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上海是很多内陆地区年轻人的向往,但两座城市各方面差别很大。 7月底公司开完行业峰会,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启动会。8月初开始,我们整个部门出差,去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宣贯最新的项目方案与激励政策等。刚好前期上海分公司收集的一些项目信息与我所负责的领域比较匹配,于是安排去上海那边出差。 上海那共有3个分公司,分布在3个不同区域,另外,刚好中间有个周末,所以整个出差,大概安排10天左右。 上一次去上海,还是刚毕业那会2012年,不过也只是在陆家嘴、外滩、淮海路那玩了下,只是纯玩,还不足以感受到上海的各方面魅力。 上上周的周中,当天到虹桥机场时,第一感觉这机场人怎么这么少,非常淳朴简单的机场,没有深圳宝安机场那么靓丽,深圳宝安机场的确很美。在出租车候车区,人也是非常少,上出租车之后,顺便问了下司机,为什么虹桥机场人这么少,得知,主要的客流在浦东机场。 到了上海第一分公司旁的酒店,在浦东那。到那之后,从下车区走到入住的酒店,一小段路。当时觉得,浦东这真的是地广,人稀,而且普遍住宅和办公楼楼层都很低,甚至带点荒凉。如果,走到深圳的产业区,南山区,路肯定比上海更小,人也会比上海多,高楼也会更多。在上海一分待了几天,之后去了第二分公司在靠近市中心的杨浦区,最后在虹桥机场旁的第三分公司待了一天。 待了那些天,因上海三个分公司分别在三个不同区,也切身感受了下上海的不同区域。同时,有空也跟分公司的同事聊了蛮多。深圳与上海的差别真的很大。 地广 好比我在前面描述的,无论在高铁站还是机场,从你出高铁站或者机场的那一刻,就能切身感受到上海的地广。 外地人 近两年,上海的各种门槛政策,其中最大的门槛就是落户,你有钱都买不了房是最大的阻碍。 同时,很多周边郊区的租用给外地人的民房,也在逐步拆迁,相当于廉价的城中村房子越来越少,要租好地段或者小区房,租金当然会更高。外地人来上海,有部分就是图工资高一些,平时省点,一年到头还可以有些积蓄。但租金的上涨,及对外地人门槛政策的不优待,已经有很多外地人离开上海。上海外地人最多的是安徽,河南,江浙等。而深圳的外地人,更多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广西。 外地车 深圳外地车比较少,上海外地车非常多。此前有亲戚在上海上班,在老家买了车到上海开,当时不太理解。真正到上海感受了一下段时间才了解。首先,上海地广,往往你所处的地方离就近的地铁站都会挺远,而且共享单车管控较严,不是很方便。另外,上海大到相当于一个省,日常出行,1个半小时在途很常见。而且各区比较分散,不集中,很大程度上你日常的活动范围不会出某个区,也很少会去中心区,限行也主要是针对中心区。在深圳不一样,基本上班集中在福田,南山区,但刚好这些区域都限行,此前也把我心爱的小迪开来了深圳,只好开回去了。限行确实很有必要,是维持城市持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公共交通也要更多被提倡。也顺便问了下上海那边的同事,上海摇号的中签率,0.5%,深圳0.25%左右。但竞价的话,深圳能拿到的价格肯定会更低很多。 产业 上海现在已经在做产业集中及转型,淘汰一些落后产业,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整个上海经济增长。同时,也在朝新型金融、互联网、高科技、文化信息产业、软件设计等方向发展。可以看得出,上海的机会依然是非常多的,特别是针对以上行业,产业转型方向清晰。深圳依然是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但随着大湾区的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也会越来越丰富。上海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现代化城市,深圳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拥挤 深圳虽然人多,但大部分时候,觉得并不拥挤。然而,在上海,非高峰期都感觉地铁非常拥挤。不太喜欢上海的共同交通,既没有香港的文艺,也没有深圳的科技感,刚好处于这两则之间。 工作 在上海出差的这段时间,也算在那小上了一段时间班。上海的工作效率、创造力、激情,觉得比深圳要差一些。 文化 上海依然小资,精致,但觉得深圳要比上海更文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