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地球》折射的农耕文明与游牧生活的差异

 荷香月暖 2019-02-11

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是基于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哪里的草好地肥他们就去哪里,当一块草场的草被吃光后他们再迁移寻找新的牧场。在寻找新的牧场过程中,他们会发生抢夺弱者,发现对手强大会进行遏制,会去制造对方内部矛盾来促使对方分裂,会通过结盟来强化实力范围······于是,这种性格一直延续到今天,西方人好战、喜欢遏制对方、喜欢去裹乱分裂他国、喜欢结盟······当然,遇到强者的时候,当他们知道守不住的时候,他们会选择逃离,换个地方继续游牧。

中国人是农耕文明,其内心是不喜欢冒险的,他们喜欢稳定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以获得更加丰厚的产出,他们反感抢掠,不喜欢战争(中国兵法的思想都是以战止战,以战止战的目的就是和平,而和平是农耕生产的基础),土地对中国人来说就是命根子,所以中华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和”,是仁义礼智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通过礼教不断融化、固化更大的群体,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体系。当然,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土地,当游牧民族侵略中华民族土地的时候,就会遭到最强烈的抵抗。

中国人把天、地和人是融合起来的,文化中就是天地人三才文化,所以在中国人看来没有地是不可活的,映射到现代社会中就是中国人喜欢买房子置地。那么,与西方思想中遇到灾难就放弃地球不同,中国则是带着地球去流浪。

二是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国的团队英雄主义。

西方是个人英雄主义也是游牧民族的性格特征,谁往前冲得快、冲得猛谁就是英雄;中国则一贯是团队英雄主义,有领头人但靠的是集体智慧、集体力量。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游牧靠得是快速冲杀与快速撤离,这样当然是个人行为比较有利;中国则主要是守土、守城,当然就得靠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这种文化性的不同,这次借助科幻片很好地向外输出了。

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美国的科幻片,其逻辑是在地球遇到灾难时逃离地球,地球有几十亿人不可能全离开,所以总是采取诺亚方舟的方式逃离,地球上大多数人的命运其实是自生自灭,他们没有人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同样也是游牧民族文化基因所留下来的。中国则不同,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把所有群体的人都看做是自己人,所以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为了群体牺牲自己,而非自己逃跑。人类发展到今天,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现在在第一步大型科幻片中,直接把地球都搬走了,而且不是中国人自己搬,是和全世界人民一起搬,这显然是把地球上所有的人都看成了一个整体。想想看,与自己逃离地球相比,联合大家一起把地球搬走的难度要高得多得多,但却也有意义得多。中国人的思维是遇到危险大家一起扛,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历史承担,而这个大家一起扛与现在中国的国家政策可谓相互呼应,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啊!

当今世界,是游牧文化主导,中华农耕文明还没有回到人类文化的中心。相比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显然是人类发展的方向,这一点已经被中国的历史所证明了。但在游牧文明主导世界的时代,我们既要吸收游牧文明的优秀价值,也要坚守并发扬农耕文明的基因,从而将两者融合,并最终实现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