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七日,《飞驰人生》突破11亿大关,毫无悬念将刷新韩寒的票房新纪录。2014年,韩寒拍摄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拿了6.28亿票房,可谓来势汹汹。那一年,韩寒不仅成为处女作票房第4高的导演,还获得了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编剧奖。第一部的成功,迎来了《乘风破浪》的乘胜追击。这次,韩寒把自己对赛车的爱与恨,及岁月映照下的所有情怀都放进了电影中。最终收获了6.8分的豆瓣评分及10.46亿的票房成绩。自此,韩寒正式迈入“10亿导演俱乐部”。第三部《飞驰人生》,韩寒再战春节档,成为了今年春节档评分最高的喜剧电影。在《飞驰人生》中,主人公张驰是一个人到中年的没落赛车手,遥想当年,他也曾经风光无限,算是赛车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但他并不是生活的宠儿,曾因为意外被禁赛5年,5年中人生跌入低谷,穷途末路,靠摆摊为生,艰难的带着意外得来的孩子。车瘾犯了,只能把凳子当成方向盘,只能靠意念飞驰。 5年过去,他热血还在,梦想犹存,他想要咸鱼翻身,再创辉煌。可是当他寻找机会想再度崛起,却发现原来的领航员宇强跟自己一样落魄不堪,原来的汽车技师记星也因为胳膊受伤陷入人生低潮。回到从前,谈何容易呀,5年了,赛场风云变迁斗转星移,属于他的时代早已落幕。 当张驰开着车飞向夕阳时,《奉献》的旋律响起时,那一幕的升格镜头就像伊卡洛斯兴奋的扇动着蜡做的翅膀,就像《末路狂花》中路易斯和塞尔马冲出悬崖后的纵情一跃,令人心潮澎湃。张驰深知这场比赛一有闪失会是什么后果,但他在赛程最后,决然加速而没有选择踩刹车。因为他深信只有全力以赴,甚至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才对得起这份热爱。 2008年国内最顶尖的拉力车手徐浪意外去世,韩寒在新浪博客上写了一篇《写给徐浪》,其中有一句“死在自己最喜欢的事业和理想,死在最热爱的赛道上,这也是除了安然老死以外最好的最英雄的一种死法,希望有天我也如此。” 《飞驰人生》结束后片尾出现一段字幕“此片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在激烈、燃炸的赛车比赛后,以这样一段字幕收尾,令人无比动容。韩寒的作品里有一股难得的“少年心气”。明知成人世界的黑暗面,却有一种童话式的坚持。毕竟谁都曾为了什么努力执着过,只是有的人还相信,有的人已经放弃,而关于梦想的故事,永远打动人心。 如此动人的故事,韩寒找来了喜剧大拿沈腾,有沈腾的地方就有笑点。一个关于梦想而又打动人心的电影,这样就有了很强的错位感。韩寒说沈腾的表演“有一种不怒自威,不笑自喜,不闹自嗨,不苦自悲的独特魔力”,而“那种喜剧背后淡淡的忧伤和悲情,更是首屈一指”。 一名曾经的赛车冠军,却被禁赛。从巅峰跌落,在崛起的过程里,遭遇到以前生活的种种遗留产物。而自己却又早已远离这种生活,所以的一切都在强烈的错位。所以电影之中很多场景都在搞笑之后,却又如鲠在喉。连续导演了三部电影,韩寒的确更加成熟了,对笑点和故事深度之间转换拿捏的恰到好处。虽然是一部喜剧片,却饱含了导演对于梦想、对于生死的态度。 韩寒也是赛车手,他知道做赛车手不能只有一腔热血,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多方的磨合,而拍电影也是如此。赛车戏份是这部电影的”脊梁”,如何体现最强的对抗感,给予观众最热血的体验,这是《飞驰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电影中对不想输的态度也延伸到了戏外,这位80后导演没有让自己“好过”。 其实,从《后会无期》开始,韩寒就开始预埋赛车梗。安静的公路上偶尔冒出冲突性极强的飙车画面;到了《乘风破浪》,韩寒更是加入了大量动感十足的飙车戏。连主人公的形象设定,都是“赛车世家”;到了第三部《飞驰人生》,大量的赛场场面——赛车疾驶而过,留下漫天飘飞的黄沙;赛车高速驱动碰撞而成的爆破激情; 《飞驰人生》赛车片段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电影中很多超燃的情绪都是在车戏中产生的。《飞驰人生》的拍摄赛车戏按照“WRC 世界拉力锦标赛”的标准进行拍摄,不仅真景实拍,连规则、车速都要按照真实的比赛拍摄,其拍摄过程也是异常刺激。 电影中的车戏很多是在巴音布鲁克的高山(海拔接近4000米)拍摄,这里大多是崎岖山路,甚至有很多悬崖,拍摄时有很多次半个车轮已经在悬崖外,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还是快开快拍,你只会觉得这个导演怕是疯了吧。可韩寒认为既然是赛车,就该以赛车的状态去拍,高速行驶下车身几乎是悬停在空中,车子一经过,飞沙走石,烟雾拉出老远,这是后期无法给到的真实震撼,看了让人心潮澎湃。 在故事层面,电影并没有俗套的拍摄普通的飙车戏,这不是一场一追我赶的比赛,而是独自一人前进的旅程,有险弯也有陡坡,如何开始或结束自己的人生,这都需要你自己做出选择。 张驰开着赛车飞向落日,他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速度,这一刻是神圣的、也是纯粹的。中年人脱离了平庸日常,重返年少,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赛车世界。这到底是一场绝地重生的盛典,还是一次飞蛾扑火的自杀?这时候答案也已经不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