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字经》中的国学常识,自用育子两相宜,小学必备

 昵称32937624 2019-02-12

《三字经》中的国学常识,自用育子两相宜,小学必备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爱好模仿。邻居屠宰、丧葬之事他都学做。为此,孟母一再迁居,最后在一学堂旁定居,自此孟子专心读书。日后终于成为大儒,做了孔子的继承人。

五子登科:后晋燕山地区窦禹钧在教子上有好方法,教育五儿学有所成,扬名天下。

黄香温席:这是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黄香,汉代人,幼年知孝,夏日睡前扇凉父母枕席,冬天以身温热父母被褥,日后成为儿童的学习榜样。

孔融让梨:孔子后代,四岁时就知道谦让,与兄长分梨时,捡最小的。并表示:“我是小弟,应要小的,诸兄年长,应要大的。”孔融后来以品德优而任北海太守。

三才:天才、地才、人才。为“三才”。

三光:日光、月光、星光。为“三光”。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封建时代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时令。

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五行:金、木、水、火、土。即五种常见的物质,古代认为这是构成万物的元素。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古代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

六谷:水稻、高粱、豆类、麦子、黍类、粟类。六种粮谷。

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六种牲畜。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共七种情绪。

八音:芦笙、土埙、鼓类、木鱼、石磬、钟铃、琴瑟、箫管。共有八种乐音。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自上而下称为九族。

十义: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亦称五伦,古代伦理要求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统称十义。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称四书。

《论语》:是孔子弟子和门人记录的孔子的教导言论。

《孟子》:儒家经典,宣传以仁义治天下,是为王道,反对以暴力治天下,是为霸道。作者是孟子及其弟子。

《中庸》:儒家经典,中是不偏不倚,庸是永远不变。作者孔汲,又名子思,孔子之孙。

《大学》:儒家经典,内容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一书作者曾子。

《孝经》:为孔门后人所著,论述封建孝道,宣传宗法思想。

《六经》:为《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和《乐经》。因《乐经》已失传,后改称五经。

《易经》:《易经》原有三种,《连山易》《归藏易》两种已失传,只有《周易》流传,为周文王、周公旦和孔子著。

《书经》:又称《尚书》,篇名有:典、谟、训、诰、誓、命。是奴隶社会典章文献的汇编。

《周礼》:是记载先秦职官与典章制度的书。六部官职为:吏部天官、户部地官、礼部春官、兵部夏官、刑部秋官、工部冬官。

《礼记》:汉代名儒戴德(大戴)、戴圣(小戴)删定《礼记》,将周代贵族礼仪的言论编写成书,称为《礼记》。

《诗经》:《诗经》有四种体裁,即:国风、大雅、小雅和颂,风主要是民歌、雅是贵族的诗歌、颂是朝廷典礼的颂歌。

《春秋》:是孔子著的鲁国史书,书中文字简短,内容寓意褒贬、区别善恶。《公羊》、《左氏》、《穀梁》,均为解释补充《春秋》的书。

子书:有《荀子》荀卿著、《法言》、《太玄》扬雄著、《中说》王通著、《道德经》老聃(老子一名李耳)著、《庄子》庄周著。统称“五子”。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

二帝:唐尧、虞舜。号称二帝。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王。统称三王。

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项橐:春秋时人,少年博学,七岁时孔子向其求教,以之为师。

赵普:北宋时做过中书令,并三任宰相之职。

苏老泉,即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终成大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梁灏:生于五代时期,八十二岁考中状元,金殿对策时盖过群儒。

祖莹:北齐时人,八岁时能咏诗词,十二岁出仕为官。

李泌:唐朝人,七岁时能做文章,玄宗面试,人称奇童。

蔡文姬:名琰,东汉时人,博学多才,能辨琴音。其父蔡邕被捕判处,蔡文姬于琴音中听出父亲死难。

谢道韫:东晋时人,幼时聪敏好学,长于吟诗作对。曾作咏雪诗句,受到时人称赞。

刘晏:唐朝人,七岁考中神童科,被授予校正文字的正字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