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 小编被一段视频所深深的震撼和感动着, 视频的主人公就是 咱唐山建龙的“钢铁侠”们。 不久前, 500多位“钢铁侠”远赴海外, 干了一件惊艳中国冶金业的漂亮事儿, 创造了一个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国门, 通过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劳务输出, 实现海外创业的成功典范。 2018年7月16日,对建龙人来说,是一个尤其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建龙马来西亚东钢项目经过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检修准备,顺利实现复产。500人,100天,于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让一个停产近3年的企业快速复产创效,这不仅仅是建龙人的骄傲,也是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国门,实现海外创业的一个成功典范。这期间,唐山建龙人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往不胜的强大战斗力,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海外创业,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想象。许多工作都是从零开始,许多工作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环境陌生,语言不通,文化迥异,设备不同……这注定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但物资采购一刻不能停,管理模式导入一丝都不能松,项目节点每一个都要确保完成…… 为此,2017年12月25日,唐山建龙公司人事行政处率先带领工作人员来到东钢家园,做进驻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东钢复产检修项目、方案、人员及节点也得到一一确定,所需物资备件进入采购阶段。一方面要确保采购物资快速到厂,另一方面又要实现管理流程快速导入,负责这项工作的供应处主任刘洋深感责任重大。他通过梳理东钢当地采购环境、文化差异、原有体系,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建龙管理体系的采购思路。 在他和工友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3月份,中文版ERP资材系统上线试运行。3月24日,第一批检修工器具到达东钢现场,比第一批检修人员进驻提前了半个多月。期间,东钢家园中方餐厅开始正式运营,可容纳592人的东钢家园宿舍已经整理完成。4月10日,第一批检修人员的进驻,让东钢这片沉寂了多年的土地一下子沸腾起来。 于是,一片片荒草被拔除,一堆堆废弃物被清理收集,一批批备件被送到作业现场,一处处弧光开始在锈迹斑斑的设备上绽放光彩。 烈日高温,对员工身体首先是一个考验。由于马来西亚雨水多,太阳又在头顶,阳光直射到潮湿的地面后蒸腾起来的热浪,让每个人都如同处在桑拿浴中。稍微动一动,衣服就会像被雨淋了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这些检修员工无论趴在设备缝隙中,还是行走在管道线路上,帽沿的汗水都会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不停。许多员工身上都长了痱子、火结子、湿疹,严重的甚至上不了班,只能回国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检修复产工作开始从点上的攻关,进入到线上的联动。那期间,每一个第一次都非常艰难。 为确保物流畅通。生产技术部张海宝结合东钢实际,对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和厂区内物流进行了梳理,组建了一支90名司机的车队;为严格厂区出入门制度,郭春满带领冯涛等人,对东钢原有保卫职责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各门口职能,并结合物流实际,新建了一个警卫室。 期间,生产技术部不仅多次组织信息化室、采购部磅房,检化验室等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还进行了实地演练测试。考虑到语言不通等实际,即使是指路牌,他们都细心地标上了英文、中文和马来文。5月28日,当第一车铁粉进厂时,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制卡正常,磅房过重正常,开始卸车”等一个个汇报时,现场每个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那是对一支队伍协调联动能力的全面检验。直到今天,人们还记得板坯倒运时,因拉拽陷入泥中的板坯,大家满身的泥浆;记得检查出门车辆时,司机的不解和怒气;记得“东钢生产”微信群,24小时不停推送的信息,和一个又一个不分白天黑夜的电话。 可以说,东钢检修复产之战,也是建龙精神的全面展现和极致发挥。 这期间,困难再多,节点目标不曾动摇。拿物资供给来说,炼铁、炼钢、能源等各部门提出的东钢复产备件采购计划达两千多项,很多还是长周期备件,需要供应处在不影响唐山建龙正常采购工作的同时完成。于是,袁伟峰等人就加班加点与现场、供应商核实,同时综合工期、质量及价格等多个因素,选择最佳的订货方案。拿财务核算体系导入来说,蔡志亮、沈艳辉等人,克服缺员、语言、双系统运行等困难,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反复进行系统测试,7月8日,财务ERP系统正式上线,随着复产节奏,日核算工作开始正常运行。 这期间,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也不论费用多少,大家不等不靠,能省则省。 在焊接磅房及东钢家园等地的摄像机支架时,因找不到钳工协助,设备处孙晓旭就自己动手焊接;他还自主设计了东钢无人计量网络控制方案,绘制接线图,改控制柜,利用原有部分设备,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自主改造了无人计量系统。当检化室主任王彬得知东钢所有的进厂物料、出厂产品均由第三方实验室检测,4个月就要花掉118万元的外委检测费用时,立即带领李张华等人着手创建自己的实验室。当地买不到相应的资材,他就请供应处协助从国内空运,并和施工人员一起打地面、跑线,赶施工进度。目前,东钢的检测费用一个月只有3万元,所有的检化验项目都实现了内部检测。 ![]() 这期间,制约检修的瓶颈,都成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攻关。 在炼钢板坯连铸扇形段检修中,需要检修员工压卸轴承座里的轴承。当时拆卸的各类轴承数量非常多。看到工友用大锤拆卸,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影响动火作业。检修中心单晓东便自行研制了一台具有拆卸和安装功能的简易立式压力机。这台压力机投入使用后,两天就拆除了328套4种型号的轴承,比原计划节省了5天时间。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一个又一个节点被甩在身后,当一个又一个难题被迎头解决,东钢检修终于进入到了复产阶段: 7月9日9时6分,烧结点火一次成功,烧结正式复产;7月14日20时36分,高炉一次点火成功;7月15日7时16分,高炉第一次出铁,较计划提前17天;7月16日22时48分,炼钢连铸开浇,铸坯顺利拉出扇形段,较计划提前15天;12月18日,六机六流方坯项目准时开浇,并一次热试成功…… ![]() 炼铁炉台激情四溢的铁花,转炉操作室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厂区一次次响彻云天的鞭炮,让这群员工都忍不住落下了激动的泪水。产线虽然复产,但更大的困难也接踵而来。拿生产组织来说,当时许多岗位的马来员工因没有一点实战经验,面对冶炼现场常常不知所措。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援东钢的本部员工配备又远远不足。 ![]() 那段时间,许多岗位上的建龙人,都是以一当三。在炼钢厂,第一炉钢水开炉时,振动出了问题,插板阀打不开,情急之下,作业长江平立即冲上去用手动打开插板阀,保证了开炉。开炉后,生产运行更难。当时,转炉平台只有他和葛洋、刘月、邢建华4个人。而按正常配置,平台上面应该有6人,平台下面应该有2人。为保证生产,当时每个人都在跑着作业。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教马来员工操作。就这样,他们2班2倒,一干就是10多天。那期间,设备还不断出问题,为此,他们有时一个人一干就是两天两夜。 ![]() 由于签证问题,能源中心员工按要求必须回国,当时只剩下一名倒班人员和两名白班人员。而制氧已经正常运转,如果停机,前期的许多工作都要重来。作业长郑伟和另两名员工分别带领马来员工进行倒班。那期间,他们每个人都要先上36小时,休息一晚,再上12小时,休息一晚,再上36小时,直到回国人员返回。 ![]() 如果把东钢检修复产比作一场攻坚战的话,给予这场战役最强有力的支撑的,是唐山建龙本部四千多员工,以及赴东钢500多名员工的亲属。 为把晋升和增加收入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员工,东钢检修复产项目确定后,公司顶着巨大的压力,还是决定将唐山建龙本部人员改为三班运转。欣慰的是,这三千多人不仅承接了所有的工作,而且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下,实现了公司的稳产和赢利。 ![]() 以企业大局为重,这种情怀让许多赴东钢的员工同样牺牲很多。 检修复产过程中,炼钢厂张伯全的母亲,检修中心田立明的父亲,设备处副处长盛亚杰的哥哥,等等,十多位建龙人的亲属去世,他们都未能及时回国;能源中心范文国,炼铁厂毕志刚等人因身体不适回国治疗后,身体稍见好转便又重返岗位;人事行政处刘国强,财企处陈桂云,检修中心王保民,炼铁厂刘力军,张永臣等主管员工,道别80多岁的父母,放下才出生的孩子,丢下重病的妻子,一一赶赴东钢,没一句牢骚…… ![]()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东钢检修复产,也让这支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历炼。炼钢厂江平,生产处关彦杰,能源中心郑伟,炼铁厂张静波,如今不是作业长、主任,就是技术骨干;能源中心范文国,炼铁厂李晨明等已能熟练地和马来员工交流,并指导这些马来员工进行岗位操作。 ![]() 最宝贵的收获是,唐山建龙员工的真诚和干劲儿,最终赢得了马来西亚工友的敬重。看到大家手划破了,腿上长疮了,他们会主动拿出当地的特效药,并亲手处理治疗,他们还经常从家中拿来水果和小吃,与大家一起分享。 ![]() 文化的融合是团队建设的基础,也是东钢未来持续发展的前提。这无疑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如今,55MW发电项目,办公楼工程等正在紧张筹建,200万吨规模指日可待。东钢,必将成为建龙又一个开启钢铁事业梦想的地方。 ![]() 永远的建龙! 遵化的骄傲! 为你们点赞! 总编:洪樱方 新闻热线:0315—66255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