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常见的头晕——直立性调节障碍

 luna的月亮屋 2019-02-11

   一天,一位40岁模样的男子岁模样的男子急匆匆地闯进我的诊室,后面跟着个8岁左右机灵可爱的小男孩,他指着孩子对我说:“医生,请你给我孩子看看……”听明来意,又经仔细询问才知道,这孩子经常头晕已有1年余,时好时坏,大多晨起和午睡起床时发生,头晕厉害时伴有恶心;平时容易疲乏,动一动就心慌;乘车也经常发生晕车,不爱玩转椅,冬天怕去澡堂洗澡。但这些情况并没有影响学习。我为孩子作了常规体检,没发现异常。此时我心中已有个底了,于是开了一张“心电图直立试验”检查单。半小时以后,报告结果显示:直立试验阳性。我对他们说:“诊断已明确,孩子患有典型的‘直立性调节障碍’……”这位家长问:“什么是直立性调节障碍芽对小儿身体健康有何危害呢呀”......

血液不能有效重新分配

血液不能有效重新分配我们都知道,人的心跳、血压、出汗、皮肤潮红或发白等现象都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由卧位(或坐位、蹲位)起立时,可通过植物神经的调节,引起下肢肌肉紧张、血管收缩,使滞留在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到心脏,让心脏有足够的血液作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对血液的需求,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小儿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也不稳定,不能迅速地支配心脏和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因而当当体位改变是不能有效地进行血液的重新分配,这时心脏、大脑和上半身器官一时得不到足够的血量,就会发生暂时性缺血,造成各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多种症状。如果测量直立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左心房内径和主动脉内径,可以发现供血不住的现象。一次说,直立性调节障碍不是心、脑、胃肠等器官本身的病变,而是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引起全身反应的一种功能性障碍。

行行色色的表现

通过观察了195名患儿,发病年龄为3--14岁,最常见是7--12岁的中学生,男女之比为0.6:1,在学龄儿童中发病率为10--15%。据统计,有90.8%的的患儿诉说晨起头晕,表现为不愿起床,起床动作缓慢,起床时脸色苍白,偶伴恶心,重则呕。但起床以后,洗脸刷牙,活动一下,症状随即消失。个别严重者,再在起床一瞬间发生晕厥,跌倒床边,自诉“眼前一片漆黑,以后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一旦躺平,意识随即清醒,一切恢复正常。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懒床,不愿学习,常常训斥孩子。有79%的患儿诉说在晨间集合站队、体育课站立稍久或由蹲位起立时感到头晕、眼花、胸闷、心慌等,这些小儿常常在站队时喜欢动手动脚,或避开老师的视线擅自蹲下或离队,故往往被老师误以为不守纪律、调皮。有65.1%的患儿自觉疲乏。有61.5%的患儿诉说稍稍活动后就心慌气短,平时也不爱活动,精神不振,双臂喜欢趴在课堂桌上。有25.6%患儿诉说洗热水澡时头晕、心慌,这些小儿害怕在乳罩内洗澡,不愿意去公共浴池,也不喜欢去大商场、剧院等。还有,21.%的患儿容易晕车,他们不爱乘公共汽车,特别不喜欢儿童游乐场里的转盘,飞盘、秋千、转码等。虽然,直立调节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有两个特点:(1)在体位变化或直立稍久时发生;(2)仅仅是暂时性供血不足,一旦体位固定或神经调节作用发挥正常,症状自行消失。直立性调节障碍的病情轻重程度悬殊极大,轻者往往不需求医治疗;重者常被老师或家长误以为是严重疾病,要求立即诊治。

诊断并不困难

直立性调节障碍的表现虽然与病毒心肌炎、低血糖、癫痫等有相似之处,但是,它毕竟不是器官的是指向那个病变,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发病有两大特点,因此,诊断并不困难。如,符合以下1个主要条件和2个此药条件,或具备2个次要条件的即可明确诊断:

主要条件:(1)晨起头晕、精神不振。(2)直立后不适。(3)直立试验阳性。

次要条件:(1)易疲乏或倦怠。(2)稍活动即感心慌、胸闷。(3)洗热水澡时头晕或心慌、胸闷。(4)易晕车。

所谓“直立试验”是检查人体直立前后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中T波地一种方法。嘱孩子平卧,作常规9个导联的心电图、测血压,然后让孩子起立,安静直立10分钟后重复做心电图、测血压、最后比较直立前后心电图心率和T波变化,及收缩压和脉压差的变化。如,符合下列2条或2条以上者,则为直立试验阳性:(1)直立后心率增加大于或等于20次/分。(2)直立后2个或2个以上导联的T波下降大于或等于0.2毫伏或50%。(3)直立后收缩压下降大于或等于2.6千帕(20毫米汞柱)。(4)直立后脉压差减少大于或等于2.1千帕(16毫米汞柱)。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晕倒不能不能坚持者,亦判断为阳性。直立试验是判断直立性调节障碍的唯一客观指标,据统计,有83.1%的病儿检查结果阳性。但如果直立试验阴性,其他条件符合,仍可确诊,大约有16.9%的病儿属这种情况。

预后令人乐观

一旦诊断为直立性调节障碍,家长和孩子都不必紧张、害怕。因为,本病仅仅是植物神经功能不健全、不稳定所引起的,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暂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植物神经功能日趋完善,症状也日趋减轻、消失。因此说,直立性调节障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明白了这一点,家长和孩子的思想负担和恐慌心理可以解除,不要求孩子免修体育课、强迫卧床休息等。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即可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发育,又有利于直立性调节障碍的痊愈。

有部分小孩的病情可持续数年,这些孩子也不要有思想顾虑。家长可以每天提前叫醒小孩。嘱咐孩子先在床上活动一下肢体后再起床,起床动作不要过快、过猛,以减轻或减少头晕等发作。平时要鼓励孩子用拧干的冷毛巾擦四肢,洗冷水脸、冷水澡,游泳等,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以提高集体的耐受性。

经过上述的心理诱导和体育锻炼,有部分病儿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一些症状明显者,必要时可加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来辅助治疗。如,谷维素20毫克,每天3次,待症状小时候减半两,1--3个月为一疗程,直至治愈。

通过追踪观察的195名患儿,有部分患儿不需治疗,在1--6个月内自愈,但大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及服用谷维素后,情况逐年好转至痊愈,仅1例于成年后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