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当是不亚于中国四大发明的第五大发明

 耕云道人 2019-02-11

汉字为我们记录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辉煌和灿烂,它不仅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华夏文明之母。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四大发明应该都是汉字这一更伟大发明的衍生物。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明的延续,更没有中华文明的辉煌。

汉字作为第五大发明的称号,不是我们妄自尊大、自吹自擂。香港著名实业家和语言学家安子介对世界上多种文字研究对比后认为:汉字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当是中国另一个伟大的发明,且其意义和价值不在自然科学的四大发明之下。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语言拓展了人类的交往手段,让人类享受到了交流的自由和畅快;而文字的产生又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另一次大的飞跃,文字使文明得以延续,把人类无形的思想和文明转化成了可视可存的东西。当我们的祖先刻下第一片甲骨时,那种兴奋和激动我们无法想象,但是那绝对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安阳殷墟博物馆的一片甲骨

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开启了人类文字文明的先河,这三种文字分别是楔形文字、圣书字和甲骨文。楔形文字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圣书文字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甲骨文虽产生较晚,产生于3300年前的殷商时代,但是一直延续至今。

楔形文字

刻在砂石上的古埃及圣书字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楔形文字和圣书字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而只有早期形式的甲骨文演变成了现代汉字,也成为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而且其发展演变保持了系统的连贯性。

楔形文字和圣书字的消失皆是因语言消失而引起,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的生死存亡依赖于语言,二者恰似“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埃及语和古巴比伦语早已经消失亡去,记录其语言的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自然而然也就无用武之地,逐渐消亡。

而我们的文字从甲骨文至现代汉字却保持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音虽有别,可是其词汇和语法结构却无太大变化。山、水、日、月虽与3000多年前的读音可能不同,但其意义却是始终未变。据统计,我们现在使用的《新华字典》所收词汇,约半数以上同2000多年前成书的《说文解字》所收词汇意义基本相同。数千年前的“床前明月光”、“鞠躬尽瘁”、“亡羊补牢”等等我们依然耳熟能详。

世界上不知有多少文字因外族入侵、朝代更迭或者为其他文字所取代而不知所终。汉字也曾面临几次严重挑战,特别是近百年来,不少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比如鲁迅、陈独秀、钱玄同、谭嗣同、刘半农、蔡元培等,主张实现汉字的拉丁化。但是,汉字最终还是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正所谓“撼山易,撼汉字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