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年关

 白立平 2022-03-15

小时候过年,奶奶常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

大概是,那时家里穷,仅有的一点好吃的好穿的留在过年享用,年过完了,又要勒紧裤腰带奔生活。

人到中年,每逢过年,奶奶的这句话还时常响在耳边,不过,总想改成:好过的日子,难过的年。

日子,早已不为温饱所累,按部就班努力去过就好。

年,按部就班已远远不够,要使出浑身解数,拿出你的脑力、体力、财力、精力......

对家庭,你要把“年”的仪式感过足。对工作,你要把“年”的平安守住。

中年人的生活,不止平日里的苟且,还要在年关,笑出灿烂。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身在职场的中年,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呢?

廿九

工作忙到了年根儿。老话讲,年前清债。这一天,无论如何也要把所有工作划上句号。最好再给自己留出半天时间准备过年。

好,一鼓作气,中午1点钟下班。

从单位出来,把脑子迅速切换到家庭模式。

老父亲85岁了,本命年,红秋衣秋裤是不能少的。直奔商场超市,本想着这年前大卖的物件,随便到哪都能拎东西交钱走人,结果几家店里,老人款已经没号了。

好吧,年轻人的款式也能凑合穿。

辞旧迎新,年前给自己理个发吧。我的头发向来不吹不烫不造型,剪剪发梢10分钟就OK。来到常去的那家店,主人已经开始收拾店铺,“对不起,不营业了。”

好吧,不理发也能从头做人。

还要去趟银行,红票子来一大沓。双方老人的、孩子们的红包,要一个一个装好。家里很久不备现金了,啥时候,发红包改扫码支付就省事多了。

没有红包,还叫过年?

进家门,已经下午了。胡乱扒拉两口饭,手机铃声噼里啪啦响起,单位来电话了。医院迁新址,领导要我请教上级专家,求证一个重要的工作程序。

明天就过年了,这个时候打电话……好吧,工作嘛,脸皮厚一点。

专家老师们还真给力,几个电话打下来,问题基本搞定。

还想请教一位重量级人物,想想还是算了,实在不敢讨扰,作罢。然后再一通噼里啪啦的电话回复给单位领导。

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忙我的小家。

年前大扫除还是要做的,删繁就简,只求“表面光”就算大功告成。即便如此,扫除依旧进行到夜里11点。还是留点体力准备明天的战斗吧。

喝下戊戌年的最后一杯中药。虽然感冒还没好,开的汤药还有两剂,不过,老话讲:过年不吃药,我虽不迷信,但还是照做吧。

中年人的感冒不叫病。三分靠吃药,七分靠意志。没关系的,不喝药也能好。

三十

早早起床,贴春联,挂福字。把小家收拾停当,带上年货、带上酒菜,带上对联门神爷,回老爸家,过年的大戏要在那里上演。

作为独女,娘家的年我是主角儿。给老人换上红秋衣裤,把脏衣服洗涮干净。再到厨房上演我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累吗?身不累,心累。一边做饭,一边祈祷:老爹啊,咱过年不生气,不生气啊。您和那个性格古怪的后老伴,千万别吵嘴,千万别打架。

上帝保佑,年三十,两个老人相安无事。

忙到下午,再开车到婆家过年。这里有哥嫂忙碌,难得片刻清闲。掏出手机,刷下朋友圈。

哈哈!那位我不敢讨扰的大咖——天坛医院感控处的张主任,今!晚!值!班!

值班是不是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不是可以讨教工作的事?

“可以的,可以的。”我给自己打气。编辑微信,发送!

吃过年夜饭,开车回家。路上,手机铃声响起,张主任的电话打过来啦!太激动了!

停车在路边,聆听张主任的工作指导,半!个!小!时!人生不要太幸福。

年三十,很多人在找“敬业福”。没想到,最大的敬业福在张主任那里,又,送给了我。

初一

那装好的红包,昨天已经派发出一部分,今天轮到亲戚们的了。

还有过节的礼品、礼盒,每年最烧脑、最累心、最考验人的工作开始了。

叔叔大爷、姑姑舅舅、侄子外甥,还有那能叫你爷爷奶奶的小小亲戚。每个都要照顾到,哪一个都不能落下。

亲戚,大多是家里老人的兄弟姐妹,表的是自己的情分,送出的更是老人的脸面。怠慢了亲戚,就是怠慢了爹妈。

如今的走亲戚,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放假的几天内全部完成。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串亲戚,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个点心匣子,前梁坐着孩子,后座驮着老婆,到了亲戚家盘腿上炕,就着酒菜和亲戚聊到日落西山,意犹未尽才打道回府。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自行车换成了汽车,一个点心匣子换成了四五个礼盒的酒水饮料米面油。到亲戚家,寒暄几句再赶赴下一家。

每家的盒子箱子堆成山,又只好不断往出送。送前还要稍微留点神:千万别穿帮。

今天我串亲戚,可是在人家里待了两个多小时……

不是唠嗑叙旧,而是医院来电话了:

狂犬门诊接诊了3个被同一只狗咬伤的孩子,一犬伤多人可是一起“事件”,需要赶紧上报处理。

然后我便开始了各种的信息核实、上报、沟通、填表、录入。电话、微信、拍照、Ecxel、word,在我的手机上闪转腾挪,感慨科技的力量,最后,一部手机全部搞定。

对不住您了,我的好亲戚,以后有时间咱好好唠。

初二

婆婆的兄弟姐妹多,每到过年要来农村老家探望。男女老少十几口人的招待马虎不得。

为了彰显主人的盛情,婆婆大人的面子,一桌十六个菜不能半点含糊。本着“宁可剩余,不可光盘”的待客理念,我,婆家做饭的中坚力量,开始了“撸起袖子加油干”。

还没开工,先给我来个下马威:厨房的热水器,偏偏今天坏。

大冷天可要了我的亲命,我一个大厨,不得不先烧热水,叮叮当当洗刷刷几十个盆、盘、碗、碟、筷子……

酒足饭饱之后,舅舅、姨、哥哥、弟弟们高高兴兴地走了。然后我又在厨房里,烧水、洗盘、洗碗……

再然后,将那些剩饭剩菜,一盒一盒打包,拎回自己家,开启了吃剩菜剩饭的日子。

一天的大厨生活,换来两天不用做饭,挺好。

初三

感冒还没好利索的身体来报复了:早上起床,浑身发冷,周身酸痛,咳嗽又起。

起来走两步,还好,扛得住。

人到中年,又专职和疾病打交道,早已经摸准了自己身体的任督二脉。不舒服了,是该扛,是吃药,还是休息休息就能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串亲戚的任务还没完成,今天继续。县城里的亲戚走完了,轮到山里的了。带上红包、带上礼盒、老公带上我,开上车,山里走起。

对了,出门前,先打几个电话。那几个被狗咬伤的孩子怎么样了?是不是按期打疫苗了?有什么反应?

打完电话,偎在车的副座上,打开暖风,奔驰在山区的公路上。

周身依旧酸痛,没关系,权当散心自驾游了。

初四

一大早,婆婆大人来电:牙疼,腮帮子肿起来了。

不好,年前刚因为流感输完六天液,这次,肯定是牙龈感染,还得去医院。

又到了我这个在医院光荣就职的媳妇大显身手的时候。全家人因为有了我,对看病这件事,已经基本上丧失了“自理”能力。

虽然自己还被感冒这个小鬼纠缠,但以我的铜墙铁壁之身,区区感冒,可以忽略不计。赶紧驱车回去接老人来医院。

途中,工作的电话又响起:今天XX信息怎么没上报?

怎么回事?值班的人忘了吗?又是一通噼里啪啦的电话打过,搞定。

到了老家,婆婆提议,去医院的途中,顺便看看你姑姥姥吧。70多岁的婆婆要去看她那90多岁的姑姑。

老人串亲戚,没有儿女开车寸步难行。好吧,带着肿着腮帮子的婆婆先去串亲戚。

到了医院,已是下午,门诊没啥病人,让婆婆享受了VIP的口腔诊疗服务,开了药,回家。

终于可以躺下休息一会了。心中默念:我的感冒快点好,我是大侠,组织需要我。

初五

亲戚串的差不多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且慢!

明天,大年初六,还有一位亲戚过66大寿,要去的。家里人谁去呢?带什么礼物呢?出多少钱份礼呢?还要和其他家人商量商量。

老家的热水器坏了,得赶紧上京东买一个,趁休假赶紧装上,婆婆能尽快用上热水。对了,牙刷要换新的,教教老人怎么刷牙,消肿了还要到医院里做根治。

老父亲的脑血管病药又该开了,我要去医院开药,按日期按顿包好,明天放假最后一天赶紧送回去。

正月十五的全家聚会要早准备。在哪儿聚呢?那天不是周末,没有时间准备,还是去外面吃吧,算算人数,要几桌呢?定在哪家饭店呢?

下午阳光正好,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躺在家中的床上晒太阳了。

刚刚躺下,对了,趁这个时候,还是去医院新址看看吧......

赶紧爬起来……

初六

放假最后一天,过年的收尾工作。我和先生兵分两路,他去亲戚家祝寿,我去给老父亲送药,洗洗涮涮。

然后回到家,忙里偷闲,写下这篇文章,顺便再发发感慨。(好奢侈的生活!)

中年人过年,已经把自己过“丢”了。

老人的笑脸,孩子的欢乐,工作的担当,是中年人的全部。

没有红包,没有新衣服,没有优哉游哉的闲。

你都有什么呢?

你要有精力、你要有体力,你要有经济能力,你要能维系各种关系,你要经受住生活的百般历练。

唯有此,才能担当起老人的靠山,孩子的避风港,单位里的中流砥柱。

你要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撑起那片天。

感恩我的中年:老人安好,夫妻同心,孩子懂事,还有一份满怀成就感的工作。

我是幸福的。

祝愿你也是。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