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 (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别称,唐尧、帝尧,古唐国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制定四时、历法。 唐尧建唐国初都太原,在太原筑有唐城,所以太原有了'唐'和'唐国'的古名。千百年来在太原一直有丰富的口碑传说,当地的志书、碑石多有记载。早在至今约四千五百年的唐尧时代,太原已经有一个文化相当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原始聚落。这个原始部落在太原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劳动,不仅发展了这里的经济,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而且还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尧和尧的部族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继续迁徙,最终落脚于今日的临汾盆地---平阳。关于迁徙一说是因为躲避水患说,还有躲避侵扰说。古籍记叙帝尧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方见得尧之所以为古昔圣王。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后羿将那些野兽杀死,并射落九日。据说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所以拥戴他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话,不过其中称颂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意思,确实是推崇帝尧安邦治国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尧最被人称道的是传贤不传子,禅位于舜。尧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为考察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 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尧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尧还发明了酒,创造了围棋。到唐尧时,民族大融合基本完成,确定了龙这一形象为图腾。 尧帝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因有功于民,后人为祭祀尧王在临汾城南建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