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combe Abbey, Eton, St Paul's...英国学校那么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底选单性别学校还是混校?是在伦敦附近还是在苏格兰?成绩榜单到底怎么看?今天这篇干货文里,Ari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1. 学术:作为中国学生,一旦出国,大多数情况下就没有回头路了,那么花那么多钱出去就肯定要冲着世界好大学去。因此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虽然不是选校的唯一标准,但肯定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因有两点:a)成绩好的学校(如Telegraph排行榜前一百),普遍都是选拔性较强的学校,学业压力会比其它非选拔性学校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比较大,所以不容易出现懒散的气氛,也不容易让孩子有遥遥领先的优越感,由此避免孩子被一种松松散散的环境同化。b)国外各种学习才艺运动思考力等等都是相通的,成绩好的学校的学生综合能力也会偏高,普遍来说思想会比较成熟,所以不会出现被眼界窄、志不相投的人包围。c)机会。好学校或者靠近大城市(伦敦/曼城)的学校的机会会比其它学校多很多。像我现在在一所成绩很棒的老牌女校,大学讲座,实习、志愿活动等等,这些机会比原来的学校不知道多了多少。这些机会为将来大学申请提供了很多支持。 总而言之,英国择校看成绩主要看的就是求好生源和好资源。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是基本不用担心的,不过这后两项的确还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学校排名成绩成正比。 Ari的经历:因为当时决定出国的时间太晚,GCSE时好学校全部都结束报名了,只有在匆忙中选了几所剩下的学校里最好的一所,但也是排名排到200多了。不过英国学校的好处就是,不论成绩好坏,学校的设施环境,老师水准都不会太差。GCSE我就读的学校有500多年历史了,设施环境虽说不算顶尖,但算很不错的了。尽管学校师资没法和顶尖的中学相比,但总体来说也是比较好的,牛剑G5毕业的老师还是挺多。但唯一的缺陷,也是促使我当时很想换学校的一点,就是生源。这里的同学因为大多是本地生,从幼儿园就在这所学校上学,没有经过选拔,所以不论成绩还是综合能力两极分化非常明显。不少人都属于看到书就头疼的类型,而且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了Gossip和闲事上。也因此视野见识和思想层次真的不高,完全没法进行深层的交流(学术或者beyond)。这个真的让人很抓狂,因为他们和我之前在国内学校的同学反差太大了,原来很正常的一些探讨话题,到这儿就成了“装字母”。 2. 国际学生比例:这个国际学生比例特指中国(单指大陆)学生比例。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想着自己是冲着英国文化而来这里留学的,所以最开始觉得所选学校英国学生占比越高越好,有十来个中国学生就行了,至于其它国家的学生只要不是太多就行。不过我现在这所学校的国际生比例还是蛮大的(但中国大陆的很少),加上有之前在一个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学校待了两年的经历,我现在觉得,虽然说出国的环境的确很重要,但如果对不同语言文化持包容态度,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感受到当地的人文;如果封锁自己的内心,扎在英国人堆里也和留在国内没有差别。不过如果出国跑到一个中国学生占了半壁江山的学校,那还真有点亏,不如留国内读国际学校呢。 当然这个还是得看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偏好啦。通常来说国际学生比例大的学校更容易融入,少的呢就更原滋原味,各有所长吧。 社交Tip:个人感受,有些时候,其实中国人(此处同样单指大陆)自己窝里斗的情况在英国中学里是有那么一点常见的。在出国前听很多人说香港人和大陆人向来不和,但后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很多朋友间的交流发现这个说法并不真实。最不好处的反而是一些大陆学生,非常排斥异己。遇到过不少大陆的同学,抱着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没有礼貌和基本教养,非常不尊重别的文化。而且一旦把一个同学划出了所谓的“中国人圈子”之后就会很mean,各种排挤,甚至霸凌。 虽然这种情况还是没有那么普遍,但也可以note一下,出门在外不一定非得和中国人(或者别的特定地区的同学)在一起玩,一切都别强求,如果大家看不顺眼就别强行交朋友了。我遇到的几个非得想和中国人玩的同学,而性格冲突,最后真的挺惨的(因为不和英国人社交,中国同学的圈子又不带他们玩,最后落个两边不是人) 3. 地理:这个真的只是看个人喜好了。我喜欢挑在大城市旁边小镇上的学校,因为这些地方的资源丰富(both学习&生活),而且会比较安静,不分心(而且物价不会太高)。如果在伦敦附近那就最好了,到伦敦花点交通费,众多免费的资源(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全有了。还有就是看哪个国家了,北爱尔兰基本不在大多数低龄留学生的考虑范围内。苏格兰我挺喜欢的,也有不少好学校。但那边口音对大部分留学生是个难以跨越的障碍。我是因为本来对口音就喜欢琢磨也算擅长,之前又因为喜欢过几个苏格兰演员,学了一个寒假的Glasgow口音所以才会对苏格兰口音免疫的。威尔士和苏格兰同理。 当然,这个真的真的真的只是看个人喜好。(个人认为英格兰南部肯定是最好的,资源多,学术强) 4. 宗教:英国有些学校(特别是老学校)虽然不是教会学校,但每周的礼拜是少不了的。这是个很主观的问题。就我而言,既然到了基督教国家,接触一下这边的宗教文化也挺好的。而且我本身就有宗教信仰,在学校就直接受洗加入英国圣公会,和教堂牧师的关系特别好,她对我来说有种陌生环境里的家人那种感觉。不过没有信仰的话也没关系,礼拜的时候唱唱歌,听一下牧师布道其实很有启迪,也挺放松。如果实在有别的比较冲突的信仰也不用担心,英国学校对信仰包容度很高,没法兼容的话可以选择不去参加宗教活动。 注意!英国有一些天主教学校,对学生的宗教信仰很严格。有部分这种学校招生大部分只招信仰罗马天主教的学生,择校时要注意一下。 5. 单校混校:英国的单性别学校的教育水平是非常高的,排名前五十的学校很多都是单校。但也看个人吧,我虽然还是觉得有异性的话更好,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不同角度的观点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女校也有其优点的。单校也有针对这个性别的精英教育:没了性别之间比较,课程进度和教学方式会更适合单一性别,学生也更勇于发声。同时,因某种程度上缺少了另一性别的存在,整个学校社交圈会稍稍简单一些。根据我比较片面的观察,女校里(男校不清楚)霸凌行为也有可能比混校好一点。不过也不用担心学生完全接触不到异性:不少女校都有配对的男校,没有的话也会不固定和别的学校进行学术或者社交方面的合作。(扎心故事:我现在这所学校据说原来配对的是伊顿,然后前年我们和伊顿闹崩了,所以就只有呵呵呵了 6. 花费:每所学校的价格都不太一样,有一学期8000镑的,也有10000多镑的。但一年下来,学费加上各种其它开销估计都得有40000英镑以上。
文末彩蛋: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呢? 我出国的原因是个人觉得国内普通高中对我的杀伤力太大了,至少我是受不起的。因为我确实太不喜欢体制内的教育方式了。就我的情况来说,在国内读高中,忙忙碌碌三年就过去了,很有可能到头来我除了考试啥都不会,连自己未来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在国内的一些国际学校还是比较好的,对于想跳出体制内教育,但又不想离家太远的同学很友好。不过(特别是对于文科生)这种学校的文化底蕴确实不如英国本土学校,而且不是纯正,有种两边都不是精髓的感觉:英国学校的那种文化传承和中国的应试(特别是语文课的水准)都没有很抓到(这个只是我个人很浅显的看法,因为接触国际学校的时间很短,也很片面,所以不清楚确切情况)。想真的有在英国学校的感觉,还是得到英国本土来。在国内的国际学校,语言环境首先是比较缺失的,更不用谈文化环境。选择何时出国也和大学学科有关。倘若是学理科、商科,则没有太大必要在GCSE就出国。而文科则不同,这种需要语言文化积累的学科还是尽量早些出来好。像我大学想学的是人类学,来英国读书,为的就是这里的文化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前者,那是在国内读再多书也体验不到的。 !更新预告!入学考试考什么? 剧透预警!大多同学都知道英国学校入学考试的考查科目。但至于具体考哪种题目,尤其是面试题目,可能大家就不太清楚了: 英国中学的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什么? 面试官会提什么问题? 怎样表现才能获得学校的青睐? …… |
|
来自: 原木康健 > 《爱悦家聪妈文章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