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足三阳经脉穴位的根源和归结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2-12

2.足三阳经脉穴位的根源和归结问题

【原文】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1者,皮肉宛23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4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5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具本也。

【译文】足太阳膀胱经,根源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归结于命门穴。命门穴,即目内眦的睛明穴。足阳明胃经,根源起于足大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归结于颡大穴。颡大穴,即钳耳,指额角部的头维穴。足少阳胆经,根源起于足小趾侧次趾之端的窍阴穴,归结于窗笼穴。窗笼穴,即耳部的听宫穴。太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开关,阳明经好象人身外门的门扇,少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枢轴。如果太阳之关失去功能,就会使肉节溃缓而发生暴病所以诊治暴病,可取足太阳膀胱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水流,就是皮肉枯萎瘦小憔悴的意思。如果阳明经失去了阖的功能,阳气就会无所止息而发生萎缩病,所以诊治萎缩病,可取用足阳明胃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无所止息,是说正气运行不畅,而邪气就留在里边了。如果少阳之枢失掉了功能,就会发生骨质增生,不能在地上安然行走,所以诊治骨质增生病,可取足少阳胆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骨质增生,就是骨节缓纵不收的意思。以上这些病,必须追究它的根源而予以治疗。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足三阳经脉穴位的根源和归结问题,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少阳少阴为枢者,三阴三阳之气也。太者气之盛,故主开;阳明者,两阳合明,厥阴者,两阴交尽,故主阖;少者初生之气,故主枢。此阴阳六气,内合脏腑,外合六经,应司天在泉之气,运行环转之不息,而复通贯于地道经水之中,外内出入者也。夫外合于六经,有循经而合者,如伤寒之病,在六气相传,虽现六经之证,而气不入于经也。有入于经而合者,根结是也。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于命门葱茏之间,复从此而出于气街,走空窍而仍行于脉外也。命门者,太阳为水火生命之原。目窍,乃经气所出之门也。颡大者,颃颡也,在上腭之中,两耳之间,故曰钳耳。窗笼者,耳中也,如窗之通气于上也。此三阳之气,随经而归结于此,复出于气街也。行于气分,故能为开为阖为枢,出入于形身脏腑之外内,开阖如户扉,枢犹转纽,舍枢则不能开阖,舍开阖则无从运枢,此三阳之气,互相出入于经脉、皮肤、形身、脏腑之外内也。太阳之气主皮肤,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疾起矣。宗气者,阳明之所生,上出于喉以司呼吸,而行于四肢,故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萎缩病起矣。少阳主骨,故枢折则骨节缓而不收也。

——————————————————

【注释】1.渎:(dú独)《易·蒙·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管子·五行》:“其气不足则发涧渎盗贼。”《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韩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释名·释水》:“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是也。”这里用为水流之意。

2.宛:(wǎn挽)古通“苑”。《诗·唐风·山有枢》:“宛其死矣。”毛传:“宛,死貌。”陆德明释文:“本亦作苑。”马瑞辰通释:“宛即苑之假借。”《荀子·富国》:“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冻寒。”《孔子家语·五仪》:“富则天下无宛财。”这里用为萎死之意。

3.膲:(jiāo焦)肉不满状。《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4.痿:(wěi伟)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大经空虚发为肌痺,传为脉痿。”《吕氏春秋·孟春纪》:“多阴则蹶,多阳则痿。”《说文》:“痿,痺也。”《汉书·哀帝纪赞》:“即位,痿痺。”

5.繇:(yáo摇)《书·禹贡》:“厥草惟繇。”孔传:“繇,茂;条,长也。”孔颖达疏:“繇是茂之貌,条是长之体。”《管子·山国轨》:“泰春民之功繇,泰夏民之令之所止。”《史记·夏本纪》:“其土黑坟,草繇木条。”本意为茂盛之意。这里用为骨质增生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