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时候,孩子出现自卑的行为,并不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长可能才是令孩子缺乏自信的罪魁祸首。 1、漠视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包办一切,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教育观念还停留在“父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得做什么”这里,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反对,都直接无视获得干脆了当的拒绝,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意见,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不相信自己,因为自己的意见根本受不到任何的重视,故而会越来越不喜欢说话,变得越来越内向自卑。 2、在人前比较孩子: 很多家长喜欢拿别的孩子和自家孩子作比较,那还请各位家长在比较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同学或者外人的面,因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努力了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内心已经十分难过了,还要被父母用其他孩子和自己比较,甚至是当着别人面的批评,只会让孩子变得消极,并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人后多鼓励孩子才是家长应该做的! 3、缺少陪伴: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是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精神养料,一旦缺乏,就会变得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对外表现出一种防御姿态,不愿意同外人交往,逐渐变得孤僻,慢慢的就会在别人眼中变成内向的性格,所以说家长还是要尽量抽出来时间陪伴孩子,给予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逐渐打开心扉。 4、缺少赞美与鼓励: 中国人一般都是比较含蓄的,很少会主动去鼓励自家孩子,更不会当着孩子的面来表达鼓励。大多时候,都是在别的家长面前低调炫耀,但却不会在孩子面前表露。孩子如果一直缺少赞美,即使做得好,如果很难得到父母的青睐,就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就会一味盯着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 5、经常喜欢泼冷水: 有的孩子喜欢索求表扬,一旦做好什么事情之后,都会兴奋地找到家长,希望得到鼓励。如果你总是泼给孩子冷水,说他做的还不够好,孩子可能就会渐渐失望,然后不再跟你袒露心扉。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总是过于追求完美,如果总是要求过高,就容易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卑。 6、爱发火批评孩子: 有的家长脾气确实火爆,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孩子发火。比如不小心把手弄脏了或者是跑太快这类小事,无形中就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一个麻烦,什么都做不好,长大之后,就会养成唯唯诺诺的性子,遇事就愿意往后躲,自卑心态更会跟着孩子一生。 幼儿时期一般是性格定向的时期,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这几种行为,万不要在孩子心中种下自卑的种子,否则将来恐怕会追悔莫及的。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总说孩子怎么怎么样,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孩子会变成现在这样,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没有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不见得就是孩子的错!祝愿我们的小天使都可以快快乐乐的长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