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下柱钢筋伸出柱顶部分移位,移位方向不固定,有的向柱子截面内移位,有的向柱子截面外移位,移位严重的可达50mm以上,使上柱钢筋无法连接,甚至导致柱中心线位移。 2.上柱截面收小时,下柱伸出柱顶钢筋未弯曲到位,使上柱钢筋无法连接。 3.柱身内受力钢筋弯曲、歪斜。 【控制措施】 1.下柱伸出柱顶部分的钢筋应至少加一道临时箍筋,箍筋尺寸应比上柱箍筋略小,使上柱钢筋正好在外侧与下柱钢筋连接,再用铁框或木框卡住,牢靠地固定下柱伸出钢筋的位置。 2.上柱截面收小时,下柱钢筋应预先弯好,弯曲角度正确,弯折度不超过1/6;也可设置插筋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伸出钢筋和插筋均应按以上方法固定牢靠。上柱钢筋插入下柱时,应保证其锚固长度,并保持上柱钢筋顺直。 3.上柱钢筋与下柱伸出钢筋应绑扎或焊接牢固。上柱与已移位的下柱伸出钢筋连接时,上柱钢筋应保持设计位置,上、下钢筋的间隙可用垫筋焊接。 4.浇捣柱混凝土时,严禁拆除柱顶的固定框架和临近箍筋,不得强行弯折伸出钢筋,注意保持伸出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得用振动器振撬柱子纵筋,以免绑扎松扣和水泥垫块脱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