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文人|周邦彦:词家之冠,风流才子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2-11

千古文人|周邦彦:词家之冠,风流才子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对于这位北宋大词人,坊间最流行的是他那胆大包天的风流韵事。虽说人不风流枉少年,但将主意打到皇帝的女人身上的人,恐怕不多。

跟周邦彦传绯闻的是当时名动东京城的花魁娘子李师师。李师师虽身处勾栏,然而却是个色艺双全的奇女子,她的名声很响亮,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都甘为她的裙下之臣。而周邦彦不但是著名的词人,还是个美男子,他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而且才名远扬,一旦和李师师金风玉露一相逢,真的是胜却人间无数,两个人郎才女貌,虽然身份特殊,但终究是才子佳人。

无奈李师师是皇帝看上的女人,不能随便接待别的男人。所以周邦彦只能趁皇帝不在的时候偷偷去会李师师。某次,李师师以为徽宗不会来,就约了周邦彦。谁知道徽宗突然又来造访,轻视紧急,李师师便让周邦彦钻到床底下躲避。李师师对徽宗说不上爱,但应该的尊敬和奉承还是有的,所以她亲手给徽宗剥了橙子,徽宗临走的时候,她还叮嘱他路上小心,要谨防“马滑霜浓”。

徽宗一走,周邦彦就从床底下爬出来,即兴填了一首词,就是那首著名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其中不仅有“纤指破新橙”,更有“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竟是活用方才的典故。足见周邦彦的才情不凡,也可见他颇有些玩世不恭,皇帝的玩笑岂能轻易开得?

千古文人|周邦彦:词家之冠,风流才子

而李师师也是个不小心的。某天,她竟然在徽宗面前唱了这支《少年游》,徽宗一听就知道当日必定还有第三人在场,于是便问填词的人是谁。当徽宗皇帝听说填词人是周邦彦之后,一时羞恼,下令将周邦彦逐出京师。

然而徽宗皇帝毕竟也是个爱好文学、惜才的人,是皇帝中少见的有才之人,所以,当他看到周邦彦的那首更著名的《兰陵王·柳》时,大赞周邦彦的才华,于是就赦免了他,并且召他回京师封了个专管乐舞的官给他。不论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几分(多半是后人杜撰的),都可算是文史上的一段佳话。

说起周邦彦的才华,过去才词论都尊他为“词家之冠”。事实上他是后来格律派词人的宗师级人物。胡适曾说周邦彦是个音乐家兼诗人,他的词音调美,感情浓,风趣细腻。南宋也有些词人精于音律,但是才气不足,很难成为大家。不但如此,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已成定论,他以一人兼具之前许多词人的长处,形成了圆融美艳的才子之词。亦有人把词人周邦彦比作“词中老杜”。

千古文人|周邦彦:词家之冠,风流才子

后人之所以喜欢把周邦看做风月场上的风流才子,喜欢给他编织很多粉红桃色香烟的风流韵事,跟周邦彦经常写艳情相思类的词是分不开的。他甚至经常以“顾曲周郎”“旧日潘郎”自居,更别说他词中的“大堤花艳惊郎目”之类的句子了。和柳永相类,周邦彦也是流连于勾栏瓦肆的常客,据说他“性落魄不羁”,不拘小节,风流不羁。

当然像周邦彦这样的才子词人,他的词作题材是非常宽泛的。他以羁旅惆怅为主题创作的词也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亦有“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之类的作品。至于他的名篇佳作,太多。比如《苏幕遮》,名句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再如前面提到的《兰陵王·柳》,“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又如《六丑》,“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等等。

总体来说,周邦彦是个活在个人情感世界中的人。他不关心时政,所以从他词中是看不到重大时事的,但既然是“词中老杜”,他的某些词还是无心插柳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