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查研究】农村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路径之思

 远古星 2019-02-12


前 言


主动适应农村发展新模式,以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到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动力,完善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绿色转型要以此为契机,坚持绿色生态导向,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农村绿色金融应主动适应农村发展新模式,以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到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动力,完善农村绿色金融体系,服务乡村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产品创新: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加快农村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资金支持。随着农民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休闲农业、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新产业成为农村的发展趋势。应加大对发展绿色产业企业的支持,适当提高绿色信贷的财政贴息力度,增加财政贴息规模,延长借款期限,简化和加快绿色贴息项目的审批流程,为农村发展新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绿色债券可以减少期限错配的风险,是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再生能源或新型能源企业、绿色节能型企业等的重要绿色金融工具,可为乡村振兴引入资金。


推进农村绿色证券类产品创新,拓宽绿色企业融资渠道。绿色产业基金和绿色股票指数是较适合农村发展的绿色证券类产品。绿色产业基金是社会资本进行专业绿色投资的平台,由于绿色环保产业的低收益性、高风险性,对于绿色产业的投资较少,各级政府应以多种形式发起或参与发起PPP模式的绿色产业基金。相较于银行贷款所需的担保条件或者良好的财务盈利状况,绿色产业基金更适合于新创立的、风险较大的绿色环保企业。同时,为了鼓励资本参与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园林绿化等环保工作,可以进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


加快农村绿色保险产品创新,为绿色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一方面,积极探索应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领域的新型保险产品,大力发展绿色节能设备保险、绿色汽车保险、节能减排保险产品、生态农业保险、绿色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拓宽对绿色企业的服务领域,提高农村绿色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并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将高环境风险行业和企业纳入强制投保范围,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绿色信贷服务联动机制,限制绿色企业污染环境,促使企业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稳健经营。


管理优化:提升乡村振兴发展质量


提升技术,助力乡村生态宜居。农村绿色金融资金的引入,能促使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如果企业不想被淘汰,必须大力推进清洁技术升级改造,加强创新节肥、节水、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同时,绿色企业可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培育不同的生态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如生猪循环养殖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林下养殖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等,能够大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低污染防治成本,建设生态宜居的新乡村。



强化服务,助力乡村高效智能。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绿色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可根据企业节能环保技术、能源管理、产业示范效应等,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及经营效益,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方案。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消除要素下乡的阻碍,开发针对农村绿色企业发展的软件,服务主要包括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与选择、绿色项目的筛选、项目的投资收益状况、政府资金补贴及贴息、环境污染指标、风险等级评级、环保法解释说明等。不仅可使企业时刻了解项目的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绿色项目,还能通过环境指标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助力乡村实现更智能的发展。


培训人才,助力乡村文明教育。农村绿色产业项目周期长、回款慢、风险大,且涉及复杂的生产技术,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现阶段,金融机构对于绿色产业的了解不太深入,难以判断项目是否能通过环保审批,难以分析项目后续的风险和发展态势,建议金融机构设立专业的农村绿色金融培训部门。首先,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加员工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对环保政策法规的了解以及对绿色产品业务的熟悉程度。其次,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绿色金融的宣传,政府可以组织村民和企业定期参加由金融机构举办的农村绿色金融宣讲会,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满足贷款的相关条件、绿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进行详细说明,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提高村民素质,还能激发返乡下乡人群的创业热情,支持农村开发创新支柱产业,实现农民绿色增收。


管控升级:夯实乡村振兴机制保障


优化担保体系,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我国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是通过质押担保方式来提供融资贷款,而农村绿色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我担保能力较低,必须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创新担保方式,推动农村绿色金融发展。首先,可以创新抵押方式,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农产品商标质押贷款等,解决农民贷款缺乏抵押物的问题。其次,可由政府设立专业性的担保机构,设立各层级的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完善担保体系,解决农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最后,可以采用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融资租赁以及保险增信等多样化的担保方式,有效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为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


优化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解决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后顾之忧。首先,对于金融机构,通过保险增信、融资租赁等加大对信贷风险的分担和转移,大力发展科技保险,针对农村绿色产业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和风险水平开发不同的保险产品。对于企业,应主动购买绿色保险产品,引入农用机械设备保险、机器损害综合险、营业中断保险、企业团体综合意外险、雇主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为绿色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设置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由于农村绿色企业的风险较大,资金回流较慢,所以必须依靠再保险市场,最大范围分散与转移风险。最后,政府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降低金融机构面临巨灾风险时的损失,为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作者: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 张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