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万历原序

 秋月春风曹钟平 2019-02-12

前言:

2019年春节写(关于万历原序),当时缺少资料,后来收集来自大冶一些资料,现修改补充一下。

资料来源:

1.大冶曹家堍曹钟华会长提供相国公碑和商山公谱目信息。

2.大冶千家湾(古地名谢家湾)曹军红宗亲祥字辈,提供的静轩公碑以及静轩公本人近亲谱目信息。


按乾隆庚申谱记载,本派自小宗一世祖唐末曹松公起,至今时间跨度已逾越千年,由下而上追根溯源,从发现《肖氏家藏》至今也逾四百余年,这期间梅林传承才有了文字记载。

发现肖谱是商山公,提修创谱是静轩公与相国公,三公均为同时期人,大明万历丙辰,即公元1616年,


一:我们先看看家谱记载三公的有关情况

1,曹守志静轩公,公乃西庄曹宗泰智一公第九代孙:

宗泰公→均显公→讓公→永淳公→友梿公─瑄公─元芳公─孟祥公─守志公:



:

看吊纲图,孟祥公生四子,守志静轩公为次,看谱目静轩公娶陈氏玉梅生二子三女,长子应梦,次子应文,公无生殁庚记载,有墓葬地点有碑。

谱目内容记载有漏字,应该是历届修谱校对差错。





守志字静轩生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创修宗谱谱,这句漏掉一个字,应该在(于字)前面断句,(守志字静轩,生员。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创修宗谱)才对,

谱目还记载有静轩公本人感言自诉.大概意思是:我70多岁的老人了,还有什么红尘看不破呢?

谁荣谁辱!高贵与贫贱!看看对面山上一堆堆黄土下面,皆是一具具白骨,如此为世俗所累,还不如自由自在的活好每一天!闲暇时光摆弄一下琴棋书画,研究一番风土人情,再用主要精力去收集整理一下自家曹氏的祖源资料,如果能编辑成册的话,留给未来后裔子孙,这才是真正有意思的事情,我自愿也很乐意为此奔波,而且感觉非常快乐非常惬意,懒得去管它什么山清水绿!

假设青少年这么消极情绪则不可取,可静轩公毕竟是老我生华七十余,此生了无功名,又经历家庭变故的残酷打击,他还有什么放不下?唯有研究曹氏源流传承才是他的精神支柱!此观点看看碑文就能理解:

上图碑石是大冶曹军红宗亲采集到,顺便介绍一下:曹军红祥字辈,住大冶千家湾古地名谢家湾,西庄宗泰公九世孙曹守元公后裔,守元公乃静轩公胞弟弟,孟祥公四子。

碑是道光十七年,静轩公弟弟守元公的二子和次子后裔子孙集体立的,没有孝男孝孙碑刻,说明静轩公没有后人,再看2005年谱记载就更清楚了

静轩公长子应梦和次子应文都是过早夭折,应该走在静轩公之前许多年。

静轩公谱目显示,

静轩公本人无生庚记载,这确实有点无法理解,本人修谱难道不记得自己的生日?这个只能留待后来考证。静轩公本人无殁庚记载倒是可以理解:①静轩公本房无传,别人不会永远记住他人生日。②距下届康熙乙亥修谱已过80年,静轩公殁庚同村族人也都不记得了。

静轩公生庚,我们不妨综合谱目记载大约推算一下,

①相国公万历三年1575年生人,相国公原序称静轩公为族兄,这么说静轩公应该是1575年之前出生。

②静轩公爷爷曹元芳公生于弘治四年1491年,1491+60=1551.

静轩四弟守元公四子曹应述公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生人,幺房幺子,伯伯大侄儿几十岁也很正常。


③重点是,万历丙辰静轩公自述:(老我生华70余…),1616-70=1546,综合比较推算,我个人比较认可静轩公

出生时间,大约在1546年前一点,具体有待考证。

二,我们再说曹守官相国公,看谱,公号明登字澹生,生于明万历三年,即公元1575年(手抄件是万历丙子1576),公乃西庄曹宗泰智一公第九世孙。宗泰公→均显公→讓公→永淳公→友楅公─珊公─元佑公─孟周公─守官公。公乃孟周公次子,孟周公长子曹守身公即笔者嫡祖。

公娶石氏生女二,又娶刘氏生子四,长子早夭,次球三珙四珩,女一。崇祯二年即1629年,公殁于福建省连江县任上,归葬故里,

享55岁。

相国公碑图片模糊,我们按谱解读,

守官相国公与守志静轩公为五服内弟兄。二公共祖曹永淳公。

上面谱目不是老谱图书拍照,新谱是经过多次翻印,多少有些误差,后来我在其他谱手抄了一份,



相国公也有自序:(…国身负巨志,虽冲年失牯不肯废儒),(…先后战棘围者六…北上廷试会辽之乱…而竟不得登贤书,天呼?),借吴明卿诗叹曰:《当年误学屠龙技,梦里犹惭覆鹿时》!

大概意思是:从小就立下了远大志向,由于父亲过早去世,家庭境况更加艰难,公仍不肯废儒发奋读书争取功名,先后六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取得贡生资格,可就在北上京城参加廷试期间,遇到金辽之乱,廷试取消了,无奈折回参加本省乡试,并取得本省第十八名,相国公对自己取得的这个成绩并不满意,唉!人啊,运气怎么就这么差呢?虽然心有不甘,看来这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回头想想我读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泰昌元年(该年号只一年,皇帝朱常洛只干28天)戌辰,1620年恩选拔贡福建福州府连江县丞,8年后才由县丞升任知县,知县只干了8个月,崇祯二年春1629年就因病去世,由政府出资将相国公灵柩移归故里,湖北大冶。

纵观相国公一生也很悲催,父亲早逝,由哥哥曹守身公资助苦求功名,好不容易熬到一官半职,随即撒手人寰,运也命也!静轩公提创是1616年稍前,此时相国公尚在大冶,对静轩公提修创谱一事应该是密切关注,读书的同时也参与了祖源传承研究,待出谱时,并撰写序文一篇。


三,曹应诏商山公,以前一点信息没有,直至2023年初,大冶曹钟华找到他的谱目,公乃宗泰公第十代孙,后来钟华微信告知,商山公乃宗泰公六代孙瑚公房分下,娶徐氏生子二,耑,嵩,女一。又娶虞氏生子,岑。

谱无生殁庚记载,


他的名字首次出现是在相国公原序里,依据大冶西庄字辈,曹应诏公乃45世,比44世曹守志曹守官二公低一辈,为叔侄关系。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西庄修谱时候,守官相国公43岁,守志静轩公是族兄,则比相国公大几岁,当时曹应诏商山公多少年纪也无法知道,但是肯定比两个族叔岁数小多了,因为他还在读书上学,也许只是个少年孩子的,综合比较,商山公非常幸运,正是由相国公原序有商山公名字,这样商山公的名讳将随梅林曹氏源流,传承万古!

二: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万历丙辰创谱,当然谱是没有的看,唯静轩相国二位先祖撰写的万历原序。

1.相国公原序,后来历届修谱都首录于卷首,我都仔细阅读过,除了有两处文字不一样,实质性内容基本一致,版刊的字面意义也相近似:(兵患,闪军,避乱邦),(至肖大邦辑变(谱)仍曹氏无改),应是辑谱,辑变应该是笔误。


要以辑谱为准!


静轩公的原序也看了不少谱本,序文都是一致。


阅读二公的序文,再根据后代裔孙诸多谱序显示,曹守志曹守官曹应诏三公均参与了万历谱的创修事务,提创主编应该是守志静轩公。

相国说:此谱系肖氏家藏,肖十公曹守礼后裔为何改曹姓肖,可能是战争兵患原因,具体什么原因也无法知晓,道士伏肖家至肖大邦修谱,仍不忘本源至意,曹氏源流都记录在谱册,而同时期,有族兄静轩公一直在收集我们大冶曹氏源流,且静轩公把整理出来的大冶曹氏传承关系记录在江西瑞昌旧谱里面,并手抄三份留给子孙备查,此举意义殊似深远,足以体现静轩公有着非常浓厚的家族情怀!可是相国仔细翻阅静轩公整理的曹氏资料,总感觉西庄宗泰公以前的不是很清楚明了,虽然不太满意,但我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唯有叹息而已!不料天助我曹,痒侄(同为读书意思)曹商山从道士伏带回来肖氏家藏,打开仔细一看,里面记载的曹氏源流,比静轩公整理的资料所记昭代次序更加久远更加详细,抓紧重新整理留存于后,合族共遵!

以上是我个人对相国公序文的理解。

2.静轩公原序,同样也刊刻在历届修谱之卷首,序文上文有图片。

静轩公说:我曹源自西周振铎受封,历数朝至唐末,五老榜松公题任豫章洪都(江西南昌),由于战争原因未能到任,遂落业梅林,殆后瑚公迁武宁箭杆源,12传,再就邱陇乾坤四公下源各迁做了简单记述,结尾一句:虽然各派分支以前,数世未及合修,难以悉举,请以智一公为一世云!

此话怎讲?

虽然《肖氏家藏》现在谁也看不到,但基本上可以肯定,肖氏家藏接通了肖八公之前,中上古乃至远古时代曹氏文化,…:如七闽世系:修,璧,仁卿政卿,权公柄公至松公瑚公。后代修谱有言,肖八公以上《肖氏家藏》按之,肖八公之后则以静轩公《原序》按之…

意思是:肖八公之后静轩公整理清楚明了,肖八公以上,《肖氏家藏》帮我们也接通了,

既然这样,静轩公序文结尾何来这么一句?

就此我是这么理解的,静轩公万历间提创修谱时,处境可能有点尴尬,响应者寥寥无几,参加庄门很少很少,大都观望态度,甚至还遇有巨大阻力,我猜测当时,不认可《肖氏家藏》者有之,即不认可松公上下源流。不认可静轩公本人,也不能说无之,时静轩公无官无职无功名,且无儿孙满堂,家庭境况也许更为衰败,就一个穷老头而已!至万历丙辰,静轩公通过多年奔波与坚持不懈,终于完成万历丙辰谱,猜想此谱应该范围非常之小,也许就是西庄很少后裔子孙参与其中,未参与的应持有不同意见,甚至有不少反对意见…,由此静轩公出于无奈,(…请以智一公为一世云!),意思是:不同意见不同观点留给后人处理吧,请求智一公派下就按我谱执行吧!


3.《肖氏家藏》简介,

此谱系道士洑肖氏家藏,肖氏家藏四个字最早出现在相国公原序,曹应诏商山公读书于肖大邦馆中,偶得此谱,原来是借的得的。道士伏就在大冶,道士伏肖氏原来是肖十公曹守礼后裔子孙,守礼公即瑞昌双溪汝惟公第三子,守礼公第四代孙:曹祖二公由江西瑞昌南冲始迁大冶讲堂堡下夹城山,祖二公三子曹宗杰公于洪武八年近迁大冶西塞山下道士伏,宗杰公孙贵明公起,这支曹氏就改姓肖了,

上图是道士伏肖氏于乾隆己未年1739年,肖氏修谱所载序文,后面是宗杰公分下肖大邦谱目。他们说:家藏有祖谱,由肖大邦公收藏,富川(大冶阳新)商山先生授经为其所获,久而未还,感怀徒切文献无证!

意思是说:我们的藏谱,被阳新曹商山先生拿走了,一直未都还回来,现在我们肖家自己的源流都快搞不清楚了,后来和瑞昌本支修谱只能重新收集资料!

再看肖大邦公谱目:字正川,斯文之宗惜呼未售(书香世家惜无功名),生于嘉靖戊子年1528年,殁于万历甲午年1594年,享寿67岁。大邦公乃宗杰公五代孙,曹守礼公10代孙。

这么说:就算商山公于1616年当年就去的道士伏,在大邦馆中拿到了《肖氏家藏》,而此时大邦公已经去世22年了,

1616-1594=22

也就是说,大邦公虽然早就去世了,但道士伏书馆仍然以大邦命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静轩公相国公商山公为代表的诸位先祖,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艰辛值得肯定,他们的成果为梅林曹氏万代所共尊,他们的精神也万世不朽!有所疑者请看乾隆庚申五年大成谱,乾隆五年谱所遵循者乃静轩等公当年之辛勤也,其功其德甚伟也!量不尽也!


━━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时:

2019年大年初七,2023年5月修改

松公五十七世孙,曹钟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