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深有感触。大学本科教育学,导师让自己选题目。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写啥,其他同学平时准备论文比赛啊,参加各种评比,积累了很多素材。结果毕业的时候也研究这个,就有很多东西是可重用的。 我就比较内向。大一时导师就问我。我老家是贵州威宁。他就说你家乡有一个石门坎,以前教会学校,特别是苗族的语言和文字,博格理,党居仁这些那么有名,你为啥不研究研究。好丢人,他开口的这一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毕竟不是我的老家。后来想想,其实当初从大一开始,我就开始收集这方面的材料,每个假期回家都去邻乡走走,能收集多少算多少,毕业这一共就是4年,我想我写出来的论文不会比他们差,而且肯定是轻而易举的。可惜我没有这么做,我甚至不理解大学不是拿来玩,是拿来研究一门学问的。 大四了才开始想研究家乡的教育,访谈了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和自己小时候小学的情况,最后结论居然是说,义务教育没什么用,其实浪费了农村孩子的时间,最终并没有提高农村的生产力。结果导师说,你这个结论,跟国家的说法相悖啊,不行,得改过来,跟国家一样。后来改的面目全非,就是义务教育是多么的好。答辩时,给了个中,毕业。从此就再也没有写过论文,讨厌论文。 出来后,想起这些事。还是大一老师说的这个,其实自己的家乡,未必是自己的故乡,本身就有很多特别好的素材。可是自己的求知欲,或者是后知后觉的太晚,浪费了太多的机会和时间。 结论就是,并不是我们不会写论文,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题材,或者说一个有意义的题材去研究。你要知道,研究不是孤立的,你应该大一开始关心这个问题,可能大一你写出来的就是一坨屎。然后吸取教训,大二接着弄,大二弄出来,别人觉得这玩意是有那么点意思。大三可能你的文章就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可能太多堆叠,不够好,但是开始长的像个样子了。大四,毕竟4年过去了,你收集的资料,写的文字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这时候让导师或者关心这方面的人交流一下,真的你就是这个领域里面至少是很厉害的人。如果毕业以后,甚至有的研究生,博士生都继续深入的在接着去研究,形成一个领域。研究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给你一个话题,你稀里哗啦整出来,这样其实一般没什么深度。 |
|
来自: wq2g2ds152m668 >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