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动力学63:布雷顿森林体系

 扫地僧一一 2019-02-11

如《58、罗斯福新政》所述,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政府赖账的先河,事实上动摇了金汇兑本位制这一货币制度,但结果似乎还不错。尽管如此,美国人舍不得金汇兑本位。货币为金、银是写在美国宪法中的内容,美国立国的先贤们并没有给美国政府授以货币发行的权力。


即便是罗斯福自己,或许也没有明白放弃金汇兑本位意味着什么。罗斯福新政时期下调美元黄金含量的做法只是一项紧急措施,没有被立法确认为政府权力。人们希望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这个比率可以长久维持下去。不止美国人,彼时全世界都依然保留有金银才是货币的根深蒂固的认知。


1944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公园”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至此,在罗斯福新政中被动摇的金汇兑本位制度回归了,并且是以更高调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姿态回归。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二战的尾声建立。彼时,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希特勒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各方开始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做准备,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融经济秩序方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让欧亚大陆的各主战场几成废墟,美国本土却安然无恙。并且,二战期间,美国的工业实力随着军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国际金融方面,美国的债主地位比一战时期更显著地提高,占有了全球黄金储备的75%。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金汇兑本位制的基础上,围绕美元展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设立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2)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3)明确了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责任。一方面,美联储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协定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另一方面,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清偿手段。

4)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


其中,第(3)点要求存在内在矛盾。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至少不存在持续逆差,从而使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另一方面,全世界其他国家要获得外汇储备增长,又势必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否则,全世界其他国家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市场将面临支付流动性不足。


上述矛盾很快在实践中凸显。二战结束伊始,美国在战争中发展出的生产力,而其他国家则被战争削弱,美国得以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其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 Shortage)。随着战后重建,西欧日本各国经济增长,产出水平恢复并超越战前,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与之相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当美国人习惯享受着法国的香水葡萄酒、西班牙火腿和意大利奶酪的同时,欧洲先是清偿了它的债务,随后又让美国开始发行过多美元,美元从短缺转变为泛滥,形成“美元过剩”(Dollar Gult)。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美元购买力缩水。5060年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两场战事开支庞大,地缘政治与局部冲突导致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带动物价上涨,美国政府还不得不增加失业补贴作为稳定举措。政府财政吃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加剧。美国消费品价格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在金汇兑本位下,物价上涨意味着汇兑货币实质性贬值,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持续冲击。


这些问题最终都表现为美国黄金储备减少。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负债,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1968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1971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于8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12月,以“史密森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关于美元与黄金的约定宣告终结。


1973年美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由于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美元的地位摇摇欲坠。1973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西欧再次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其他主要西方货币也都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完全解体。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反对声始终存在反对声始终存在。例如战后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就对这一体系持批评态度,并把大量美元兑换为黄金运回法国。戴高乐的英明决定让法国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避免了损失,甚至换言之,发了不小的财。但与此同时,如同大航海时期大量获得美洲金银的西班牙一般,富裕让法国失去了活力,甚至在后来丢掉了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这又是后话了。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崩溃告终,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却得以保留下来,即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很长一段时间,国际贸易上包括石油在内的主要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以美元支付结算。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各国持续不断地囤积美元,带来了美国的长期繁荣,也埋下了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