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1126唐代名相周墀后裔哪里寻江西南昌荷湖周氏家族

 周文史研究会 2019-02-12

       二十四史中欧阳修所撰《新唐书》中的〈宰相世系表〉中,唐朝时,出自汝南周氏的宰相有周允元与周墀两人,他们分属蓬陵侯周表、谯郡公周法尚两支周氏家族。周表一支后来繁洐形成著名的春陵敦颐家族,而谯郡公法尚一支至今却少见于周氏家族中,唐代名相周墀家族哪里去了?怎么会在历史长河中消声匿迹了呢?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昌铁路局机务段周福保宗亲偕同南昌荷湖一宗亲携荷湖周氏族谱来湖南宁远寻根,笔者在其谱中发现了唐代名相周墀后裔的踪迹,荷湖周氏就是周墀的后裔。据不完全的统计,其宗支至今已发展成为族裔十几万的周氏大族。

        据《荷湖周氏谱》记载,其族'自炅至彦讬二十余世',文中的'炅',即南齐弋阳太守周炅,周炅之父为南齐时庐、桂二州刺史周灵起,灵起系南齐时梁州刺史周强之子。周炅为避晋乱徙居于永安黄冈,生子有:法尚、法明。法尚为巴州刺史,因伐陈有功而迁衡州总管,改封'谯郡公'。累进为“右光禄大夫” ,卒于军中。卒后,谥号曰“僖” 。而该支在隋唐之际以谯郡公一族闻名于世。

      其世系为:周强~灵起~周炅~法尚、法明。

        周墀属于法明之后,法明为周墀高祖,十二岁为光州刺史,唐为光禄大夫,封国道,生子恽,梁县令。恽生子沛,官左拾遗。沛生子廷,官右骁卫参军,赠礼部尚书。廷生子墀,检校尚书右仆射(宰相)。其传承世系为:炅~法明~恽~沛~廷(见《樊州集》七〈周墀志〉)。

        由此可见,南昌荷湖周氏,及由荷湖开派出去的周氏均系唐名相周墀后裔一脉。

        令人遗憾的是,该谱的修撰者,却把其荷湖始迁祖彦讬公,字白云。又加注为'又名从远',从而混淆入了蓬侯周表后裔、濂溪先祖这一族,弄得后裔疑窦丛生,搞不清到底是谁的后人。这才有了荷湖周氏后裔的湖南寻亲之行。

        细观《荷湖周氏族谱》,它所排列的世系仍有不少错讹之处,如既称本支为东周汝坟侯“烈王”之后属汝南郡周氏一族,却又将晚于烈515年的赧王沛国郡周勃列为烈的汝南郡的世系里来了,并且把周亚夫排列为周勃先祖,明显颠倒了祖孙关系,而把两汉之际的远在山西代县的周党,也拉来列入世系之中,就更是有些令人莫名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历来有“以历史名人光大门楣” 的思想,所以把周姓历史名人无论是否本支先祖,一概拿来列为先祖世系。这种现象在各地历修家谱中屡见不鲜。

        南宋以来,周敦颐经学者们力荐,谥为“元” 公,其道学渐显于世,周敦颐被誉为“北宋五子”(大学者)之一。被尊为“孔孟之后第一人” 的圣人。经元、明两朝,二程与朱熹等人的传播,形成宋、明理学。周敦颐被尊为“宋、明理学鼻祖”,其名声显赫于世。很多周氏家族,都因周敦颐而自豪,而将其名、其事、其文列于家谱中,有的甚至列于本支世系的先祖之中。进而将先祖之名与周敦颐先祖之名併,称其又名“某某”,以显其为周敦颐后裔。

        实际上,三千多年来,周氏家族各支,代不乏名人名士,各支脉家族完全用不着数典忘祖,淡化了本支先祖名人。如荷湖周氏一族,作为唐代名相周墀一脉,其名望并不在宋代周敦颐之下,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表示自己是濂溪后裔去将先祖注为“又名从远” 而併入濂溪周氏一族。《荷湖周氏家谱》系清咸丰九年六房联修的,序文中有记载这次联修族谱文字说:自炅…至墀,墀以下六七世大同小异,(墀)以上参差…

      这些,足可以说明该支荷湖周氏系唐代明相周墀一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