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为何有三大陪都?两个因纪念赵匡胤而升格,一个则为表示诚意

 yiyidaodao 2019-02-12
宋代“南京”并非是繁华的金陵城,而是指汴京南方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北宋建立之初,其繁华程度仅次于汴京与金陵,而这也是商丘能够成为北宋陪都的理由之一。然而,繁华并不是商丘成为“南京”最重要的原因,一切还要归结于宋太祖赵匡胤。

众所周知,北宋都城乃是东京汴京(今开封),然而在一些史书和《水浒传》等有关宋代的著作中,人们往往会看到西京、南京等名称。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是陪都,但却不了解为什么会设置这些陪都,子渊今天就以宋代“南京”为引,给大家详细说说。

▲宋代画卷上的汴京城

宋代“南京”并非是繁华的金陵城,而是指汴京南方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从今天来看,商丘似乎并不是什么大城市,但在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商丘极为繁华,在北宋建立之初,其繁华程度仅次于汴京与金陵,而这也是商丘能够成为北宋陪都的理由之一。然而,繁华并不是商丘成为“南京”最重要的原因,一切还要归结于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陈桥兵变处遗址

赵匡胤尚未“黄袍加身”前,还只是后周大将,世宗柴荣临终前任命其为殿前都点检,辅佐幼主。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登基不久,就在朝中老臣的授意下任命赵匡胤“领归德节度使”。当时,归德军主要驻扎于宋州(即商丘),这样一来等于是将赵匡胤打发出京以消除祸患。随后不久,赵匡胤便以归德节度使的身份发动兵变,登基称帝后,商丘自然也就成为其“龙潜之地”,对大宋王朝而言意义非凡。赵匡胤在位时,还不怎么看重这里,直到宋真宗赵恒即位,商丘的政治地位才发生了巨大变化。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宋太祖赵匡胤被群臣上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作为“龙潜之地”的宋州也改名为应天府,此时距大宋建国已过去四十六年。

▲宋真宗赵恒像轴(局部)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正月,真宗赵恒封禅泰山、祭祀后土与老子祠,一番折腾过后,他又想起大宋的“龙兴之地”,于是在他的授意下,应天府升格为“南京”。需要指出的是,新建陪都,其实牵扯到诸多方面的事,并非只是简单改个名字就行,不仅要花费巨大的精力与财力,还要兴建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建筑,以彰显皇家权威。当时宋真宗尚未完成西祀事宜,也未回到开封,就下旨应天府地方官吏,要修建一座归德殿以为新陪都主殿,接着又命人规划京城与宫城,同时宋真宗还下旨追赏当年宋太祖身边的幕僚勋旧,并将恩礼转让给这些人的子孙。另外,赵恒又特地在南京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鸿庆宫,以供奉太祖、太宗二帝“御容”。

▲今人仿建的宋皇宫

可以想象,当朝廷花费巨资兴建这些建筑后,南京商丘在当时是多么壮观繁华。除商业繁华之外,南京的特殊性也体现在政治上。首先,其行政长官的级别与东京开封府尹相同,高于一般州府的知州、知府。比如北宋名相晏殊、欧阳修、张方平、叶梦等人,也都曾担任过南京府尹,在北宋要想当到副相及以上高位,一般都要有管理陪都的经历。另外,商丘还是北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许多宰相致仕退休后都会选择在商丘安度晚年,比如杜衍、张方平、赵概等。

▲巩义宋陵

除南京商丘外,宋朝还有西京洛阳、北京大名两个陪都,其中洛阳又被称为河南府,大名则被称为大名府。这种陪都制度起源于唐朝,唐朝前期设有两都,即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为照顾学子,科举考试会在两京同时举行。后来唐朝皇帝觉得高祖李渊起家于晋,晋阳城是“龙兴之地”,遂增设晋阳为北京。“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李隆基逃往成都避难,成都遂升格为唐朝南京。唐末几次大战下来,洛阳作为都城的优势虽然衰减,但宋朝皇帝仍将其定为西京。原因之一是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其次则因洛阳是汴京的西部重镇,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第三,古人最偏爱的丧葬之地——北邙山位于洛阳境内,宋代帝陵群也就选在洛阳下辖的巩县(今河南巩义)。最后,号称“峻极于天”的中岳嵩山也在洛阳境内,洛阳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升格为“西京”不算过分。

▲大名府城门

相比而言,北京大名府的宫城规模虽然比南京要大,但在四京之中名气最低,这是因为大名府兴建时间最晚,在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才开始营建,故不为世人所知。至于北宋为什么要在这里兴建陪都,则与北方的辽国有关。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宋辽关系紧张,真宗数次御驾亲征都在此“驻跸”,所以这里本身具备“行宫”基础,两国达成和解之后,在靠近北境军事重镇的大名兴建北京陪都,无疑更能证明大宋的诚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