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之道 不装、不作、不端着,有趣、有爱、有温度的老司机 关注 这段视频烦请各位车友仔细地多看几遍,短短十秒钟,完整地诠释了多车道高速公路的极端危险性。 多车道场景最大的隐患就是:蝴蝶效应,车道多,车与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特别大,往往一个发生变化,它周边的参与者都要随之变化,极易引发连锁反应。
春节期间少雍往返高速两次,车流量超大不说,路上还有很多生手开车,还迷之自信,自以为自己是老手。 他们的驾驶风格随心所欲,想变道就变道、想转弯就转弯、想加塞就加塞……而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远离!尽可能地离这些危险源远一些,防止被他们殃及池鱼。
还有的生手,开车只顾眼前几米的范围,无视周边的危险信号,这样容易被别人伤害。
请你对照自己的驾驶风格和习惯,如果也存在上述问题,务必结合这个案例加以反思。这个案例涉及到如下知识点:
1 蝴蝶效应 这个案例把“蝴蝶效应”这个关键词展现得淋漓尽致。黑色小车在第1秒时,无视前车持续点亮的刹车灯,未做任何反应,说明他养成了事到临头再处置的坏习惯。 等发现路面的障碍物时,黑车大幅度打方向躲避,一下子跨越两条车道,直接危及到第三条车道正常行驶的白车。 而白车司机显然未预料到黑车这种极端变道行为,也没有养成“让速不让道”的好习惯,猝不及防往右边急打方向躲避,最终撞上右侧护栏。整个过程仅短短十秒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到了一个,其它的接二连三受到影响。 因此,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必须建立一个概念——路况不是孤立,是整体且相互密切关联的。 行驶在路上,一定要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然后迅速评估是否对自己有影响。当然,最关键是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2 习惯成自然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不假思索的条件反射,是固化在大脑中的一种本能行为。 两个习惯都不好的司机,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了,事故就这样发生了。黑车同车道的前车在第1秒已经踩下刹车,此时黑车和前车之间尚有5——6组车道线,目测距离有75——90米之多,此时如果果断点刹降速完全来得及。 就算黑车司机观察不周,沿着原行驶路线,也许轮胎会碾压到障碍物(能够凭经验快速选择骑压,驶过障碍物当然更加完美),也不至于造成如果严重的后果。 可惜黑车司机熟视无睹、我行我素,发现障碍物以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刹车,而是妄图打方向躲避,这说明他平时就没有养成“让速不让道”的好习惯。 (让道不让速) 同样的道理,白车也犯了和黑车一样遇事急打方向躲避的错误。少雍多次说过,好习惯在关键时刻救命,坏习惯在关键时候会让你陷入危机,这就是“让速不让道”的反面教材。 遇事大角度打方向躲避是一个极其恶劣的坏习惯,容易造成很多麻烦,在没有确认是否安全的提前下就猛地变道,直接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让速不让道) 所以,遇到紧急状况的反应分三步: 第一、刹车,点刹降速; 第二、紧握方向; 第三、扫后视镜,在确认安全后再选择轻微调整方向。 但调整方向的前提必须是等速度降下来,同时通过扫后视镜确认后方安全之后,才能变道。 很多朋友说,躲避障碍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人的第一反应是避让,条件反射就是躲。 是的,少雍承认这一点,但我相信这个反面教材一定会深刻触动你的内心。请把“让速不让道”这五个字深深印刻在你的脑海里,并且在今后的驾驶中培养、锻炼,直至变成你的本能。
3 非接触事故的责任认定 据交警部门统计,每50起交通事故中就有1起非接触事故,机动车之间同样存在非接触交通事故的说法。 《道交法》实施条例规定: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换句话说,只要存在过失,而且这种过失与事故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并不需要两台车发生实质碰撞。具体到这起事故中,有这么几个责任认定原则: 白车主责 虽然白车躲避的动作是由黑车一手造成的,但其操作不当无疑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假如白车坚持“让速不让道”的好习惯,与黑车正面相撞,完全应该由黑车承担全责,而且白车的速度和黑车相差无几,就算与之碰撞,损害后果也不会太严重。 可悲的是,白车的错误操作不仅要为他的鲁莽付出主责的代价,同时还要赔偿撞坏护栏的损失。 黑车次责 黑车强行变道、连续变道的行为,显然侵犯了白车的正常行驶和拥有的路权,这个违法行为和事故的发生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虽然没有发生实质接触,但无法免除法律责任。 遗落物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责任认定 在高速公路上如果因为遗落的物体引起事故,车主应当承担货物捆绑不牢和随意丢弃废物的责任。 如果因为遗落物体在路上留存时间较长而导致事故的,那么高速公路的业主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承担一定的责任。道理很简单,高速公路管理维护部门应该加强路政巡查,及时发现、清除路面杂物,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如果是动物或者动物的尸体,它们进入高速是公路设施维护部门管理不善所致,存在管理瑕疵,应在过错责任范围之内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当然,事故责任划分的职能部门是当地公安交警,最终责任认定应当由他们经过调查之后再作出认定。 “让速不让道”的正确做法是“先让速、再让道”! “让速”和“让道”,刹车和方向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正确的做法是等速度降下来、确保安全之后再“让道”。 毫无把握的“让道”是心中没底、听天由命的低级反应,正确的“让道”是切实可行的冷静处置,两种不同的驾驶习惯决定你在高速公路上的生死。 驾之道 温暖靠谱的老司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