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乔年故里行

 风吟楼 2019-02-12



乔年故里行

作者 | 彭妙艳


揭阳历史上所产的进士不多,而可称“名进士”的就愈是稀罕,简直必须以“吉光片羽”来形容。然而,如果能够打开历史记载的大门,许多虽然甚至连县志都没留下传记的进士,其实却应该“有名”的,只是因为编修地方志者的忽视或者别的原因而被抹煞了罢。林松应是其中的一位。



林松字乔年,他的故乡就是今之曲溪与云路交界的陇埔村,当地群众称为顶埔的,这我早就知道,过去往返揭阳与潮州之间,从村前经过,看到村道口那个巨大的村名牌坊,也每勾起进去看看的兴趣。但真正有机会在村内走走,却是两年前应邀编写村志之后。

当时的村庄,在北侧已经建了街道纵横、绿树成荫的居民新区了,很有些城镇化的刍型。而老村部分也还妥善保存着。有着太史第、赐进士第等传统格局院落,而且已经竖立了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陇埔村人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视做好传统建筑、历史建筑的保护,弥足珍贵。乡村历史建筑是集体记忆的载体,历史文脉的节点,乡愁的所寄。一个乡村文化的是否厚重,故事的是否动人,全凭老屋来支撑,来表现。漠视这些建筑的价值,等同于否定先人的创造和建树。



陇埔的“赐进士第”的存在,以及匾额的由着“雉山”题写,见证了这村的有过进士的产生、生活过,以及这位进士,还与取号雉山的一代书法大家邢一凤有着某些联系。后来去查了资料,发现原来“赐进士第”主人林松,与邢一凤是嘉靖二十年(1541)同科进士,而且这位邢一凤是一甲第三名即探花级的巍科人物。由于同年之谊,所以在揭阳留下了这处手泽,过去的人因为不了解这一掌故而忽视了,没有开展足够的宣扬,幸好还懂得妥为保护,这也就值得表扬了。今后的人们研究邢一凤的书法创作,陇埔人也就有着一份贡献了。

似乎必须言归正传了。弄不清林松为什么没有受到本土的宣传。他嘉靖十年(1531)中举,二十年登进士第,出任浙江兰溪知县,以母丧回乡丁艰,二十五年(1546)服阙,补福建龙溪(今漳州市)知县。三十五年(1556),也就是建设赐进士第当年升任临安知府,两年后转茶陵州同知,任满,擢升广西按察司佥事。后以年纪原因退休,隆庆二年(1568),还为同都曾经任过宜章、江华两县知县的乡绅吴继乔所著《格俗条约》撰写跋记,对于移风易俗,建设良好社会风气提出颇有见地的看法。



观其一生,为人为官作风正派,“以仁爱廉决为民,不求乎上以猎誉”,“以宽简为治”。在兰溪时间虽短,但因为施政得法,大得民望,所以其母病亡,他必须回乡丁艰时,当地士民出于对他的敬重和安慰,竟请了本籍做过尚书大官的章拯老先生为撰了林母谢氏圹志。而在龙溪,他把荒废了的一处公馆,扩建成作为县学的金沙书院,配备了食、宿的各种用品,大大改善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使“士民与谋”后,特此请了有嘉靖八才子之誉的著名文学家写了《龙溪县修学记》,“以载林君之美”。而在茶陵州任上,他亲自执笔,续编了前翰林张治所纂,在当时深具美誉的《茶陵州志》,并于卷首撰写一序,对方志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治九年(1870),后人以林松的州志为蓝本予以续修,又成一部名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视察湖南时,读了这部方志,赞美有加,对方志编修作出了影响深远的指示。从这些可以看到,林松应是一位有能力、有担当、有贡献、有建树的历史人物。



虽然因了历史上的不知什么原因,林松乜有得到到位的宣传,然而,虽然有些残破的由雉山题额的陇埔赐进士第的依然立于天地之间,有着散布于各种古籍的详实的记载,却仿佛一座不被磨灭的丰碑,向后之来者见证着历史上的这一人物的可歌可颂。

于是,乔年故乡行,看到了它的灿烂过去与美好现状,都可以付诸笔墨以传将来。同时也想到,陇埔,以有一位林松也就足矣。海南的人说,海南有一海瑞足矣。因为海瑞可以为这海岛,带来千年的美誉。陇埔难道不能在林松这位先贤身上,分享应有的自信和光荣。

这是不言而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