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了985211,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

 宿缘回家路 2019-02-11
驼驼说这次也想跟个风。

昨天一篇《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刷屏朋友圈。

自卑这份心理引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共鸣。

自卑是正常的。

这篇文真的是鸡汤吗?

还是毒鸡汤呢?





想学口腔没学成的羊


我是个自制力不强的男孩,老实说,我是在管制下才能发挥能力的人。

在衡中的学风带动下,我明白了课间几分钟的宝贵,明白了那种神经紧绷刷完理综题后的满足感,明白了如何全身心投放在一件事上。

高考并没有超常发挥的我勉强考上一所985。

这是一所管理宽松的大学,宿舍也早早的安装上了宽带。

于是同学们的活动基本就是在宿舍上网打撸。

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某地最好的大学里,竟然有为数不少的人长期在九点多甚至十一点起床。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吃饭,玩电脑。

前一阵在空间里看到有人说,看着自己一步步堕落,却停不下堕落的脚步。

没错,我也没想到自己融入大学最快的事竟然是上课不听,全程摆弄手机。

我们听着所谓前辈们的教导,“有些课水一水就能过”,就这么走了下去。

为了挽救自己,我尝试加入各种组织,各种社团,但是发觉有不少只是为了给自己娱乐休闲找了正当的理由而已。

我的朋友考了一所普通高校,坚决不复读的他发誓,要努力准备考研。可过了不到两个月,他课余时间基本就是沉溺游戏。

有多少人当初因为没有考到称心的学校而自我安慰,立下决心说“我要在大学好好升华自己,我要考研!”既然如此,那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

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都说,自己不明白天天为什么而忙。大学的闲杂事很多,还有各种聚餐和晚会。

那就尽量把时间分配给真正有益的事情上吧。

几年后的自己,是看着自己的学位证书欣慰,还是看着最强王者的段位微笑,全看自己的造化了。

不管如何,请不要后悔。


在国内最高学府的林森


说实话,我没有自卑过,我只是一直在自卑。(尽管这种自卑并不会使我自暴自弃,而是让我更多的认识到曾经自我感觉很良好的我,其实是一个傻逼。)

的确,在这个学校里的我们都是天之骄子,我们是食物链的顶端。但就在这个人们口中的殿堂,我第一次如此清晰而又准确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的自卑并不是所谓经济条件,或是相貌,或是成绩,我所自卑的,是我感受到身边人学科素养之高,见识涉猎之广,综合素质之强。而这一切,除却智力,性格,家庭条件这些本来无关进要的自变量,我想说的,是我们所接受的不同的基础教育。

的确,教育问题已经严重到似乎谁再来说教育有问题就是真的有问题的程度,而这一点在我考试和升学的地方,显得尤为严重。我并不是大谈特谈教育之过,我只是想谈谈我的自卑与我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是否有着必然联系,换句话说,这是我与它的“私人恩怨”。

的确,所有长辈都在告诉我,我应该感谢那个我不愿意称之为“母校”的地方。

因为“吾家读书久不效”。

因为田舍郎不再是田舍郎。

因为所谓的“努力”和“梦想”终于有了回应。

答案这种逻辑本身是一个漂亮的幌子。因为我是人,是,一个个体,是一个有权选择更好发展模式的生命。我有权在我的个体生命中的不同可能性中,选择出自己所擅长所热爱所愿意赴汤蹈火迎难而上即使万劫不复也能坚守独行的心灵归依。

我不是家族荣耀这一沉重包袱的负担者,要背着它走过一生;

我不是一个“苟富贵,无相忘”那样的小农主义者;

我并不情愿在我认识到我所追求的“梦想”是荒谬而不公的时候还要为它付出努力。

但我,并没有,因为

我是学生。

我是儿子。

因而,我是为校长志气的好学生,我的照片得以挂在学校里闪耀着刺眼的光芒。

因而,我是为家族争光的好儿子,我的事迹在街坊邻居之间以“别人家孩子”的名义传送。

而唯独,

我不是一个,

得以自由成长的生命。

我甚至都没有机会在我的诸多生命可能性中做出选择。

我就像活禽养殖场成长周期固定在47天的激素鸡一样,我被告知“你在2016年的高考可是要冲击清北的”。

这是我的高中留给我的。

来到这个学校之前,我只是对生活方式和评价机制产生过怀疑,直到,我看到了我所向往的那种给予一个生命如此多而灿烂的可能性的成长方式,而这些方式下成长出的人,的确,像太阳一样,融化了我那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高考分数。

无法避免,这些生命,让我这个“怪物”自卑。他们让我自卑的,并不是成绩与外貌,而是,他们是个体,而我是产品。

这就是存在于我身边又无法不让人羡慕的人。

这就是每天要努力保持着自信却还要面对的差距。

并不是想要解决什么,改变什么,因为这本身,就是我,和我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之间的一场私人恩怨。







作为四人帮里上大学时间最长的

一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小天才


大学上了一年多,谈谈我对大学的看法。

关于211也好985也好亦或是现在取消之后搞的双一流,其实我觉得这都只是一个名号,大学从来都是靠自己。我觉得评判一个大学是好是差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的。我们经常听到身边一些“自视甚高”的人抱怨自己来到这个学校如何如何委屈,每日诉说自己当年如何如何优秀,或是自己差多么一点点的分数就可以去XX大学等等这些言论。我想说的是,你在评价这个大学是好是坏之前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学校的名气、实力、平台已经限制了你的发展,你是否是已经将学校给你提供的资源、平台用尽用光了呢?一个图书馆都没去过几次的人逢人便说“哎呀学校图书馆好小”,你真的有这个资格这么说吗。学校每年几个亿的资金用来购买国外的各种期刊、论文资源你真的有去图书馆查阅吗,既然自己还没有成为自己同级人中的佼佼者,那就静心学习吧。

我觉得在大学最难得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方向与心态,决定今天去图书馆学习这样一件事并不难,最远的是去图书馆的路,舍友还在睡懒觉,隔壁宿舍的已经在喊你打开电脑开黑,路边一对情侣正在亲热,朋友圈里已经有人在晒自己今天在外边浪的照片,家在附近的可能已经在家和爸妈一起看电视、聊聊天,而这时你对你的决定是否有过些许犹豫呢,是不是我也可以让自己稍微放松一下呢。强迫自己学这一次,然而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

到了大二渐渐发现,原来一个人的意志力是这么地不堪一击,看那些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的大一新生,苦笑一声“年轻真好”。大二是一个分水岭,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路是自己选的,没有人为你的选择负责,只有你自己。

最后给大家说一下我激励自己的方法,“第一生产力——deadline”,定好期限、逼迫自己,简单却很有效。我对自己没有什么确切的要求,只想通过自己不停地奔跑,追上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刚入大学时憧憬的那个人。



没事就爱无病呻吟的驼驼


读完那篇文之后闻到了一股鸡血的味道。

当然我也无病呻吟了一下。


像我这种上大计课不带书各种水课最后还是水了自己的人,活该提交作业半个小时之前爬起来写作业。

自卑。焦虑。又浮躁。

成长就是这么一件残酷的事儿啊。

你越喝鸡汤,越看到别人和你一样,越暗自庆幸,越得过且过,越寻找自我安慰,就会活的越苟且。

没错呀,越向上爬越艰难,见得越多越痛苦,就越往下走,才越发现自己不是那么好,越在高处,每一步得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在高考前十天左右看到自己三模成绩的时候哭着跟我同桌写小纸条说:

我现在突然特别想过平平淡淡没有追求的生活。

她回我说:

其实那样的生活很没劲。

擦干眼泪后我又继续改错题。

高四一年我刷过我认为很多的数学题。

最后第二次高考我数学分数比第一次低。

我不后悔。

我们不是害怕一无所有,我们害怕的是自己不够努力。


家境。外表。见识。人脉。情商。

这些自卑的理由都不是985211给你的。

经历失败的境地,不向四周刀枪林立,而要自己修补院墙,这才不是堕落,存在就是对抗,从这些对抗里学到的事情,比成绩重要,比别人的看法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大概会伴随我们一生。



我曾经认为自己比同龄人要成熟。

但上大学后我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成熟。

有点小难过的同时也在庆幸。

过早地成熟也同样意味着过早地凋谢。


我上了985211之后,

并没有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你活成什么样,都是你自己作的。



团队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