银片放置其上进行模压加工,最后还需要再对成品细节进行调整。”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6、曹国培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镇江丁卯桥出土了数百件金银器。“出于研究需要,镇江博物馆想要部分金银器的复制品,于是找到了邗江工艺厂。”曹国培介绍,当时他已跟着父亲一起在厂里工作,主要承担了仿制其中的银制蝴蝶粉盒等工作,也目睹了厂里的老师傅制作镇馆之宝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酒筹签的过程。
曹国培说,2003年,镇江博物馆又找到扬州,这次他独自承担了设计和制作工作。为此他还特意再次来到镇江博物馆,参照唐代金器资料与展品进行对比,制作出了又一件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酒筹筒里盛放的是五十根银製鎏金酒令筹,酒令筹上刻了《论语》文句等。
在曹国培的印象中,2009年央视曾来到镇江博物馆采访这件珍宝,“当时特意提到了扬州的金银细工技术,央视还通过镇江博物馆与我取得了联系。”曹国培解释,这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由圆筒、龟座和酒令筹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需要用手工分别制作,再进行组合。”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7、尽管扬州的金银细工制造技艺曾达到了顶峰,但是如今扬州从事金银细工技艺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都转行了,带的徒弟也很少,如今扬州会手工制模者寥寥无几。”曹国培说,如今他很担心这门手工加工传统银器的手艺能否传承下去。“随着机械化生产,现在的金银饰品已经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品牌化,偶尔出现几个打造黄金首饰的店家,也只是按照机械加工的模具,制作现代样式的戒指、耳坠。”早些年跟曹国培一起做这行的人,绝大多数都转行了。“金银细工依靠手工制作工艺,对体力、智力以及美术功底都有一定要求,还要沉得下心来,因此很难吸引传承者。”他表示,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应当担负起重任,“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晚报,找到愿意学习制作这门精妙工艺的市民”。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8、工作中的曹国培。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9、金银细工产品。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0、图十、十一中刻的叫“雕版”,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于纸张的工艺技术,称雕版印刷。此行我们没有见到雕版工美大师陈义时(图中为陈老的徒弟)。通过介绍我们得知陈义时今年七十岁,出身于雕版世家,13岁起随父学艺,在广陵古籍刻印社从事雕版数十年,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雕版类高级工艺美术师技术职称的人,获得"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1、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国内惟一保存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和技艺,雕版印刷出现于隋唐时期,兴盛于清代。目前,唯有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保存着雕版印刷的全套工艺,集中着一批雕版印刷艺人,保存着近30万块雕版版片,还继续采用传统工艺印刷木版线装书籍,使中国的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及其文化形态薪火相传,造福人类。 雕版印刷源于古代中国,隋唐时期已发展成熟,是一种将图文刻于木板,然后在板上加墨印刷的传统工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着中国印刷业的主要位置,同时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卓著的贡献之一。 扬州自唐代以来就是雕版印刷业的重要区域之一,特别是清代,曹寅受命于康熙帝主持刻印《全唐诗》,将扬州雕版印刷业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峰。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传承这一特殊技艺,组建成立了“广陵古籍刻印社”,社内以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藏有三十余万片华东地区的古籍版片而享有盛名,并恢复了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等古代活字工艺,综合这些活字工艺,印制了《唐诗三百首》等书籍,为扬州雕版印刷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并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2、雕版印刷的场景。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3、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4、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5、康熙四十四年(1705),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在扬州天宁寺创办扬州诗局。其所刻《全唐书》从缮写、雕刻到印刷、装帧无不尽善尽美。康熙皇帝朱批赞道:“刻的书甚好!”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6、文化历史名城扬州是我国玉器重要产地之一。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玉器先辈艺师呕心沥血,勤奋实践,继承发展中国玉器优良传统,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古籍《书经?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解放后在扬州境内发现和清理的百余座汉墓中,出土玉器数以百计,达数十个品种。扬州著名的玉雕大师有冯钤、顾铭、朱逸坤等,此次在扬州486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没有碰到这些大师,图为大师的徒弟在加工玉器。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7、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8、大师的玉器摆件成品。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19、扬州的手工艺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图中这位老人就是扬州灯彩大师许福林。许老,1954年生于扬州。现退休于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工艺美术大师。许福林的灯彩作品众多,并较早将声光电技术运用到了扬州灯彩制作过程中。他在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地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扬州灯彩技艺集大成的代表之一。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0、许老在焊机前加工彩灯的“骨架”。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1、2008年,扬州花灯应邀赴马来西亚佛光山展出,许福林与同事们设计制作的佛教题材“四大名塔”灯组,在当地也是一炮打响,并获得了马来西亚祈福灯会优秀设计奖。扬州灯彩在国内知名度也日益提升。
厦门元宵灯会、上海老城隍庙豫园灯会、南通城隍庙迎春灯会,每年都会向扬州灯投来橄榄枝,扬州彩灯同样点亮了祖国各地的夜空。2009年6月,已从艺36年的许福林,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扬州灯,引领着他走向了事业的巅峰。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2、漂亮的扬州灯彩。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3、这位老先生叫金桂清,2012年江苏省政府授予金老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4、1959年,金桂清出生于江苏江都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 对绘画情有独钟。 1976年,品学兼优的金桂清从江都中学 高中毕业,进入了江都特种工艺厂设计室工作,师从工艺大 师吴迎发、陆应勤,从此走上了一条属于他的艺术之路。 1981年,金桂清进入了扬州地区二轻工业干部训练班学习基 础工艺绘画,1982结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装饰画专业,并 得到了吴冠中、袁运甫等名家的指点,好学的金桂清充分汲 取各路画派的艺术养分,画技突飞猛进。1983年,25岁的金 桂清就读于福建大学艺术美术学院漆器专业,此后,便与漆 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别看金老工作室满桌子的画笔,其实金老最牛也最出名是他的漆画,他的漆画画风沉郁又新鲜,拙朴又大胆,浪漫又严谨,清丽中不失风雅,简洁里不失凝重;入画不拘一格,一个踢毽的少女,一头小憩的耕牛,一堤含烟的春柳,一只博浪的小舟均恰到好处、呼之欲出,令人身临其境、惹人遐思。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颦一笑总是春,金桂清数十年如一日以他饱蘸深情的笔触伸向了水乡风物、苍茫大地、人间春色。 
30多年的雨雪风霜磨砺出他不凡的绘画功力和淡定、豁达的心境,他的漆画作品也是佳作频出,早期作品《弹棉》、《织》、《天地间》等参加国家级艺术展览、交流,漆画《柔情似火》(1991年)为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并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出版的国际体育期刊《奥林匹克》杂志1991.3-4合刊封面 ;漆画《银川争流》(2005年)入选《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并荣获佳作奖;版画《飞舟搏浪》(2008年)入选《2008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并参展。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5、金老为我们现场作画,而且是左、右手开弓。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6、

【非遗传承】扬州486工艺坊的工匠们(原创组图)
27、金桂清的版画《飞舟搏浪》(2008年)入选《2008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并参展,图为收藏证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