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讯--埔寨火龙!今年元宵节烧几条龙?

 369蓝田书院 2019-02-11


资料摘自:百度

埔寨火龙是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六年 (公元1741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年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岁岁平安。火龙表演吸引周边数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


“埔寨火龙”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庆典活动。2008年6月,“埔寨火龙”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8年11月,埔寨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


喜讯

诸事顺利~国泰民安,在一年一度元宵佳节来临之际,这素有「国家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之称的埔寨镇已拉开火龙闹元宵的序幕了!
        据初步统计,埔寨镇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火龙表演暂定二条(二场次);分别为楼下一条,树德堂一条;(其他村如有火龙表演信息将再做补充)。

请各位开车的乡贤朋友于正月十五中午前驱车前往丰顺县埔寨镇上区域将车依次停放于各村停车场内;中午后将不再能进入镇区内,只能将车停在距表演现场外3公里左右处,步行进场!特此提示!

       届时,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祝:元宵快乐、万事大吉、财源广进、出入平安、身体健康!


《探寻·传承》埔寨火龙


丰顺埔寨火龙为中国特具一格的客家民间艺术之花。

埔寨火龙早在清乾隆年间,埔寨人民为庆丰收、迎新岁、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每逢元宵,当地乡民便会出钱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予烟架、禹门等多个火焰节目,于元宵之夜在“龙身岽”(地名)举行火龙烟花晚会,吸引前来观赏的四乡六里民众数以万计。火龙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不断地提高,从龙身七节、九节、逐步增至十一节、十三节、十五节,长度达四十多米;表演场面之壮观,惊险奇特,使观众经久难忘,赞口不绝。


神话和传说

  埔寨火龙这个具有浓郁民间风情的传统艺术,始於清乾隆六年(西元1740年),民间流传着很多神话和传说,最有名的有以下两种: 
神话: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东海龙王的第21今孙子叫浊龙,被父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指现今埔寨一带)。浊龙上任後,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群众忍无可忍,只好向老龙王告状,於是龙王命其小女清凤,佩上龙剑赶赶南粤。一日,清凤趁浊龙醉酒如泥时杀死了他,将其斩成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四段,然後带回斩下的龙头向父王禀报。留下其馀三段,变成现今埔寨的“龙身”岽、揭阳的“龙尾”、揭西(与埔寨交界处)的龙颈。於是埔寨人民的祖先把这古老的民间故事,巧妙地通过“烧火龙”的形式,作为闹元宵的文艺活动,代代相传。 
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丰顺地方来了条火龙,混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农民心焦如焚。这时,一对年轻夫妻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凿山引水。然而,水通了,火龙又来了,它张开血口,喷出烈火,烧死年轻夫妇,烤干了水的源头。年轻夫妇留下男孩张共,继承父志,到峨眉山求仙学法。三年后归来,与恶龙苦战三天三夜,用神火将恶龙烧死在洞里,他自己也力竭身亡。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共,庆祝丰收,每年元宵之夜要举行烧龙活动。年复一年,形成风俗。

制作方法

  “火龙”的制作方法,起初是用竹篾做成龙的躯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 就成一条简单的龙的形象,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还有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安装在龙的全身。到了元宵晚上,外地的观光客和方圆几十里群众,从四面八方拥到这裏来,观看烧火龙这个精彩表演。真是“万民同乐城不夜,银花溢彩景长春”的情景。 
  “烧火龙”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的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现在30多米长;烟架也由原来五、七架,发展到现在多的有13架,高达15米,特别是“禹门”,已失传了60多年,重新挖掘出来,进行艺术加工,为发展民间艺术,作出了新的奉献。近几年来艺人队伍不断壮大,制作工艺也进一步提高。 
  八十年代期间,“巨型火龙”曾先後到梅州、广州、深圳、肇庆、漳州、福州等地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且多次由中央电台台,广东电视台拍摄实况播放。而前几年来更曾受台湾邀请,到台湾进行表演,利于促进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丰顺埔寨火龙现已闻名全国,甚至于全世界。九二年元宵节,在深圳香蜜湖烧“火龙”、“烟架”、“禹门”,观众数万,盛况空前,全场喝彩。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观众说;“全国各式各样龙的表演我绝太多数都看过,今天才看到表演火龙,真是一次大饱眼福。表演者上百个,勇士赤膊上阵操作,奇丽辉煌,光彩夺目的火光中表现得勇敢强捍,场面壮观惊险,表演独特,真了不起啊”。他还请艺人介绍制作火龙的过程。 
为结合庆典活动,在表演各项节目前,先燃放“彩门”,这又是艺人的重要创新之一。彩门上有龙、风、大红灯、横额、对联(这些东西在燃放时才精彩出现)燃放时,首先来一个“老鼠游梁”(是用火箭制成的),它由主席台点燃後,飞速向前射中彩门上的导火线,顿时,彩门上放出豔丽的火花,龙、风腾舞。接著是红灯、横额,对联,伴随著五彩珠灯,徐徐飘落,一个个金光大字显眼注目。

“烧烟架”

  把安装好的烟架(大约四、五丈高),竖起在广场适当的地方,由下向上顺托次燃放,同样是用“老鼠游梁”击中导火线,在爆竹声中,第一托飞下一条“蜈蚣”,一位勇士立即抓住它的头部上下左右舞动,蜈蚣一边吐珠和放出豔彩,一边不停地飞舞。第二托上飞降一条口吐火光的小龙(又名软龙),一勇士立即抓住它的龙头上下左右舞动,小龙就一边放出灿烂的火花,一边在不停地轻柔地腾舞。第三托上就放燃著口吐金珠的大鲤鱼,接著散下一群小鲤鱼。第四托是“菊盆”五光十色的火花在旋转,象一盆盛开的菊花。第五托“轮船”,在金色的火花中乘风破浪向前进。第六托“对联”、第七托“珠灯”,第八托“花篮串”,第九托“箭担”,第十托‘大箭桶’,第十一托“大珠盘气火树银花,金光溢彩,变化万千,时如象群星倾泻,火蛇淩空,时如象金色的瀑布落“九天’。特别是最後的“大箭桶”转动时,叫“雪花盖顶”漫天雪花飘落,“大盘珠”万箭齐发,长空溢彩,天地间浑成一体,这就是,“临火金光迎新岁,瑞雪漫天兆丰年。”

“烧禹门”

  也叫鲤鱼跳龙门。这项项目是取材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这个节目就是人们纪念他的功迹。禹门高六米,有正门和两个小门共十米宽,燃放时,门上一排排五光十色的焰火交织在一起;禹门下面成群的,在鳌鱼带领下,邀游、戏水、跳跃。真是“龙腾风舞歌盛世,鱼跃人欢乐升平”的一种太平欢乐景象,使人永远难忘。

“烧火龙”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大型火龙烟花表演的压轴节目, 火龙向指定的地点出场,前面是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後是火龙,还有在火龙两边的”火缆队“(火缆:火把的一种,用竹篾编成长长的,像缆绳一样,用时剁成一截一截的),将”火缆”划半圆状。高大的龙头,两只眼珠光芒四射,气势雄壮,犹如天降神龙。起舞前,先燃响鞭炮,以引龙出海。然后一队赤膊袒胸、举着火棍的舞火龙者,随着快速的锣鼓声在场上快跑,反复三次,一边绕场,一边向观礼台及观众点头参拜,表示致敬,此为“请龙”。接着,“火龙”开始点燃,首先从嘴裏吐出火珠,接著全身放出奇丽的光彩、千万道各色各样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时而万箭穿云,漫天光彩辉煌,天地间浑成一体,火龙在火海中翻腾,气势壮观、惊险其特,动人心弦。整个活动持续十多分钟,待烟火熄灭,火龙也被烧掉了。 
  每逢新岁元宵到来,埔寨人民男女老幼,都渴望能看到表演火龙,给人们带来吉祥。火花如若在你的皮肤烫出了“泡”,(当地口音“泡”与“钞票”的“票”同音,就是钱的意思),那今年你一定会发大财.特别是擎龙头的就更了不起,人们都急著出钱,出钱最多的才能擎龙头,擎了龙头,在新的一年,一定会行好运,人们叫“大发龙运”(发大财)。

埔寨特色民间文化

  埔寨特色民间文化集中表现在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如正月十五闹元宵内容就包括了(1)烧火龙;(2)大锣鼓;(3)迎花灯等别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烧火龙

  表演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夜,地点:埔寨龙升岽或各村寨的禾坪等开阔地。表演内容主要有:大犁、火焰、烧火斗、烧烟架、迎龙锣鼓队、烧火龙。

大锣鼓游行

  表演时间:大年初一或喜庆日子,地点:埔寨焕桥街及各村寨活动场所,表演内容为:大锣鼓队、标旗队、挑花篮(纸炮篮)、弦乐队、化装表演游行等。

迎花灯

 表演时间为:正月十五晚,地点:游行至埔寨焕桥街及经过各村寨主要门楼、巷,表演内容为:门前挂灯笼、挂走马灯,领队锣鼓,迎纸花、迎景等。


以下是往年埔寨火龙精彩瞬间


要欣赏更精彩的埔寨火龙,欢迎大家于元宵节晚上前来埔寨镇观看!


温馨提醒:现场观看群众较多,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自身安全;注意个人财产安全;照顾好老人小孩;服从现场民警安排指挥。


如果你觉得埔寨火龙很赞,请你转发朋友圈让更多人知道前来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