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瘦了呢,过年要吃些什么,爸爸给你煮。”
遥远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老父亲,在除夕夜前一天,从未出过远门的他,背上行囊,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坐上去往北京的火车,只为和儿子一起过年。
图片来源:央视公益广告《父亲的旅程》 那天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到达北京后,老父亲用座机拨通了儿子的电话,一遍又一遍,回应他的只有:“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
从未去过大城市的父亲,孤零零一人背着家乡特产,站在火车站的出站口,不知该往哪里走去,那个落寞的背影令人心酸。
图片来源:央视公益广告《父亲的旅程》 后来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帮这位老人联系到了儿子,当父子二人相见的那一刻,父亲的脸上写满了局促,用力忍住眼角的泪水,只说了一句:“你为什么瘦了呢,过年要吃些什么,爸爸给你煮。”
换来的却是儿子的抱怨:“你怎么不说一声就来了,真是服了!”
图片来源:央视公益广告《父亲的旅程》 父母这一代人,努力想要融入孩子的世界,可换来的往往是嫌弃与冷漠。
如果世上存在一种东西,可以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那就只有爱了。
你永远不知道长辈为了靠近孩子的生活,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
图片来源:央视公益广告《父亲的旅程》 钟声响起2019年的讯号,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短片彻底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连王思聪、韩寒也相继转发。
故事发生在河北张家口,老人李玉宝独自一人生活在农村,临近春节,他拨通了城里儿子的电话。接电话的是自己孙子,老人问:“你需要什么,爷爷给你准备。”
孙子说:“佩奇。”
图片来源:张大鹏执导《啥是佩奇》 对于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爷爷来说,当然不会知道“佩奇”为何方神圣。
他查字典,问朋友,甚至跑到村里的广播站,去询问:“啥是佩奇”。
有人说佩奇是个美女主播;有人说佩奇是沐浴液;甚至有人说佩奇应该和跳棋差不多。
图片来源:张大鹏执导《啥是佩奇》 如此多的答案没有一个靠谱。最终在北京做过保姆的老三媳妇告诉他:“小猪,红的。”
经过反复确认和打磨,最终他用手中的鼓风机,做出了孙子梦寐以求的佩奇。
他那么努力地寻找佩奇,不仅是为了满足孙子的心愿,更是不想被孙子抛弃。
图片来源:张大鹏执导《啥是佩奇》 除夕夜的团聚时刻,爷爷一脸兴奋地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佩奇”,不出所料,孙子看得目瞪口呆,非常喜欢这个礼物。
乡野与城市的巨大鸿沟,在老人李玉宝“寻找佩奇”的荒诞故事中慢慢弥合。
图片来源:张大鹏执导《啥是佩奇》
借着浓郁的年味儿,中国人最真实朴素的爷孙情爬上眼角,随着年夜饭一起慢慢蒸腾。
看一个长辈努力靠近孩子的样子,总会有某个细节扯动自己某一根敏感的神经。
图片来源:张大鹏执导《啥是佩奇》 隔代之间的故事总是不尽相似,几年前那部用亲情融化差异的《孙子从美国来》电影里,美国的混血孙子来到陕西村里的爷爷家小住。
孙子想要吃汉堡,爷爷就问小卖部的人,用馒头加菜肉给孙子做了一个“中式汉堡”;弄坏了孙子的蜘蛛侠,他连续两晚不眠不休,用祖传的皮影给孙子做了一个蜘蛛侠。
图片来源:电影《孙子从美国来》 慢慢地用中西文化的交流方式达成和解,爷孙二人从最初的势不两立到后来的和睦相处。
记得布斯问爷爷:“孙悟空能打得过蜘蛛侠吗?”
爷爷回答道:“让孙悟空和蜘蛛侠做朋友,一起维护地球。” 图片来源:电影《孙子从美国来》 这说的又何尝不是爷孙二人之间的关系呢?爷爷为了走进孙子的世界,跨越国度与文化差异,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闹剧。
可这笨拙而朴实的爱,无非是想要隔绝代沟,离你更近一些。 图片来源:电影《孙子从美国来》 之前的奇葩说有这样一期节目,辩题为“父母要去养老院,我要不要支持?”
对此,马薇薇说:
图片来源:奇葩说 奇葩说的辩手马薇薇在北京租房住,她的父母经常来北京看望她,给她带很多好吃的,唯独不敢住在她家。
她在节目上含泪说道:“这些都是真话吗?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 图片来源:奇葩说 老人就像是小孩,但他们与小孩最大的区别是,小孩子不会伪装自己内心的爱,他们需要呵护,会大声说出来。
可是老人会将它藏在心里,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有着“标准答案”,去养老院,不给孩子添麻烦就是他们的“标准答案”。
父母直言自己愿意去养老院,就像孩子向他们报平安一样,都是真心的,但这个“真心话”的背后,却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心酸。 图片来源:《请回答1988》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但他们还是在倾尽全力走近你,同时避免给子女“添麻烦”。 可面对这么努力的真心,我们接受的就这么坦然无愧吗? 图片来源:奇葩说 新时代下的高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吗? “微信”早已成为年轻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可对于老人来说,它却是新鲜而陌生的。
春节期间,小娅的妈妈换掉了按键手机,只因迫切地想要学习微信,以便等孩子回城里之后,想念的时候可以视频。
“宝贝,我给你发语音怎么发不出去,是不是按错了?”
此时,传来一阵咆哮:“我都教你多少遍了?说了要按住不动!按住不动!然后再开始讲话!”
“你慢慢和我说嘛,妈妈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 这段对话是不是似曾相识,上次你对父母表现出不耐烦是什么时候?
小时候,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里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当我们想要知晓答案时,有那样一个角色,总是为我们解释所有的问题,从咿呀学语,到骑单车……
那个角色,叫做父母。 如果老人被时代抛弃已是一种伤害,那么我们的回避和冷漠,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渴望走进孩子的生活,他们跨越了年龄,从头开始学习,而孩子们也主动选择帮长辈们打开新世界。
泽川的父母是农民,没读过书,两个奔六十的人了,为了不被孩子抛弃,在家里安装了Wifi,将按键手机换成了智能机。在儿子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抖音账号,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存在。
自从手机上安装了很多娱乐软件,孩子不在家的日子里,老人也不觉得孤独。 虽然很多东西父母依然学不明白,但是在一次次不耐烦和懊恼之后,孩子们终于学会了对父母有更多的耐心与等待。
春节过后,办公室的小张说过年带女朋友回老家,见父母。 农村爸妈和未来的儿媳妇一见面,竟然讲起了普通话,小张这才得知在他不在的日子里,爸妈跟隔壁在深圳当过家政的老王媳妇儿,学习普通话,说不能给自己的儿子丢脸。
《夏至未至》中写道:“年少时,我们总以为父母无坚不摧,直到撞破他们的无助,才明白那是因为爱,他们才愿意扮演英雄。” 看着年迈的父母,为了自己拼命努力的样子,小张心里又酸又暖,那蹩脚的普通话里,全是真诚而朴素的爱。
老一辈人的求知欲都在孩子身上,他们那么努力只是想和你拥有共同的话题,有一种孝顺,叫让长辈觉得他们有用。 你永远不知道,在世界的任一角落,有多少为了走进孩子生活,不管年龄多大,都愿意跨越所有障碍,默默做出努力的长辈。
最近一部由谷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短片《徐爷爷》,走入我们的视线。
为了探望留学芝加哥的孙女,70岁高龄的爷爷把自己变成了“英语学霸”。
琳琳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易,徐爷爷始终传递给孙女乐观的心态。
小时候,爷爷会让孙女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带她四处看看,给她讲故事,带她慢慢开阔眼界。孙女长大后,爷爷鼓励她多去尝试,多去经历,并送她去美国芝加哥学电影。
老人为了跟上零零后孙女的脚步,戴起了老花镜,在手机上安装了谷歌翻译,认真学起了英语。
孙女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爷爷。爷孙二人视频通话,看着孙女琳琳大口吃汉堡包的样子,他一脸宠溺地说:“慢点吃,别噎着。”
可谁知第二天,徐爷爷就一个人跑到快餐店,点了一个从来没吃过的新鲜玩意儿,还不忘打开手机进行翻译:“hamburger”。
得知“正确答案”后,他立马给孙女发了过去:“琳琳,你快看,爷爷在吃你喜欢吃的汉堡。”
在去美国之前的日子里,“学习英语”成为徐爷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买卡片、买小夜灯……非常用功。
为了过海关回答问题,他反复练习那句: “My granddaughter is studying movies in Chicago.”(我的孙女在芝加哥学电影。)
等待的日子里,徐爷爷走在路上,只要一看到带英语的标志,他就拿起手机开始用谷歌翻译,找寻问题的答案。
一位年过七旬老人认真的样子,看得令人动容。
这一切努力无非是因为深沉的爱,因为爱,他打破了自己早已养成的生活习惯,与逐渐消退的记忆力拼命赛跑,只为跟上孙女的步伐。
终于,他等来了琳琳寄来的邀请卡片“纪录片《我爷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出发的那天,徐爷爷盛装打扮,戴上了孙女从芝加哥买给自己的帽子,颤颤巍巍的手紧紧握着那张邀请卡片,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daughter.(我要去看望我的孙女)。
曾经,爷爷给孙女打开世界的大门;现在,孙女带爷爷看更广阔的世界。
亲情可以融化所有文化差异与年龄代沟,为了离孙女的生活近一点,再近一点,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付出的努力清晰可见。 这位徐爷爷,就是无数个中国家长的缩影。
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力气越来越小,脚步越来越缓慢。可是要承受的却一点没有减轻,因为那是爱的重量。
生活欠给他们的温柔,都补偿在了孩子的身上。
爱,是平复代沟最好的语言。在每个人的生命里,仿佛写满温情与泪点,让我们重新思考长辈努力背后的意义。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很多中国父母的人生,几乎是一部写满孩子喜怒哀乐的宏大史记。 对于子女来说,不管是在大门外受的伤,还是在生命中所留下的伤痕,最终能够抚平外面世界带给我们心灵创伤的那个人,也一定是我们的父母。
当下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新生事物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是陌生的,可他们却为了融入你的生活,主动做出改变,你又怎么忍心不做出回应呢? 我们和父母,不要活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岛。此次,谷歌借由《徐爷爷》这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短片,提醒作为晚辈的我们:做一些什么,去回应长辈的努力,让他们参与到你的生活中。 因为爱,所以想要靠近。
作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科技品牌,谷歌始终坚信:科技不应该制造隔阂,而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拉近距离、了解彼此、传达爱。
不仅如此,富有人情味儿的谷歌在为大家呈现《徐爷爷》的同时,还发起一次#拍工位给爸妈看#行动,鼓励大家在上班第一天,拍一张自己工位的照片,发给爸妈,让他们从工作场景开始,慢慢了解你,走近你。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长辈为走进我们的世界,做出了太多努力与改变。
别因为你走得太急,而让尽孝变得来不及。你不停地在追求诗和远方,寻找生命的意义,但是他们的诗和远方就是你。
爱是最好的老师,希望每个世间的父母,都可以被温柔以待。
—The End— 文末相遇,感谢阅读! 将【最人物】置顶/星标 截图发送至后台 我们将从中随机挑选一人 送上一份由【最人物】精心准备的神秘礼物 中奖名单将在第二天的置顶留言中公布 世界那么大,我们想要成全你的小幸运!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