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发布

 吕振奎泉州师院 2019-02-12

11月19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新闻发布会。

11月19日,北京市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北京海关、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等56家单位,对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任务进行逐项研究讨论,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小企业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确定了近三年我市营商环境改革的时间表和“施工图”。

《行动计划》主要特点

更加注重企业需求和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唯一标准,在改革中主动换位思考,注重用户体验,创新支持政策。


更加注重转变职能和优化流程,进一步打造北京政务服务品牌。把打通制度瓶颈和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作为营商环境改革重点,推进审批流程再造简化,加快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政策、制度和机制。


更加注重“互联网+政务”建设,进一步推动北京智慧政务上新台阶。深度挖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更加注重首善标准和国际视野,进一步扩大首都对外开放。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北京创新发展优势和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和贸易环境。

《行动计划》主要框架

《行动计划》的工作框架,以“六个统一”的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为技术支撑,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努力在全国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


“六个统一”的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全市统一联通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大厅、全市统一的企业服务和重大项目平台、全市统一的企业法人服务卡、全市统一的投资项目代码以及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规范,推行审批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简易化、智能化,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


“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四大示范工程”。


“北京效率”示范工程,以一个事项一个部门最多跑一次审批为原则,进一步取消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充分展示国际一流水平的“北京效率”。


“北京服务”示范工程,把优化提升服务体验贯穿于改革始终,建立市区两级领导对接服务企业制度,确定相关部门作为企业“服务管家”,紧贴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包”,充分展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北京服务”。


“北京标准”示范工程,建立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体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行业发展标准、城市规划标准、技术服务标准、市场监管标准,充分展示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标准”。


“北京诚信”示范工程,着力构建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完善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的信用惩戒格局,引导企业和个人以诚信立身兴业,充分展示示范引领全国的“北京诚信”。

《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共安排了22项主要任务,并梳理细化成298项任务清单,着力突出“四个更加”:


政务环境更加便利。通过向技术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提升投资审批服务效率方面,大幅压缩投资项目前期审批事项和环节,整合“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施工图联审平台、联合验收平台、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一张网”。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提高开办企业效率,到2018年底压缩至3天以内,到2020年底力争压缩至2天以内。深化“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在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方面,建立线上线下联通的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全市“一窗办理”。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持续推进“一网通办”,2018年实现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2019年实现90%、2020年达到100%,在实际工作中各区各部门自我加压,进度安排要比这个更快一些,2018年底就要力争达到90%。在规范政务服务标准方面,制定本市第三批取消证明事项目录,制定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规范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


投资贸易环境更加开放。围绕企业最关心的投资贸易政策问题,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积极争取在京开展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外商投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缩减服务业负面清单。在招投标改革方面,大幅缩小必须招标项目的范围,整合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加快推进关检深度融合,有效减少进出口环节审批监管事项,年底前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越。围绕提供更好的创新服务,提出具体任务措施。在提升科技创新承载力和竞争力方面,制定高精尖产业发展“10+3”指导意见配套措施,推动国际顶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孵化器落地。在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方面,谋划建设一批城市创新综合体,根据创新创业主体个性化需求,营造集创新服务、商务、居住、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创新生态环境。在深化减税和纳税便利化改革方面,在2018年减税降费40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落实中央减税政策,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将企业平均办税时间缩短至94小时。在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方面,设立市融资担保基金,并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和中关村银行作用,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科技金融创新。在优化土地要素供给方面,建立市级统筹的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用地保障机制。逐步推进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土地年租制等,降低高精尖产业用地成本。在提高公共设施接入效率方面,将高压和低压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缩到80天和25天。将企业获得用水、用气、用热服务办理环节精简为2个。2020年实现固定宽带网络具备千兆接入能力,重点区域实现5G覆盖。宽带资费每年降低10%。


诚信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出具体任务措施。在加快打造诚信示范城市方面,2020年底前完成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并建成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北京“个人诚信分”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在强化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方面,制定实施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将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控制在180天以内,实现商事案件审判全流程信息记录并公开。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加快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简化专利资助申报的流程和手续。在提升中介机构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方面,大力发展具备多项资质条件的综合性中介机构,积极培育复合型专业化中介服务人才,加大中介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方面,加快市场监管领域机构改革,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等市场监管业务系统和移动执法系统功能,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建立完善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常态化。

保障措施

依托市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抓落实,加强重点指标、重点任务精准调度,强化市区协同,打好组合拳。


依靠督查抓落实,建立全过程督查问责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依靠绩效考核抓落实,建立开放式评估评价机制,完善本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跟踪评估和绩效考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