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祖望谈用麻黄,大师之言!

  平凡的人 2019-02-12


笔者虽非专治伤寒的内科中医师,但临床取用麻黄之多及喜欢的程度,决不逊于内科医师。不过笔者并非从“治伤寒太阳证,邪气在表”的常规中悟出真谛,而是在中医外科学的“旁门左道”中得来。


七星剑汤,出于明·陈实功( 1555 一1636年) 手订,见《原版外科正宗·疗》2 卷及《许校版外科正宗·疗》4 卷。主治外科中阳中之阳的疗疮,甚至“心烦作躁,甚者昏馈”( 陈氏原文) 的败血症阶段。徐大椿( 1693 一1771 年)按语谓: “此表里两解之方,实火主用”。其方药组成为: 麻黄、野菊花、半枝莲、蚤休、地丁草、苍耳子、稀签草七味。要求为“服后出汗”。从出汗而核对用药,则仅仅麻黄一味。除稀莶、苍耳属疏风之外,余皆清热解毒药,所以可以肯定“表”在麻黄,余为“里”药。


中医外科清热解毒方剂不少,但都是单一的清热解毒药,如《肘后备急方》苦寒剂黄连解毒汤( 川连、川柏、黄芬、山桅) 到《医宗金鉴》甘寒剂五味消毒饮( 菊花、银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 ,都是“关门打虎”法。唯有《外科正宗》的黄连解毒汤中加上一味意味深长的解毒药— 牛蒡子。因为与七星汤手订者( 陈实功) 出于同一人之手。陈氏深知“关门打虎”远远不及“网开一面来赶毒出去”、“扫地出门”来得高明。老虎打死了,留下的尸体还要清理。赶出了门,一无后遗之患。这个方法被清代名医王洪绪( 1669 一1749 年) 悟得三昧真谛,深知逐邪( 表法) 比解毒( 清解)更为实用,所以他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制订几首验方如醒消丸、小金丹、梅花点舌丹、飞龙丹等,都是“药后取汗”而获得显效。还有以麻黄作君药的阳和汤(麻黄、熟地、肉桂、炮姜、鹿角胶、白芥子、甘草) 更是百用百效的千古奇方。用它来专治疮疡中阴中之阴的阴疽冷疮。所以马培之( 1820 一1907 年) 惊呼“此方治阴症,无出其左”( 见《外科证治全生集》按语) 。


阳中之阳的疗疮,大毒当然依靠发汗来把它排出体外,而阴中之阴的阴疽也是恃它解肌作用来畅开大门后再祛邪外出。再分析一下阳和汤中的七味药,宣表逐邪之功归何药? 邵子雨( 浙江省平湖县名医,生活在18 世纪上半叶) 评阳和汤谓: “前托里消毒散,但能治气血不足之症。若真阴疽,恐未必有效。虽古颇多,回阳温经诸法,皆刚燥之药,于气血虚弱者不宜。唯王洪绪立此方,真能从至阴之处透至阳份,转重为轻,允称良剂”,最后又补上一言为“以麻桂开通膝理”( 见《外科辑要·阳和汤》) 。其实“麻桂开通揍理”一语,似欠轻重主次的区别,肉桂至多为助其阳气之升,而真正开通揍理的,全在麻黄。尤怡( ?1749 年) 早就说过“麻黄是阳经卫药也。开揍理,使阳气申泄”( 见《医学读书记》) 。我可续貂一句“畅玄府,利毒邪外出”。


所以七星剑汤的麻黄是利用其解肌宣泄发散作用来畅开玄府,将邪毒逐出体外。阳和汤中的麻黄,也同样利用其解肌宣泄发散作用来开畅揍理,一方面逐邪外出有路,一方面通阳散结化阴成阳。这种妙用,非工于医者则难以领悟。笔者一遇僵化的久病顽症,就想到了半首阳和汤( 除去肉桂、炮姜、鹿角胶) ,出现阴证者,全方录用。取用结果,从来不会令人失望的。此外,喉源性咳嗽,就想到三拗汤; 急性口腔炎、唇炎、齿酿炎等就想到麻杏甘石汤。那么势必又请麻黄来显身手了。所以千千谓我“以全套中医外科传统理论与理法方药来完成喉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