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某个领导特别具有“领导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他们很有“前瞻力”,总是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其实这些领导者并不是“神人”,而只不过是他们具备一定的洞察力罢了。 那么什么是洞察力呢?洞察力,是指人的感觉灵敏、眼光锐利、反应迅捷,它一旦出现,就是突然地出现,并非通过艰苦的努力才会呈现。往往是在某一刻突然间的茅塞顿开,障眼物全部消失,只剩下自己惊奇地站在那里,没有意识到一直以来结论就清楚的摆在自己面前。这并不像是找到了某种东西,而更像是完善,超越预先形成的概念。
洞察力是一种考验领导者的特定能力,洞察力往往体现在领导者对行业现有状况的特有分析能力,对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测能力,对领导关系和下属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状况的敏锐性等。 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洞察力就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利于利润增长的有意义、有新意的变革及其征兆,同时能够提出实现这一变革的设想、战略和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也就是说要有战略思维。洞察力对领导者而言是难能可贵的,是复杂的现代领导活动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的一条起码的要求,也是确保领导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面对同样的情况,处理同样的问题,有的领导者往往能见微知著,料事在先,果断决策,防患未然;而有的则却见事迟、行动慢,处处被动,贻误商机。这并不是因为前者的天赋高于后者,生来就拥有敏锐洞察力的领导者是凤毛麟角的,但敏锐的洞察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造就的。 那么对于领导者而言,该如何做才能具备独到的洞察力呢?以下几点不妨一看。 1、提高逻辑分析能力、知识技能、行业熟悉程度 领导者洞察力的大小、正确程度取决于逻辑分析能力、知识技能、行业熟悉程度能力的高低,有时这些因素也会因某种能力相对太强而产生特有的洞察力。如逻辑性强的人往往更善于理清各种事务间的复杂关系,从而确定一条正确的关系作为发展线索;知识技能强的人则习惯站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把握技术走向;行业熟悉者可以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只要是具备强烈洞察力的人往往会对外界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掌握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竞争目标。 2、不要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企业的领导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并非意味着匆忙地下结论和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出过敏的反应,更不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而是通过对对方言行举止的观察,分析和探询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意图,来确定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30多年前,乔布斯的灵敏嗅觉让他意识到,个人电脑会改变整个世界。于是,他毅然放弃大学学业去追求梦想,从此也造就了全球个人电脑行业和曾经是全球第二大的电脑公司——苹果公司。苹果电脑成功后,由于在公司发展远景方面与董事会的冲突,乔布斯被迫出售股份离开苹果,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凭着对IT行业灵敏的洞察力,在几乎耗光了自己所有积蓄的情况下,终于创造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电脑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并在10年后成功挽救了当时濒临破产的苹果电脑。或许乔布斯不是一个最成功的企业家,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是全球最有洞察力的企业家之一,正是他的敏锐创造了苹果电脑,也是他的敏锐挽救了苹果,更是他的敏锐带领苹果始终走在潮流的尖端。 3、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培养洞察力要依靠领导者自身的体会、感受、心得,领导者要用心体会生活,感受世界,认真学习、细心观察、勤于探索,用心去体验,这可以帮助领导者培养出很强的洞察力。 4、经验和阅历必不可少 洞察力的提高和领导者的经验和阅历密不可分,往往这是成正比的,如果以为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写写文章,就可以凭借自己聪明的头脑,较强的学习能力,洞察力就可以自然提高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洞察力是从实践中感悟出来的。 5、向别人请教 人不是万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向别人学习。领导者的身边有许多人因为长期的实践,对市场认识很深,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如果领导者注意向他们请教经验,这对提高自身的洞察力是非常有益的。 6、善于积累,不断总结,增强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辨力 领导者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包括看电视、阅读报刊、通过网络教学学习、与各行各业的人士交流、学习专业知识等。这些方式都能很好的培养洞察力。 7、坚持 培养洞察力贵在坚持,千万不能自我放弃,而是应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坚持下来。当遭遇了挫折和困难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财富。 领导者要发展企业,敏锐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而提高自身的洞察力,你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市场犹如一团迷雾,而处于市场中的企业,就好比在迷雾当中航行的小船一样,稍有不慎,就会船沉人亡。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船的走向,识别关键问题所在,就像判断暗礁一样,可以避免企业因此而走人“歧途”。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航空从得克萨斯州到纽约市的机票价格一度降到49美元,1994年12月,大陆航空的股票已跌至3.25美元,进入1995年初,公司宣布了第十个亏损年。十几年来大陆航空所做的每件事都行之无效,因此,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18%的飞行是负债经营的。 大陆航空公司为什么连续10年亏损却无法扭转局面?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没有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没有做出恰当的补救决策。为了增加营业额,大陆航空一直在执行低价机票的策略。但是,低价格的机票这一下策并不能使大陆航空的现状发生转变,更无法使大陆航空成为出类拔萃的航空公司。 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因为人们根本不想买大陆航空提供的产品。也就是说,与仅仅削减开支相比,这些低成本的票价是更为拙劣之举。它们以增加座位的方式洪水猛兽般地冲击市场,以此保持机票的低价格出售。大陆航空每天无数次地奔波往返于城市之间,而这些城市其实并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量。大陆航空在向人们提供一种他们并不需要的服务。 为使亏损现象不再继续,新任总经理戈登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停飞这些负债飞行的航线,并深思熟虑后果断作出飞行的新航线、飞行的频率,以及如何飞行的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