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有名的灯笼 美了西湖900多年

 纤寻历史 2019-02-11

夜幕降临,渲染春节气氛的无疑是点亮这片土地的各种灯笼,这个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光明使者,把人们对新年的庆祝一直延伸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几乎是专为这种东方之灯而设的节日。

 

中国的灯笼种类太多,形状各异,所用的材质也五花八门,不管灯笼形制和材料是精致或粗鄙,它的使命都离不开驱散黑暗,照亮前路,寄寓光明和希望。

 杭州御街上制作羊角灯笼的工人

但要说起中国有名的灯笼,可能没有多少人能说得上来,但是要说起这个著名的景点,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就是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而“三潭印月”景色的主要部分,就是这三个美了西湖近千年的石灯笼。

 以三潭印月景色设计的logo

 

说起石灯笼,我们就会想到那遍布日本园林和寺庙中的造景小品,于是很多人便认为这种石灯笼是源自日本。作家冰心在她的《我走过的路》中有一篇描写日本风景的文中写道:“奈良非常美丽,……我曾留意观察过日本的寺院和庭园,基本上什么地方都能看到石灯笼,据说这石灯笼是从印度传来的,于是便联想起中国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三个石灯笼……”

 日本石灯笼

石灯笼最初是用作佛前供灯之用,它的形状与另一佛教建筑相似,那就是佛塔,佛塔是用作供奉佛教的经文佛像的,它们都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一道从印度进入了中国,后来经由朝鲜传入日本,在日本大量运用在园林小品中,石灯笼和佛塔逐渐从佛教转入世俗化。

 西湖上的一对石灯笼

而“三潭印月”的这三个石灯笼的来历,要寻根又要寻到西湖的代言人之一,宋朝的苏东坡那里去了。他在杭州疏浚西湖时,不但留下了苏堤,还在堤外水深之处立下了这三个石灯笼,目的是警示人们,不要到这三个石灯笼标定的范围内养殖菱角。宋朝实在是古代文人们最幸福的朝代,想象力也极为丰富,一个具有实用性的建筑,被游湖的墨客们发现了湖中倒影和月亮的关系而有了审美价值,于是名其为“三潭映月”,后康熙帝把“映”改成了“印”,成了“三潭印月”。

清康熙《杭城西湖江干湖墅图》 

 清乾隆《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

从宋时的“三潭映月”到今天的“三潭印月”,景致也是几度变换,苏东坡始建之石灯笼,到了明代,只剩下三个基座。明代高濂所著的《四时幽赏录》中就有描写此处景色,“春时看春草,秋时听落雁”。至杨孟瑛治理西湖时,连基座也铲干净了。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县令聂心汤重建了三座石灯笼,远远望去,仿佛一只香炉倒扣在湖底,露出香炉的三足,杭州人由此而把西湖的淤泥称作香灰泥。

 明 高濂《四时幽赏录》

“三潭印月”景色最美的时候无疑是中秋之夜,三座石灯笼内点上蜡烛,烛光从每个灯笼周围的五个圆孔散出,倒映入水中,月影石影灯影相映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