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余望远镜小史|欧洲的灰色时代

 汐钰文艺范 2019-02-11

上回我们聊了日本的上古三镜,这次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其实欧洲生产业余天文望远镜的厂家并不多,名镜也少,但在上世纪50-70年代掀起一股灰色时代潮流,颜色主要是灰蓝、灰绿、银灰、灰黄等。望远镜的配色高冷,没有了黄金时代的华丽,也没有彩色时代的前卫。这种高冷灰色设计拥有很强的仪器感,这部分望远镜在国内很少见到,大家可以听我一一道来。


最小的马克苏托夫

——波兰pzo望远镜

收东西,眼光最重要,当我百无聊赖地看着小杂货线上拍卖的目录时,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下一秒会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并把手里的杯子打翻。这次,我发现了一个拍卖的望远镜,不是俗物。


请让我先描述下这个镜子,很小,超小的天文望远镜,短小精悍,和一个保温杯差不多。用料扎实,色彩呢,是灰褐色——这个是灰色望远镜时代苏联或者东欧或者德国一些厂商的设计特征。再一看厂标,雕刻着三个字母:PZO。


望远镜收藏者手中的全套PZO


奇了怪了,PZO,这个波兰光学厂我还是很熟悉的,生产过许多物美价廉的显微镜,上世纪60年代曾有不少进口到中国。特点是细节做得好,一些细微的操作有精细的感觉,但总体用料上并没有摆脱苏联东欧东德的感觉。然而这个望远镜是怎么回事,没听说PZO这个厂产过望远镜啊。


搜索资料是最好的方法,没想到这个望远镜资料还挺多:这台号称当年全世界最小的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望远镜只有70mm口径,却是一款“学校用望远镜”。在1958年,或许得益于马克苏托夫的发明,Janusz Olczak 和 Janusz Niewiadomski两位光学设计师设计了这款天文望远镜,口径70mm,焦距765mm,配15mm和8mm两个金属银白色的小目镜,从而达到50倍和92倍的放大倍率。据说,这是PZO生产的唯一一款天文望远镜,而且产量并不多。


看了看拍卖价格,只有十几美元的起拍价,果断出价,三天后结标。


不过这三天,又有四位收藏家进场。这台我是要定了,想好了策略,最后出价,以不到1000元的人民币成功夺标,之后美美睡了一觉,醒来后却发现,卖家居然拒绝了我的出价,并以900多元的价格卖给了第二位收藏者——虽然他们支持国际交易,但是却不想寄到中国,之前吃过亏。我反复交涉,但是卖家还是坚持不寄往中国。


郁闷。


这个镜子简直成了心结。


PZO望远镜的说明书


五个月后,同款镜子又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可惜配件不全。即便如此,还是以比第一个镜子高的价格买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的海上漂泊,我终于拿到此镜。这下该拔草了吧?不,草又种上了——这个小镜子太漂亮,做工非常精细,比苏联的精细不少,草呢?其实是那个配件——在望远镜的旁边有一个小孔,可以叉一个太阳投影板,用来描绘太阳黑子,这个板子什么时候能收到,就看运气了。这就是为什么把它当做学校望远镜——上世纪50年代,马克苏托夫望远镜是很多学校的福利,一个学校只要有这样一个小马卡,就可以完成很多天文教学实习工作。可以想象一下,一堆波兰中学生围在小望远镜周围,描绘着太阳黑子,也真是幸福。


dziękuję,PZO。


pzo的广告,60年代售价249.5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六千美元


我来自新西伯利亚

——苏联塔尔望远镜Alcor

可逗了,我有个来自哈尔滨的同事,一个深谙器材门道的天体摄影师。他有一次和我聊望远镜,说,超哥,我有个好东西,苏联的家伙。我一开始以为他有的是某款苏俄时期的双筒望远镜,可一聊发现不对,而是一款正经的苏联赤道仪式天文望远镜。对于苏联的天文望远镜,我的认知储备几乎没有,于是着手开始看起资料来。


90年代初的塔尔Alcor望远镜,木盒,小刷子,螺丝刀,不萌吗?


同事使用的,是一款“塔尔”牌的望远镜,大概模样如此:中央立柱式支撑,下面是三个三角形支撑板,望远镜是牛顿反射式的,整个设计很像美国50-60年代的感觉。塔尔望远镜的资料很容易找,很快我就发现了这个公司的一些故事。


塔尔望远镜的制造厂是苏联新西伯利亚仪器制造厂,该厂从1973年开始计划生产天文望远镜,但是这个计划被很多人冷落了,因为他们吃过亏——在马克苏托夫时代,学校用的业余望远镜是列宁格勒和新西伯利亚生产的,而光学企业制作天文望远镜的尝试几乎没有成功过。当时仪器厂的工程师们知道,为了获得可接受的图像质量,必须对光学元件进行高质量的加工,所有技术都要更为精确,经过讨论,厂长戈鲁希查克决定认真对待此事。


后期的塔尔Alcor望远镜


然而,开发工作是漫长的,第一款牛顿系统的研发长达六年之久。开发者不仅要克服技术问题,还要克服工厂工人的怀疑态度——他们不相信工厂能做出天文望远镜。第一张草图由西科鲁克完成,而在1979年,第一批塔尔Alcor望远镜下线,以135卢布的价格出售。要知道,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低,相当于工程师的平均工资。然而大喜过望,这批望远镜很快就售罄,于是工厂铆足干劲,一直生产各种型号的望远镜至今。


这个塔尔的Alcor到底是什么货色,当年卖那么好?说来也巧,一个英国同学帮我打听到一个英国天文爱好者正准备出售一台Alcor,而且应该就是79年那一批的。拍来照片后我才看清这个望远镜的模样:一个76mm口径的小牛顿望远镜,采用金属中央立柱支撑(没错!小小的金属中央立柱),经纬台设计,但是带经纬台都带旋钮式微动,镜身灰蓝色,典型的50年代望远镜灰色时代的风格(居然延续到70年代末……)赶紧买了吧。


可怜的望远镜,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月才到我手里,一个大木箱子,打开一看,望远镜拆散了,整整齐齐。中央立柱被拆成底座、立柱两个,共三个部分。简单拼装后,我又对这个小镜子刮目相看了:做工扎实精巧,使用起来手感顺滑,独特的结构用于寻找目标表毫不费力,想想当年画一个月工资的苏联人,买回去得多高兴呢。


我那个同事也有趣,黑龙江天文爱好者也有趣,正当别的地方的天爱琢磨着星特朗信达博冠威信买哪个好时,他们已经抱着苏联的塔尔,美滋滋地看星星呢。


  

作为便携望远镜,Alcor没有采用桌面支架,而采用了分段的中央立柱,任性。



卡尔蔡司耶拿的“望远镜大师”

说来好多年前,我去天文台一位老师的办公室里请教问题。和那位老师讨论问题,一般只限于15分钟之内,他实在是太忙了。那次讨论完,他把我留住,顺手一指,你看这个,好看不?我一看呢,好家伙,一台老天文望远镜。那时我对于古董天文望远镜几乎一无所知,但知道天文台老师喜欢收集一些照相机和双筒望远镜,而极少收天文望远镜,他看上的东西,必定不俗。这是一台东德卡尔蔡司耶拿望远镜,赤道仪很独特,赤经盘和赤纬盘真是两个盘子状的结构,镜筒是内调焦的,整组镜片移动。这些设计让我开了眼。不过这是什么镜子,天文台老师并没有多讲。


红红白白的旋钮,有味道


说来也巧,几年后,我再次见到了这款望远镜,不过这次只是在照片里。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牌爱好者晒了两张他年轻时带领学生进行天文观测的老照片。好家伙,这不就是天文台老师收藏那种吗?东德蔡司啊,他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一问才知道,那是80年代大连青少年宫的装备,当时进口了蔡司天象仪,顺便进了三台不同规格的蔡司天文望远镜。啧啧,不得不插一句啊,像什么大连啊青岛啊这些老牌沿海开放城市,做天文的理念还真是有一套。


太阳观测投影板附件


这个镜子为什么让我记忆深刻?它和别的天文望远镜太不一样,首先从色彩上,它采用的是灰色色调,只有赤道仪中央立柱部分是蓝色。这种搭配是50年代典型的灰色时代风格,灰色时代并没有席卷全球,只在德国、东欧、苏联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它的支架是木质的,不像日本那种精细木工的风格,也不像美国那种大块木头的风格,它特别像工地用的经纬仪架子。至于它的光学如何呢?反正我是没用过,但在国外,喜欢这个镜子的人可真不少。


各个版本的蔡司Telementor


据资料看,这款镜子始于1949年,最先生产出的是一种叫做AS 63/840 的折射望远镜,口径63mm,焦距840mm,两片式普通消色差。在光学上,蔡司是马虎不得的,在这款镜子上首先使用了Steinheil的两片式设计,玻璃分别采用KzFN2和BK7,敲黑板,KzFN2玻璃在后来的很多望远镜中都享有盛名,号称萤石的绝配,比如高桥,比如早期的天体物理都用这款玻璃,这种玻璃就一个字,贵。


所以虽然AS 63/840只是两片普通消色差,但由于是KzFN2和BK7搭配,达到了半复消色差的效果。这款望远镜在1970年代初停产,却而代之的就是今天要说的主角,蔡司的Telementor,诨号望远镜大师,效果相当不错,但其实在玻璃使用上,只采用了经典的BK7/F2。Telementor有三代产品,第一、二代用准星装置,第一代用的是调焦座,而第二代调焦方式改为了移动镜组的内调焦。到了第三代,名字改为Telemator,依然使用内调焦,但把准星改为了寻星镜。三代产品从70年代初销售到1995年。其色彩设计,一直保留了那种灰灰的感觉。

(天文台那位老师,请小心您的那台蔡司Telementor吧。)


后期蔡司Telementor的广告


漂亮



猪年开工大吉~


撰文/张超

天文博物馆,

与天文相关的尘封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