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后,自主招生逐渐被家长及学生熟知。很多家长都表示,想让孩子参加自主招生,毕竟这是一次逆袭高校难得的机会。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家长对于自主招生只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从何入手。从自主招生的第一步,专业选择说起,就有很多家长被难住了,定位专业看似简单,实际上关乎着自主招生的成败。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点击大图即可查看 如图所示,近些年裸分上名校的学生越来越少,自主招生的热度越来越高,大家都把目光转移至此。 注:B30是提档线下减30,意味着该生在18年以643-30=613考入天津大学,C为降到自招线录取,意味着该生在18年考到554分就可以进入天津大学…… 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在自主招生取消了“校荐”全部实行“自荐”模式之后,学生准备自主招生的大量工作几乎就全落在了家长的肩膀上。 自招申请的启动时间一般在春季,但是在决定孩子前程的大事面前,家长们丝毫不敢临时抱佛脚,都需要提前准备申请材料,关注相关的比赛。但是也有很多家长在准备的过程中步入很多误区,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才是能够真正帮到孩子? 一、帮助孩子定位目标高校和专业 大学的专业多到令人眼花缭乱,包含13个门类、92个专业类、500余个专业,但并不是每个专业都可以参与自主招生。毕竟高校的自主招生明确写明招收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所以选拔出来的人,也一定会在某个专业或领域进行深度培养。那么,90所自主招生院校到底都有哪些专业参与自主招生呢?此处我们以天津大学为例: 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主招生 高校每年自主招生的人数占其招生人数的5%~10%,虽然这个比例并不高,但是为什么你就不能成为这里面的一员呢? 所以要让孩子认识到虽然自主招生通过率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只要我们好好准备,抓住这次额外的机会还是可以尝试的。 而且要让孩子认识到自主招生并不会耽误孩子的高考备考,前期的资料准备家长可以基本上包办下来,如果通过了初审,孩子只要在高考结束之后去参加笔试面试,不会对孩子的正常高考备考产生太大的影响。 虽然现在步入名校一部分因素要依靠孩子自身的主动性学习,但是家长在其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何帮助调整孩子的状态,为孩子搜集更多高校的信息,让孩子宝贵的时间都能够花在刀刃上就要看各位家长的本事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