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起乡村振兴“金飘带”——威宁县龙场镇可渡河畔沿河观光道建设引领乡村蜕变

 哎哟委 2019-02-11

在威宁自治县龙场镇的可渡河畔,可渡河水如往昔一样流淌过该镇的迎沟村、边沿村、田元村和格朵社区。如今,这几个村(居)又因一条沿河观光道的横贯而联系更加紧密……

“有了沿河观光道,我们的产业更有活力,我们的山水更显魅力,我们的村庄更加热闹!”在可渡河畔,沿河而居的村民们因一条沿河观光道的建设而喜不自胜。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一条全长9.6公里的沿河观光道,化身“山水连天”的景观走廊,舞起了可渡河畔乡村振兴的“金飘带”。

因为一条沿河观光道的修建,可渡河畔四个村的干部常常聚在一起,细算自家村里的产业面积,村与村之间相互交流产业发展大计。

四个村的村干部一致认为,可渡河畔风光美,沿河观光道的修建,既是风景线,也是村庄发展致富的快车道。

四个村要依托区位优势,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和产业振兴目标,努力将观光道打造成一条集交通、景观、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经济跑道”,带领村民致富。

“我们村现在种下樱桃、猕猴桃、油桃、葡萄和小黄姜等产业4300多亩。”格朵社区支书陈昌国说。

“我们有软籽石榴、生姜、苹果和杨梅等产业近3000亩。”田园村副支书陈永满说。

“我们村有猕猴桃、花椒、核桃、苹果等产业也是近3000亩。”边沿村支书徐国祥说。

“我们村主打软籽石榴,还有油桃、苹果及蔬菜,各类产业面积加起来有2000多亩。”迎沟村支书张小周说。

“龙场镇境内的可渡河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和观光农业三类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极大,在可渡河畔修建沿河观光道,就是为了激活这三类资源。”谈到沿河观光道修建的意义,龙场镇党委委员李德春如是说。

可渡河具有典型峡谷喀斯特发育地貌,以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溶洞为特色。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危岩耸峙,地表景观雄奇瑰丽,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山高谷深,雄伟壮丽,气势不凡,尽展乌蒙高原峡谷的苍劲雄浑,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

据了解,可渡河畔星罗棋布藏着大大小小的溶洞及种类繁多、复杂纷纭的岩溶景观。地面有峰峦重叠连绵、山势险峻吊水岩,高山峡谷陡峭如削,天生桥高跨如虹,拱圆似门,猛虎洞和仙人洞钟乳绚丽多姿,石笋多种多样,洞道远长、厅堂高大。地面跌坎飞瀑连现,地下暗河流淌,自然景观开发价值极大。

“可渡河畔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红色旅游资源、传统村落和历史遗址等。龙场镇传统村落众多,有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及古树的大黑山和罗汉树,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毛拉院子。历史遗址主要以建于1965的树舍火车站为代表,该站是威宁县通火车后的第一个火车站,也是第一个电气化火车站,经过贵昆铁路六沾复线改造后废弃。”李德春说。

近年来,龙场镇在可渡河畔着力打造山地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已形成以可渡河畔水果基地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带。可渡河畔水果基地建于1998年,按标准化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水果基地紧靠万亩林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主要水果有苹果、油桃、软籽石榴、梨和李子等。现有水果面积5000多亩,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摘果观光。

一路游山水,一路观田园,一路兴乡村,激活了可渡河畔的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引领了可渡河畔的农业产业蜕变,激发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活力。【毕节日报 夏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