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随画活;云为诗留。 2、泪尽数行;诗留千古。 3、停画百日;戒酒三春。 4、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5、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郑燮《题画》云:"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 7、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 8、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9、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10、深心託豪素;努力爱春华。 11、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 12、静检羲轩册;浓薰班马香。 13、东邻文峰古塔;西近才子花洲。 14、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15、前身应是明月;几生修到梅花。 16、打草藁全用力;说闲话无慢心。 17、富于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18、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19、草因地暖春光翠;燕为花忙暮不归。 20、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21、书从疑处翻成语;文到穷时自有神。 22、操存正固称完璞;陶铸含弘若浑金。 23、风吹柳絮为狂客;雪逼梅花做冷人。 24、风度如联寒水淼;秋空还接野云平。 25、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6、阶下青葱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 27、其人如碧梧翠竹;此志在流水高山。 28、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29、漫扫白云看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 30、舞文弄墨千般重;种草养花一场空。 31、慧眼聪明长奋跃;静中滋味真甜腴。 32、醉题蕉叶成诗稿;闲折花枝当酒筹。 33、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34、雷纹古鼎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35、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36、"醉后高歌,狂来痛哭,我辈多是有情夫"句,作者为官十年,久绊官场,人事纷杂,无力纠缠,难免就常发此牢骚了。此联为作者罢官回乡后的感情发泄。) 37、慧里聪明长奋进;静中滋味自甜腴。
38、不过奢华不过俭;也知稼穑也知书。 39、作画题诗双搅拢; 弃官耕地两便宜。 贫不卖书留自读; 老犹栽竹与人看。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上联说春风放开胆量去梳拂垂柳,下联说绵密的夜雨瞒着沉睡的人们去滋润鲜花。 此句脱胎于杜甫《春夜喜雨》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语重点在下句,反 映了作者欲有补于世而不求闻达的高尚情操。拟人手法的运用,春风能"放胆""梳柳 ",夜雨可"瞒人""润花",使人读来倍感亲切。联语充满生机,颇合颂春题旨。据《 楹联四话》载,清代浙江马庆孙乘船去广东,路经南昌,夜泊遇盗,急去官府报失, 称失物中有郑燮手书楹联一副,视之若命。几天后,联被追回,即此。按察使见此联 将"风"、"雨"拟人化,或热情大胆地给绿柳梳头,或不声不响地去润湿红花,充满生 活情趣,加之书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也大加赞赏:"果真是珍品,怪不得你视若 命,着急如此呢?") 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人和万事和。 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蕊上寻。 种竹似培佳子弟; 拥书如拜小诸侯。 烹茶活火还温水; 洗砚余波好灌花。 竹一枝宣德纸; 香茗半瓯成化窑。 (上联"宣德",指明代宣宗的年号[1426-1435年],据说用宣德年间所生产的纸来画 墨竹画,形神皆具,效果最好。下联"成化",指明代宪宗的年号[1456-1487年],成 化年间烧制的陶瓷器皿,是陶艺之极品,后因其烧制工艺失传而愈加珍贵。) 吐有扬雄书无价; 梦到江华笔有神。 秋江欲画毫先冷; 梅水才烹腹便清。 茶亦醉人何必酒; 花还耐雪况于松。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无理莫进来。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志在心。 琢出云雷成古器; 辟开蒙翳见通衢。 古鼎藏书,百年相伴; 名花美酒,四季皆春。 老圃老农,吾不如也;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身无半亩,心通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愿与不解周旋客饮酒; 难为未识姓名人作书。 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 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 (作者写此联时年70岁,撰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罢官家居已十年。联语将自己 的愿望寄托于艺术想象,描写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蓝图。上联展现秋收时节, 稻穗吐香,农作物成熟茁壮,农歌此起彼伏的喜人景象。下联时间由昼入暮,极目四 望,乡村新楼毗连,灯火通明,侧耳倾听,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清秋沃野之上。 联语反映的百姓安居东业图,正是一位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所憧憬 的理想社会。联中"霜熟"的"熟"字用得极妙,实指霜结得厚实而浓白,借以与"灯红 "之"红"相对。) 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 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 世道不同,话到嘴边留半句; 人心难测,事当行处再三思。 除旧布新,明知往者非来者; 改天换地,始信今人胜古人。 课子小书斋,聊可借观鱼鸟; 连家新竹圃,何须多构湖山。 张长哥,李矮哥,慢慢同行,胆小休教吓我; 地藏王,阎罗王,粗粗相会,面狠好不惊人。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 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 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此联作于潍县任上,因对官场黑暗,深致不满,已有归田之意,次年即因忤大吏而 被罢官。上联说人生短暂,有如作客,何必谈什么福寿、安宁?只要脑袋里有钱可用 ,瓮里有酒可喝,锅里有饭可吃,摊开几页心爱的旧纸,毫无拘束地吟诗作画,兴趣 广阔,天真烂漫,五官灵敏胜过多种感官,如果这样,活到六十岁还显得年轻。"作 客",典自《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康宁",典自《书·洪范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吟哦",指写 诗作词。李郢《偶作》:"一杯正足吟哦兴。"下联说,如果想修道成仙,徒然自寻烦 恼。只要耳不闻喧扰之声,眼不见庸俗之人,心中无名利之念,随意拿几枝鲜花戴在 头上,早起晚睡,那么清闲一天抵得两天,算起来六十岁已超过百岁了。"成仙",《 古诗十九首》:"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俗声",谓尘世喧扰之声。曹寅《甲戌 仲夏憩句容驿院》诗:"驿亭无谷声。""俗物",对庸人的蔑称。《世说新语·排调》 :"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插花",谓戴花。古代男女都有戴花习俗。唐·杜牧《杏园 》诗:"莫怪杏园顦粹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联语把自寿与抒怀结合起来,"但使"、 "只令"都是假设之词,反映他追求的是蔑视流俗的高洁品格、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和 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构思新奇,对仗工巧,语言诙谐、幽默而带从容豁达的色彩, 非大手笔不能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