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六)秦与楚的决战

 金色年华554 2019-02-11

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却在与章邯的对抗中兵败被杀。楚怀王派出项羽和刘邦兵分两路,项羽北上救赵,刘邦西征灭秦。项羽杀宋义夺权后,在巨鹿之战中击破王离的长城军团,之后章邯被赵高逼的走投无路投降项羽。刘邦则在西征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攻城略地的同时,还收纳了张良,郦食其等谋臣。那么,秦与楚在北线和西线的战场上分别出现了哪些关键的大决战,胜利的天平又是如何一步步向着楚军倾斜的呢?

公元前208年,正当刘邦和项羽手拉手唱着相见恨晚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陈胜死了。

陈胜死了不奇怪,前面也早就介绍过了。问题是,项梁起兵可是打着陈胜的张楚大旗。现在大旗倒了,大家下一步该听谁的啊?虽然陈胜手下的起义军也曾经推举吕臣,景驹等将领为领袖,但是都没做多长时间就倒台。因此,项梁等人首先要解决领导这个大问题。

出主意的是项梁的谋士范增。他告诉项梁:“楚地老百姓最放不下的一件事,就是九十年前楚怀王被大骗子张仪骗去了秦国,然后就一去不返,最后客死他乡。所以楚国上下都痛恨秦国。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哪怕整个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要把秦国给灭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此,我们应该从楚怀王的后人中找一个人来立为楚王,这样就可以凝聚楚国人心,从而更好的对抗秦军。”

项梁听取了范增的建议,于是大家就开始满世界找楚怀王的后人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伙还真在田间地头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孙子熊心。这孙子当时正给人放牛呢,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一群人七手八脚拉到了大堂上,转身就变成了楚王。为了进一步告诉大家“这个就是楚怀王的孙子”,项梁等人就叫他楚怀王。这个也是新鲜,因为怀王是个谥号,要等人死了之后才能上谥号。熊心便成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活着就有了谥号,或者像是谥号的称号的王。就这样,楚国正式复辟。熊心为楚怀王,封陈婴为上柱国,项梁为武信君,建都盱眙。陈婴在此先不多介绍,他有个著名的后人叫陈阿娇,咱们到了后面讲到汉武帝的后宫戏时再说。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六)秦与楚的决战

正在忙活着修理起义军的章邯一看,楚国竟然有模有样的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就准备把火力转向楚国。此时章邯刚刚干掉了魏王魏咎和齐王田儋,正追着田儋的弟弟田荣满世界跑。田荣赶紧派人来找楚国要救兵,项梁则亲自带兵北上救齐。于是,秦楚之间的第一场大战拉开帷幕:定陶之战。

双方一交战,项梁立刻展现出名将后人非凡的指挥能力,率领楚军和到处逃跑的齐军联合对抗章邯,把之前战无不胜的章邯打的节节败退。秦军被赶出齐国地界之后,齐国人回家选新国王去了,只剩了楚军继续追击秦军。项梁的手下大将项羽和刘邦也在这一次战役中体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各领一军连破数阵,不但攻下了多个城池,刘邦手下的曹参甚至亲手斩了丞相李斯的大儿子李由。不过此时的李斯已经自身难保,也来不及给儿子发丧。但是秦二世还是在关键时刻给力了一下,他派出的支援章邯的大军及时赶到,逐渐稳住了局面,最后与项梁的楚军主力对峙在定陶。

连胜数场的楚军有点被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项梁也觉得章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于是渐渐松懈下来。楚军大将宋义提醒项梁,要小心秦军的反扑。可是项梁根本就听不进去,直接把宋义打发去齐国出差了。宋义在路上碰见了齐国使臣高陵君显,告诉他项梁很快要失败,就把他给劝了回去。不出宋义所料,就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章邯大军悄悄的对项梁的军营发动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项梁来不及抵抗,稀里糊涂的就变成了章邯的刀下之鬼。

秦楚决战第一场定陶之战落幕,结果:秦军完胜,楚军大败,项梁战死。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六)秦与楚的决战

项梁很失败,后果很严重。天下诸侯一看,这么勇猛的项梁都被章邯干掉了,顿时吓得信心全无。刘邦项羽领兵在外,虽说逃过一劫,但是他们也只能在恐惧和悲痛(主要是项羽)中撤军,立刻回到楚怀王身边。楚怀王则是悲喜交加,悲的方面是自己手下第一大将被杀,楚军大败人心不稳;喜的方面是这个放牛娃摆脱了强大的项梁的控制,自己终于能够做一个掌权的楚王了。

于是,楚怀王利用项梁被杀的机会,彻底收编了项梁的军队,并且重新改组楚国的领导班子。正巧高陵君显这时候来到了楚国。他告诉楚怀王说,宋义在定陶之战中料事如神,是个人才,于是楚怀王就开始重用宋义。此外,看上去老实忠厚的刘邦也是个可以信任的将领,起码他不是老项家的。至于那个勇猛无比的项羽,先干个副将吧。项羽勇猛?勇猛有啥了不起的,谁让你是项梁的侄子呢。

不过,定陶之战的最大后果却不是对楚国的影响,而是章邯的心理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他觉得楚国第一大将项梁已经挂了,楚军也是士气低落,蹦跶不了几天。此时的黄河以北的赵国倒是闹腾的厉害。虽然王离和他的长城军团已经准备修理他们,不过考虑到秦军在河北地区失地较多,章邯决定先汇合王离摆平河北,回头再收拾楚国。

章邯一走,楚怀王终于松了口气,赶快把都城从盱眙迁到彭城,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躲。楚国安全了,赵国可郁闷了。之前的赵王武臣已经被章邯干掉了,张耳和陈余又立了赵歇为赵王。没想到赵歇位子还没坐稳,刚刚干掉项梁的猛人章邯就杀了过来。赵国当然不是章邯的对手,很快就被章邯和王离的两路大军围困在了巨鹿。自己搞不定,只好找帮手。于是赵歇赶快派了使者去楚国搬救兵,同时,燕,齐,魏等刚刚战败的国家也收到了赵国求援信。

救还是不救,这是摆在楚怀王面前的一个问题。项羽等人吵着闹着要去救赵国,一来是为了实现复兴楚国,推翻暴秦的伟大目标,二来是报仇。现在赵国的两支秦军主力,骊山军团将领章邯是项羽的杀叔仇人,长城军团大将王离的爷爷王翦当年又干掉了项羽的爷爷项燕,项羽当然想利用这个机会来个一石二鸟。可是楚国刚刚败给秦国,大将项梁又挂了,加上全国各地的秦军又源源不断的涌向山东战场,万一救不了赵国,把楚国也搭进去就麻烦了。最终经过大臣们的激烈讨论和楚怀王内心的反复纠结,大家达成一致,还是要救赵国,否则唇亡齿寒。

为了更好的牵制秦军,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救赵,一路西征灭秦。北伐军统帅为上将军宋义,副将项羽,末将范增,西征军统帅则是大家推荐的老实人刘邦。临行前,楚怀王交代大家,北伐军在救了赵国之后,也向西进军直指关中,两路大军谁先拿下关中,谁就可以做关中王。公元前207年,两路大军分别奔向各自的战场,向着胜利出发。

先说说北伐军宋义这一路。一开始进军还挺顺利,然而当大部队到了安阳,渡过漳水就能到达巨鹿的时候,宋义突然不走了,而且一待就是四十六天。他的理由很简单,让秦军和赵军先拼个鱼死网破,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可是项羽报仇心切,加上耗了一个多月后,军中粮草也快耗光了,就催促宋义赶快与秦军决战。宋义说:“如果到战场上拼杀,我不如你这个大块头。但是论整体指挥部署,你不如我。”轰走了项羽之后,宋义继续按兵不动,还天天拉着部队文工团搞文艺演出,大吃大喝,完全不顾大军快要断粮的事实。此外,他还很有针对性的下了一条命令:“谁再敢来催我进军,杀无赦!”

项羽一看就火了,这不就是针对我自己的吗,干脆自己先下手为强吧。第二天一早,项羽去营中拜见宋义,一见面就手起刀落,杀了宋义。然后他召集全军,说宋义延误军机,自己接到楚怀王的命令除掉宋义。虽然大伙都明白项羽是胡说八道,但是很多人也对宋义很有意见。加上大部分军官和士兵以前都是项梁的手下,自然就服从了项羽的领导,并且推举项羽为上将军。楚怀王得知了前线的变故,也没办法,只好认了,就让项羽做上将军吧。

更换主帅之后,北伐楚军立刻动身,准备渡过漳水与章邯王离决战,秦楚第二场大决战拉开帷幕:巨鹿之战。

此时漳水对岸的情况是这样的。王离的长城兵团从北向南进军,包围了巨鹿,对峙赵国军队。章邯则是从南线北上支援王离,并且将大军驻扎在漳水北岸,在王离的背后抵挡其他援军。两军之间通过甬道来进行粮草补给的支援。项羽弄清楚了秦军布阵后,派出英布和蒲将军带兵渡河,偷袭甬道,企图截断王离的粮草。

不过这一招打草惊蛇并没对秦军造成太大影响,项羽只好亲自出马。他命令所有士兵带上三天的干粮,全部渡河,渡河后把所有的船凿沉,把做饭的锅砸掉。他要告诉所有人,必须要在三天之内击败秦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由来。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六)秦与楚的决战

楚军将士一看领导有这么大的决心,顿时群情激愤,斗志昂扬。当年楚国被灭,自己受秦朝压迫的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一个个红着眼睛找秦军拼命。不久前刚刚击败项梁的章邯万万没想到,被打的迁都的楚军竟然还有这么强的战斗力,而且不按套路出牌,兵法上可没有“破釜沉舟”这么一条啊。结果章邯与项羽在漳水对岸连战九场,项羽九连胜,章邯无奈被迫撤军。章邯这一走,可坑苦了包围巨鹿的王离。因为章邯是王离背后的屏障,如今不打招呼就撤了,王离可没有想到,有支杀红了眼的楚军从背后袭来。于是长城军团就被这突然一击所彻底打乱,王离也成了项羽的俘虏。

巨鹿一战,项羽击败了之前战无不胜的秦军,自己也打出了威风。此时还有一群人在盯着巨鹿的战场,他们就是同时收到赵国求援信的那些燕,齐,魏等国的援军。楚军在破釜沉舟的时候,他们却在隔岸观火(这个成语就是这里来的)。当大家看到项羽率领的楚军就像虎狼一样,吞噬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骊山军团加天下第一精锐长城军团,吓得一个个不敢出气。后来项羽召见这些援军领袖时,他们都是诚惶诚恐的爬到项羽面前,表示一个字“服”。就这样,项羽就成了天下义军的真正领袖。

虽然王离被俘,章邯战败,但是章邯手里还有二十多万秦军驻扎在棘原,与项羽对峙。此时章邯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击败项羽(估计是打不过了),而是如何跟领导交代,毕竟巨鹿之战输的太惨。于是他派司马欣去见秦二世,听听老板的意见,好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司马欣到了咸阳,却几天都见不到皇帝。司马欣也是在朝廷混过的人,心想这皇帝应该没这么忙吧,干脆花点钱打听一下吧。一打听才明白,不是皇帝忙的没空见他,而是皇帝根本不知道他来到了咸阳,或者说是赵高压根就不想让司马欣见到秦二世。司马欣一琢磨就明白了,这明明就是准备给自己和章邯等将领治罪了,赶快回去告诉章邯吧。于是司马欣连夜逃离了咸阳,见到章邯把自己在咸阳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

章邯一听也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章邯接到了赵国陈余的来信,劝他造反。章邯一想,自己临危受命,拯救大秦帝国于水火之中,却换来了这么个下场,干脆反了吧。于是章邯就派人向项羽表示投降的意思。一开始项羽还不同意,非要干掉章邯的秦军替自己叔叔报仇。可是又打了几仗之后,楚军的粮草也快供应不上了。项羽的气估计也出了,就接纳了章邯的投降。章邯见到项羽后,哭诉着自己受到赵高的迫害。项羽此时也选择了一笑泯恩仇,不但不提为项梁复仇的事情,还封了章邯为雍王,封司马欣为上将军。他们手下的二十万秦军并入楚军,由司马欣率领。

至此,巨鹿之战落下帷幕,结果:楚军胜,秦军主力被消灭,主将王离被俘,章邯投降项羽。同时,项羽一战打出了自己的威望,确立了自己在各路反秦义军的领袖地位。

解决了北方问题,项羽突然想起了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派人一打听,发现刘邦好像已经快到关中了。项羽可不希望自己忙活半天,却被刘邦摘取胜利果实,立刻率领大军向咸阳赶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再来看看刘邦率领的西征军的表现。与项羽破釜沉舟,跟秦军主力硬碰硬的打法不同,刘邦的策略是:第一,能打下来的城池就打,打不下来就绕过去,条条大路通咸阳。第二,人才很重要,自己不在乎能打赢几场仗,更在乎在打仗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几个可以给自己办事的人才。这听起来就像今天的一句广告词: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刘邦很快就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他的作战策略。一开始几仗打的还挺顺利,也攻占了几座城池。等刘邦大军到了昌邑,却遇到了顽强抵抗的秦军,以及强盗头子彭越。彭越本来是强盗出身,后来也加入了反秦的起义大潮,通过杀了几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来建立威望,成为了一方反秦义军领袖。刘邦和彭越一见面,发现很多共同语言,于是互有好感,就携手一起攻打昌邑。可是昌邑守将的确有两把刷子,愣是守住了刘邦和彭越的进攻。最后刘邦没办法,既然打不下来,那就走吧,率军绕开了昌邑,继续西征。

虽然没把彭越留在身边,但是刘邦招揽人才的广告可是走到哪里打到哪里。于是各地的人才都听说了这个混混是个忠厚长者(也不知道哪里看出来的),抢着来投奔刘邦。当刘邦走到高阳的时候,有个高阳酒徒叫郦食其,托人求见刘邦。那个人一看郦食其是个儒生,就跟他说:“算了吧,你最好别去。刘邦最瞧不起儒生了,他会往你的帽子里撒尿。”郦食其说没事,你就说高阳酒徒来访就是了。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六)秦与楚的决战

当郦食其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一边会客一边洗脚,还抱着两个美女。郦食其也不行礼,直接质问刘邦:“你是打算帮着秦朝消灭这些起兵的诸侯呢,还是帮着诸侯灭秦?”刘邦当时就火了,披头就骂:“天下老百姓都被秦朝欺负成这个样了,你们这些儒生怎么能这么说呢!”于是就准备把郦食其的帽子当尿盆。郦食其说:“你要是想率领大家灭秦,招揽天下人才,就不应该这么傲慢的对待我这样的长者。”刘邦虽然是个混混,但是有个优点,能听得进去话。他顿时觉得郦食其说的有道理,于是撤去洗脚盆和美女,自己正式的接待了郦食其。于是,楚汉时期第一说客郦食其就归顺了刘邦。

郦食其做的绝对是良心买卖,自己来了,还买一赠一,把自己的弟弟,已经召集了几千人的郦商也叫来给刘邦干活。老哥俩这辈子鞠躬尽瘁,郦商的儿子郦寄还在后来的平定吕氏之乱,以及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这些咱们后面再说。

有了郦食其,刘邦身边就有了真正的谋士。有了郦商,刘邦又多了一员大将。于是刘邦采纳郦食其的计策,攻下陈留,然后与郦商一起在白马击败秦军大将杨雄,进而南下攻占颖阳等地。

就在刘邦大军达到颍川一代的时候,他再一次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谋士,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的加入,让刘邦的西征之路变得更加顺利。与此同时,咸阳的秦朝宫廷内部,却正在上演着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